随王孝杰出军营至沙丘查探周围的王瑾晨顺着一根枯木坐下,将靴子脱了倒置,泥沙顺着靴筒悉数倒出。
王孝杰牵着马,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漠,“老夫知道圣人派你来监军是何用意,老夫初仕李唐,深受天皇隆恩,我若作为兵便要忠于我的将,我若作为将便要忠于我的君,这就是军人。”
“也许圣人还有其他用意,”王瑾晨穿上靴子站起,从腰间蹀躞带上所悬的挎袋上取出一块小小的方印,“下官不懂军事,将军曾入吐蕃,知其虚实,下官相信将军与唐都督定能守护安西所有子民回归故国的期待。”
王孝杰没有当即去接王瑾晨转交的金印,“吐蕃内乱已久,各部离心,而我军准备充足,又是精锐之师,想要夺回并不难,但夺回之后呢,永无休止的战争才是百姓的最艰难。”
“安西四镇之所以几度失守,根本原因是在于没有汉人守军,一旦遭到多方势力偷袭,行军根本应对不及,要想安西长治久安,便要增派各镇守军。”
王孝杰摸着胡子牵马走到王瑾晨身侧,“增派守军,王舍人说得倒是轻巧,朝廷当初并非没有想过对策,但就连狄公都上疏反对,又谈何容易。”
王瑾晨拍了拍指缝里的细沙,“集权之制皆是重中央而弱地方,安西距京遥远,重兵镇守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皆是数倍,可是,”王瑾晨抬头与老将对视,“这些与战争相比呢,战争才是真的劳民伤财,而守住了边疆,天子得到的,是安西数万百姓的民心,是国家领土的完整,也是一个万民敬仰的盛世。”
第118章 复取四镇
长寿元年冬西征队伍抵达陇右道图与吐蕃交战,武威军总管王孝杰下令攻夺安西四镇,并亲自领军上阵,身先士卒,于十月二十五日大破吐蕃,攻无不克。
自十月初战争打响,边关的捷报频传,裹幞头的甲士骑在国马上飞奔入城,身后背着的竹筒里插着一面小旗子,巡逻的金吾卫与过道的官员车马见之纷纷让行。
“边关捷报,请呈天子预览。”
天还未亮,宿卫军点燃银台门前的火把核实信物。
司宫台内给事急步于大内的殿廷中,身后跟随数十护送的内臣,从外朝宫门接信送往内朝直达天子的寝宫前。
“高内侍。”内臣平息了一口气登上阶梯走到高延福身前唤道。
高延福比了一个手势,“圣人还未醒。”旋即走到离殿门稍远一些的地方。
内臣紧随其后旋即将一封用蜡与盖印密封的急报呈上,“边关捷报,王总管已成功取复安西四镇。”
高延福接过后又惊又喜,“距大军拔营尚不满两月,竟如此之快,好,好啊。”随后将未拆封的军报转呈殿内歇息的皇帝。
睡鸭炉内的安神香燃了一夜,高延福入殿时寒风从门缝偷入,将环绕在卷帘上的青烟吹散,被轻轻掀开又复放下的珠帘发出哒,哒,哒的碰撞声,高延福绕到寝宫深处至皇帝榻前轻轻唤道:“大家。”
数十年来一直睡眠浅薄的皇帝从梦中惊醒,殿内烛火微暗,贴身的内侍就守在榻前轻轻叫唤,让其误以为时辰到了,“几时了?是不是早朝时间到了?”
“回大家,才四更天,是边关捷报,进奏院通过银台门连夜传进来的。”说罢,高延福将军报躬身递进帐中。
女皇撑着困倦的身子从榻上坐起,“这阵子捷报频传,看来收复安西指日可待。”
高延福笑眯着眼,“适才内给事至银台门,传急报的甲士说王将军率军歼敌斩杀数名大将大获全胜,此一战,安西四镇接连被...”
“全都夺回来了?”女皇望着手中拆封的急件,意料之中却又感慨万分的惊呼道。
“恭喜陛下,安西都护府重归大周。”高延福叉手恭贺道。
“吾知道安西四镇必然能拿下,但是如此神速当真是给了朕一个莫大的惊喜。”女皇笑着舒了一口气。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昔日王将军同刘审礼陷吐蕃,刘僖公重伤死于吐蕃,而王将军却因机缘留下后又获释,在敌营多年,必然悉知其兵力与将帅习性,王将军能攻克吐蕃,也是陛下神断用人之明。”
女皇掀开被褥从榻上起身,“早日结束战争,百姓便可早免受一日之苦,朝廷的支出也可以大大的节省,”招手又道:“去宣凤阁舍人入内拟旨,朕要诏赏王孝杰。”
“喏。”
裹着幞头的传令甲士领消息从一处官邸向洛阳城四个方向的街道奔去,手中杨着一面小三角的旗子高呼道:“长寿元年,边关捷报,威武军总管王孝杰率军攻克吐蕃,成功收复安西四镇。”
安西都护府下辖的四镇乃是连通西域的商道要塞,于一些商人而言,战胜无异于又重新打开了商道与财路。
长寿元年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率军收复安西四镇。
--------------------------------------
几日后
——武安殿——
朝议散去后,皇帝独召宰相李昭德入殿商议,身侧还跟随着一名女官,内舍人上官婉儿。
自西征始,武安殿便悬着一张极大的绢布疆域图,包括辽东辽西以及西域诸国与吐蕃。
“对于王孝杰归来的封赏诸臣都没有意义,如今西征军尚还留在安西镇守与善后破损的城池,对于四镇的处理诸臣意见不一,朕想问问李卿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