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9页
    北方天寒地冻,瑶州地处南方,虽然没有那么冷,但潮气大湿气重。
    这种冷和京城不太一样,为了防止士兵们冻手冻脚,明庭让军医研制出了冻疮膏。
    因为新朝建立,许多地方还需要用兵。
    哪怕昌帝很想多给明庭一些兵力,在兵部的大臣们研究了很久后,也只不过派来了三万。
    剩下的,昌帝让齐铭在瑶州本地征。
    考虑到冬天倭寇都龟缩起来,不会出动,明庭干脆让三万人在一起训练。
    镇山拳和降龙掌练起来,体能也要狠抓,同时,将士们的伙食也得安排好。
    虽然昌帝拨了军饷,可军队的伙食就那样,对运动量大的士兵们来说,完全不够。
    哪怕以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可明庭还是绞尽脑汁在想了办法。
    齐铭弄来一些船,在加上之前明庭干掉倭寇抢了十艘船,他叫三万人轮着出海,进行海上训练。
    有的人的的确确是晕船,不管是锻炼还是吃药都没用。
    这一波人数还不少,被明庭弄下来,成立了炊事班。
    明庭让炊事班的战士们学着养猪,养鸡、鸭、鹅,等这些都养大,正好供给军队。
    至于蔬菜什么,士兵们轮换着垦荒种地。
    这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炊事班士兵捉来小猪圈养的时候,明庭还动手给它们做了小手术,保证这些猪一个个都能长成大肥猪。
    不少人大开眼界,说原来伯爷全能,什么都会。
    最开始跟明庭来瑶州的人,已经被他训练出来。现在他们分散下去,训练新兵,整个练兵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明庭终于空出时间,开始研究船。
    瑶州很多人从事海上贸易,前朝就有不少人南下南洋诸岛,东行到倭国,把瑶州的东西卖到海外。
    所以在造船上,瑶州有很多老工匠,都是专家级别。
    齐铭知道明庭要造船,把这些老工匠都安排过来,看他有什么要求。
    本来,大家还以为这位伯爷是个外行。
    没想到不管是画图还是对船的了解,他都讲的头头是道,甚至明庭还结合了这些船的优点,做了改进。
    他想造军船。
    船上除了粮食之外,要储放大量弹药,所以需要相当大的储存容量,同时要坚固结实。
    最最重要的是,船身要有炮筒,不止一枚。
    炮本身就重,一枚18磅炮就有两吨重,所以船的承载力是最关键的。
    “大人,这炮筒是何物啊?”
    有老工匠问道。
    “这是机密,不过,有了炮筒,就能把倭寇赶走,让海上恢复平静,瑶州人又可以大大方方地坐船出海。”
    明庭笑着,让工匠先按照他画的图纸,比例缩小,造出模型来,剩下的事情他要先和齐铭商量。
    “造炮?”
    听了明庭的计划,齐铭大吃一惊。
    之前起义军曾经用过炮,可是那么笨重的东西,能放到船上去吗?
    而且海面起起伏伏,哪怕船上装了炮,命中率也成问题。
    “齐大哥,你不能这么想。”
    明庭开始给齐铭洗脑。
    “你应该想,如果船上有了大炮,见到倭寇的船,我们就可以远距离攻击,直接轰他们,让他们下海喂鱼。”
    “这样一是避免了倭寇上岸,残害百姓,二则是将士们减少近身肉搏,就不会有伤亡。”
    “而且,这炮筒不止一层。船的两侧排炮,直接建两层,甚至以后可以建三层。你想想,有了重武器,我们的船守卫我们的海域,还有哪个敢来撒野?”
    齐铭被明庭描述的画面给绕晕了。
    他本就仇恨倭寇,现在一想到明庭说的在海上作战的画面,心中立刻热血沸腾起来。
    等看到明庭画的图纸,跟陆地上的火/炮不一样,他忍不住好奇。
    “我做了改进。”
    造炮需要齐铭帮忙,明庭也没有瞒着他。
    “我的预想是两层甲板,上层布置12磅炮,下层布置24磅的炮,一共弄60枚。你想想,这么多的火/炮集中到倭寇和海贼的船上,保证直接给他们炸得灰飞烟灭!”
    “什么?60枚?!”
    齐铭惊呆了。
    算了一下这些炮加在一起的重量,还不算弹/药,齐铭有些晕眩。
    “你知道这要花多少钱么?”齐铭盯着明庭。
    “朝廷未必会拨银子!而且造船造炮,都要跟兵部上报,你这狮子大开口的,谁会批!”
    六十枚炮,你是打爽了,可陛下不会同意啊!
    刚建国,到处都需要银子呢!
    明庭一想,好像也是。
    想一步到位,把曾经风靡某个小世界航海史的风帆战列舰造出来,国力也不允许。
    “那要不,就先一层?弄20枚炮?这已经是最低要求了,再少不行了。”
    明庭坚持道。
    “我想想,我再想想。”齐铭揉了揉太阳穴。
    他现在觉得,定远伯哪里都好,就是步子迈的太大,这是很容易扯着蛋的。
    齐铭更担心的是,明庭这样,会不会被人参他。
    毕竟,那些言官芝麻大点的事情都能拿出来说道,更何况明庭要干这种大事。
    明庭倒没把齐铭的担心当回事,他按惯例给昌帝写信,把自己画的军船和炮筒的图,一股脑儿地塞进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