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5页
    “哎,你尚未名列金榜、就扣得好大一顶帽子呐。吾等皆为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不能畅所欲言,请问万马齐喑如何治国平天下?”
    暮色四合中,寒气袭人,考生们却尚难从奋笔疾书的亢奋中平静下来,依然聚在太学外院,就算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还在热火朝天地挥斥方遒。
    曾纬经过他们身边时,仿佛完全没有听见他们如擂战鼓般的争执。
    他在思索喜忧参半的两件事。
    第一桩,是喜,他对于今日自己的答题,还是颇有把握的。
    在最近一次替代父亲与张尚仪接洽内廷讯息时,张尚仪虽不知主考官具体是谁,但很肯定地告诉他,必是秉承官家绍述旨意的臣工,所出的题也应与开气象之先有关,让他回去琢磨琢磨募役法等新政举措,考经义时附会上即可。
    这第二桩,是忧——主考官乃蔡京。
    官家亲政后,以王安石门人、新党骨干力量的身份被调回朝中的蔡京,又是尚书左丞蔡卞的亲哥哥,很快就成了章惇的得力助手,在户部很有些杀伐果决的气势,旧年底就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最是天子身边的清要之职。
    政敌的帮手,亦是政敌。
    这两年,哪怕没有替父亲联络张尚仪的经历,也不必由大哥曾缇耳提面命,曾纬就已经知道,蔡京是父亲曾布厌恶并提防的人。
    父亲看起来温文尔雅,利用枢相能独自奏对的优势时,也是混不含糊。
    父亲得知官家要将蔡卞备位枢密院时,并无反对之音。但当官家要擢升蔡京时,父亲却直言:“用京不如用卞,蔡卞还有君子之骨。”
    父亲的这句话传于朝堂,是在正月初蔡京刚刚进入贡院的时候。
    说实话,曾纬当时颇有些气恼。
    父亲就不能忍一忍吗?这头蔡京刚刚被钦定为主考官,那头父亲就如此放言。锁院又不是真的封锁朝中消息,若蔡京在贡院知晓了,对他曾纬还能手软?
    就算试卷是糊名的,评卷、拆卷也是在锁院期间,同知贡举的副手,那几个御史,还不都是新党中人,岂会不听主考官蔡学士的?启封后再黜落他曾纬,又是什么难事?
    不想今日,曾纬落座后,抬头却见主考官席位上,蔡京正笑吟吟地望过来。
    待曾纬去交卷时,监试官刚把卷子折收妥当,蔡京就缓步而来,对着曾纬和颜悦色道:“听闻四郎写得一手好字,俊迈而不失修丽,颇有米元章(米芾)之风。可惜贡举的卷子要另行誊抄,老夫无法一饱眼福了。”
    曾纬一脸虚礼应酬之色,拱手拜别。
    心头终究难免惴惴。
    这蔡学士,怎么看,都是笑面虎。
    “老夫无法一饱眼福了”是什么意思?
    是挑衅?
    是预告他曾纬此番定会榜上无名?
    虽然他曾四郎可凭门荫入仕,但没有进士出身,自视颇高的他,怎会甘心?
    曾纬蹙着眉头往外走,急急地要坐着马车回府,与父亲曾布说说今日的情形。
    不想他刚迈过门槛,却听身后有人喊他。
    “曾公子。”
    曾纬回头,竟是邵清。
    只见这小子手拎药箱,曾纬暗道,对呀,他不也过了发解试,怎地未入贡院应考?
    今日在科场,八成心思放在试题,二成心思放在蔡京身上,曾纬此刻才想起这一茬儿。
    邵清知他疑虑,坦然道:“在下岁初响应礼部新政,已入国子监医科。”
    “啊?”
    此人什么路数?竟会弃文从医?
    曾纬虽也耳闻,腊月前后,礼部已奉官家旨意,在国子监下增设医科,入上舍且名列前茅者,可直接授予翰林医局或太医局之职。但按照曾纬的理解,这是给那些不参加科举的医郎世家子弟一个为官机会而已。
    如邵清这般过了府试的考生,放弃礼部院试而改走此路,简直匪夷所思。
    或者他过了府试就并非实力使然,而是寻人替考的?礼部院试核查甚严,替考更难,正巧碰上朝廷新政,这小子说不定盘算来盘算去,还是给官家当郎中更有出头之日?
    曾纬冷淡地回了个礼:“原来与邵先生已算得国子监同窗,怎地未见过你?”
    邵清道:“刚入学,朝廷便命翰林医局的前辈,率吾等前往禁军营房各处,巡回诊脉。毕竟阳春未至,军士聚居的地方,亦起伤寒之症。”
    他话音未落,二人身畔,一辆马车停住。
    拎着药箱走下来的,正是翰林医局的太医,苗灵素。
    “苗太医可是来换值徐太医?”
    邵清道。
    苗灵素没想到今日国子学医科跟来助值的,是邵清,思及他与那姚娘子熟识,不由心间一震。
    第192章 惊变(中)
    礼部院试结束的酉中时分,开封城各家大小酒肆的热闹才刚刚开始。
    那张决定了考生命运的金榜,至少要在半个月后才横空出世。
    在谜底尚未揭晓前,所有的猜测、争论、恭维、诅咒,其实都显得力不从心或者幼稚可笑。
    与其抱着既不放过别人、也不放过自己的态度,沉迷于痛苦等待中,不如三五成群、七八成席地去吃喝一顿。
    与太学和御街附近酒肆喧闹的景象相比,开封城东北角,则沉在宁谧的夜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