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页
    县令坐在上首点着头,下边站着的六十人看他挺满意的,大部分人的声音都大了起来:“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县令点了头,又压了压手:“好了。”
    唐瑾立刻停了下来,大家也停了下来。
    “四百载,迁夏社。”县令说道。
    有了上次的准备,这一下子,大家都比较灵了,大多数人都跟了上来:“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县令点了点头,不出声了,唐瑾在心里接了一段: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诶,没学《三字经》之前,他从不知道三字经囊括了地理、文学、历史、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是小时候就学过,真的挺好的。到现在四千年的文化传承真不是盖的,蒙学里的知识就挺开括眼界。
    祖先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的。
    接着,县令又考大家《千字文》道:“遐迩一体,率宾归王。接二十四字。”
    有前两次考验,大家这次接的很快了:“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到了这里的时候,唐瑾自动停下来了。
    也有人是跟他同时停下来的,不过还有人继续念了下去。
    这一次过后中,唐瑾明显的感觉到了县令的目光众他和几个背的快的人身上扫过。
    考过后又考《千家诗》:“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大家跟着背着。
    这是杨巨源《城东早春》,唐瑾觉得这诗很好记,在前世他曾听过,虽比不得李杜的诗,应当也红过了。
    不过,这么简单的诗也是有人没有背出来的。
    县令又道:“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这是《孝经》感应章第十六里边的,全书也就十八章,是后边的了,唐瑾和背过的人接着背:“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因为县令说的前边还有一句“故虽天子”,很多人被打乱了顺序,有些顿了一下才背下去。
    县令拍了拍手让停下来,伸出手,第一个就指了唐瑾,然后再接着指了下边的几个人:“你们几个,站到这边来。”
    唐瑾过去了,大家本来心下还有些怯,一看,被点到的几个人都过去了。
    接着又点了几个人,唐瑾看出来了,那一拨人是背的不熟的,他旁边一个人声音就有些含糊。
    县令这次的方法很直接:“没背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人站出来。”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个胆子小的哭丧着脸站了出来,另外就有三个也跟着站了出来,有三个都是被点了名的,另一个在中间那里边。
    接下,县令的手段就比较粗爆了:“人之初,性本善。”
    后边的再熟不过了,大家都接了下去。县令从座位上下来来了,走到众人前边,认真的盯着几人的嘴巴看。
    一直等到背完,也没有让人停下,县令点了几个人出来,又看了看一旁的一位夫子与那天唐瑾见过教喻,两人都点了点头,县令就将人点到一边,继续检查《百家》。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考《百家姓》,不过这也短,大多都能跟着背上来,再考《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后边的唐瑾都背过了,一字不差的背过,县令又考了大家一部分的《千家诗》,后来,又考《孝经》。
    前边的还可以,等到后边的《孝经》这里,前边有一大半能跟上,慢慢的就不行了,背到后边就只剩下一半了。
    县令一一的点了多人,夫子也点了几个出来,让一旁的一个衙役上前去收他们的牌子。
    大概是猜到了自己没有考过,大部分人的脸都哭丧着,却没有人敢哭,都被领了出去。
    一下子,里边就只剩下二十多个人。
    县令鼓励大家一句:“好好读书,下去等明天张榜。”
    小孩子的脸上都兴奋极了,七嘴八舌的小声应着,就又人领着他们出去了。
    一出门,刚进县学时的晨光已变的火热了起来。等出了县学的门,就听到一阵家长的责骂声,大概是前边的人没有考好,大骂自己的孩子。
    唐老爷子跟唐转和第二晟连忙转了过来,第二麒心急的问:“乖乖你考过了没有?题难不难,都考了什么?
    “考三百千千和《孝经》,考过没有县令没说,不知道过了没有。”唐瑾先对着第二麒说了,回来认真的注视着唐老爷子:“就孝了背诵,除《千家诗》外全背。”
    “这样也好,能全面一点。”唐老爷子点着头,没再多问,对于唐瑾极为信赖。
    已经到了县城,过了泉县就到了唐瑾外公家,唐老爷子打算去一趟第二家,三人就没有回家,直接找了个店吃饭。
    唐瑾在吃饭时对唐老爷子说:“本来以为挺难的了,没想到没考传注这些,只考背诵,特别简单。”
    这话一说完,一旁一个一脸横肉的人就看了过来,看他孩子的样子,应该也是来参加初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