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0页
    马奴的事情史靖也听说过。
    自家夫人美貌动人,马奴垂涎她本就该死,事后史靖还嫌杖责太轻,甚至打算日后见到明庭叫他好看。
    谁知道如今,他的命居然需要一个曾经觊觎自己妻子的马奴来救?
    可耻!可恶!
    史靖气得眼睛通红。
    “我不稀罕!回去告诉夫人,不许她去!”
    小环把史靖的话带到,金玉萍完全没听进去。
    他知道什么?
    如果不扒上明庭这艘大船,他们怎么翻身?
    前世要不是韦明庭帮他们改了流放地,到了瑶州,又私下里多多关照,史靖的身子早就在做苦役的时候废掉了,哪儿能活到七十岁?
    “不用听他的!韩信能受□□之辱,我们这点儿苦都吃不得么?”
    “更何况,我又不会做对不起夫君的事情,只是希望马奴能念在往日的情分上,帮帮忙。”
    “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人在该低头的时候就要低头,识时务者为俊杰。”
    金玉萍在这一点上十分固执,小环也劝说不了,只好瞒着史靖。
    金玉萍等了十天后,有人问她在做什么,她说等一个故人,还很骄傲的说,自己表哥是定远侯,可受皇帝器重了。
    前世,韦明庭把她介绍给蕙娘的时候,就说她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表妹。
    靠着表哥表妹这个关系,金玉萍在瑶州扎根,从开始摆摊到后面开酒楼,没人敢招惹。
    这回她不过是提前借用了前世的关系,想必明庭也会接受这种身份。
    金玉萍甚至觉得,这身份特别好。
    既可以以亲缘关系借用明庭的势,又能叫他恪守自己的本分,别惦记“表妹”,保住自己的清白。
    前世她不就是靠这个聪明才智,才能守身如玉的么!
    不过现在,金玉萍最惦记的是明庭的佛珠。
    她病得厉害,韦明庭将自己戴了多年,家传的佛珠送给她,希望她以后一直平安健康。
    那人竟然不知道佛珠是个宝贝,还便宜了自己。
    当时她傻乎乎的,还是生了孩子之后才发现佛珠里面的空间灵泉。
    金玉萍想,等见到明庭,她要早早地拿到佛珠,滴血契约,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老天垂怜,叫她重生回来,她可不想像以前那样辛苦。
    这回她一定要用自己知道的事情,提前布局,早些认识那些贵人,甚至未来的皇帝……
    上次儿子是侯爵,这一次,她要当国公府的老太君!
    一时间,金玉萍野心勃勃。
    很快,关于她身份是定远伯表妹的事情,传到了同州府尹耳朵里,胡府尹把金玉萍找了去。
    “你是定远伯表妹?”
    “是,大人。”
    金玉萍当了侯府老太太多年,养出一身贵气,哪怕夫君现在是阶下囚,她落魄了,依旧不卑不吭。
    胡府尹见了,心里相信了几分。
    若是金玉萍是瞎说,此时肯定会心虚,哪会这么理直气壮。
    于是,他又问了金玉萍许多关于明庭的事情。
    关于马奴的身世,金玉萍前世就知道得清清楚楚。
    他们表兄妹为何会失散的说辞,还是当初她帮韦明庭想的,早就背得滚瓜烂熟,哪里会怕这些问题呢!
    等金玉萍说完,胡府尹和自己知道资料一比对,发现没差错,又信了几分。
    随后,他告诉金玉萍:
    “定远伯前不久刚接了妻子和岳父一家去了京城,你在城门口是等不到他的。”
    什么?!
    听到这消息,金玉萍呆住了。
    “他岳父岳母还活着?”金玉萍问道。
    “对啊!定远伯夫人怀了身孕,你表哥不久后会当父亲,真是恭喜啊!”
    胡府尹笑着说道。
    怎么会这样?金玉萍懵了。
    韦明庭的岳父一家连带着帮工一共七口,不是早就被贼人杀死了么?这次他们居然活着好好的??
    胡府尹只当是金玉萍因为跟表哥错过而难过,没注意到她的异常。
    金玉萍的夫君是戴罪之身,之前判了流放胶州。
    现在胡府尹见她和定远伯是亲戚,伯爷又要到瑶州上任,干脆做了顺水人情,把史靖的流放地改到了瑶州。
    “史夫人你要不要先入京认亲?伯爷见到夫人,想必也会很高兴。”
    胡府尹建议道。
    “不,我陪着夫君。”
    金玉萍还没弄清楚事情为什么变成这样,不敢冒然行事。
    本来金玉萍还怀疑是不是明庭也重生了,可后来她否定了这个猜测。
    倘若韦明庭真的重生,可能会直接提刀赶来杀了史靖,哪里会让他们平安活着!
    否定了这一点,金玉萍才松了口气。
    她倒是很想去京城,可她跟明庭毕竟不是真的表兄妹关系。
    这回他岳丈一家都在,娘子也安然无恙没有流产,要是那边见到她,产生怀疑,或者使个坏,她才是真的完了。
    特别是蕙娘的弟弟刘程,看着胖乎乎,其实机灵得很,差一点儿就发现了当初换孩子的真相。
    金玉萍不敢去赌!
    她仔细想了想,不如等流放到瑶州之后,她单独去找明庭,看看是怎么回事。
    胡府尹还以为金玉萍是舍不得夫君吃苦,居然不愿意抛下夫君去寻亲,心里还感叹这样愿意同甘共苦的好女子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