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生会觉得我博学多才,其实都是课下流的血汗。
同样因为紧张,我上课时什么知识点后面讲什么故事、说什么笑话基本都是固定的,几乎没有临场发挥的时候。
有时候因为特殊原因紧张过头——比如家长要求坐在教室后面听课之类——我就会忘记讲故事、讲笑话,常常一个知识点压着一个知识点地讲。
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黑老师判断我更适合教高二、高三吧,毕竟初三、高一年纪还小,受不了这高压课堂的折磨。
周日下午的新学生读高三,男孩,一米八几的个头,胡子浓郁。
毫不夸张地说,往我旁边一站,没人看得出谁是老师谁是学生。
他走进教室,看了我一眼,愣了愣,没说话。
我心想,脸可以嫩,逼必须装。
我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略一点头:“来啦,龙同学是吗?”
他闷闷地应了一声:“嗯。”
我说:“你找个空位子坐下来吧,尽量往前坐,我们5分钟后上课。”
然后他去找座位了,我拧开保温杯战术喝水。
*
这个龙同学,化学确实学得不太行,是那种从基础就没打稳的不太行。
眼看这就快高考了,估计家长也是实在着急了,所以花大价钱报了一对一讲课的课程。
我讲课时他基本都是一个表情,也没有不耐烦,也不怎么愿意回答我的问题,甚至听不懂也不会告诉我。
但是好在,我能感觉到。
这么闷头讲下去不是办法,我把记号笔帽“咔”得盖起来,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可能……对化学不太感兴趣是吗?”
他终于有了点反应:“感兴趣啊,我要是不感兴趣我选它干嘛。”
这倒也是。
一对一讲课不像讲小班课那么紧张,我就暂且跟他聊了起来:“可是刚刚那题用到的知识点,很多都是高一的知识啊。如果你对化学很感兴趣,那为什么……”
他扁扁嘴,显然不是很想理我了。
我换了种问法:“那这样吧,你告诉我你为什么对化学感兴趣。”
他提到了一个我万万没想到的东西:“因为《钢之炼金术师》。”
他说:“还有《绝命毒师》。”
我大致明白了,他不是对化学不感兴趣,是对很基础的化学不感兴趣。他想学点牛逼的,而目前为止的化学知识枯燥得让他失望。
我就开导他:“你不能这样啊,你知道安西老师那个去了美国的学生吧?本来很有天赋的,但是觉得练基本功没意思,非要离开老师去美国参加比赛,结果把自己的天赋糟蹋了。”
他愣了愣才知道我说的是《灌篮高手》,但显然很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你能不能别讲得那么无聊,一题一题又一题的,化学课就只能讲题吗?生活处处有化学也是你们说的,化学课上只讲题也是你们干的。”
我头疼,这孩子从头到尾没叫过我一声老师。
而且眼瞅着高考都近在眼前了,700多块钱两个小时的课,他居然还想在课上听故事?
我在心里叹口气,进而开导自己——能在这儿报课的孩子家里一定是很有钱的,我不该以自己的消费水平来揣测我的客户。
“好吧,可能是我太着急了,”我抬头看看日光灯,“就比如刚才我们讲的那个知识点,用到了‘氨的合成方法’以及‘用氨制备炸弹’的化学方程式。那么你知道第一个成功合成氨的人是谁吗?”
孩子摇头:“不知道。”
我说:“是弗里茨·哈伯。其实你应该看过他的照片,在你初三时学铵态氮肥的时候,他的照片就印在知识点旁边。”
*
所以我为什么要给一个高三生,讲我给初三生准备的课堂小故事呢。
“哈伯是个犹太人,出生在染料商人家庭,因为受染料这个环境影响,从小就醉心化学。
他是个天才。考上了德国皇家工业大学,19岁就博士毕业,28岁当上大学讲师,34岁就是‘威廉物理化学及电化学研究所’所长,这里的‘威廉’就是当时的德皇。
我们都知道种植作物需要施肥嘛,在他之前人类只能使用天然氮肥。你懂的,就是粑粑。
但是当时世界人口激增,粮食已经很不够了。这样下去,地球可能会迎来□□时代。这种时候,哈伯用这个化学方程式,合成了氨,完成了人工固氮,成功制备了氮肥。”
我说着把黑板上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圈起来:“当时人们对哈伯感恩戴德。因为是由气体制备肥料,所以人们称呼他为‘用空气制作面包的圣人’。”
“但是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萨拉热窝事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英国人切断了德国从智利进口硝石的通道。人们纷纷预测,由于德国缺乏硝石,无法制作大量炸弹,所以战争会很快结束。圣诞节前,战士们也许就能回家。
然而德国方面立刻用哈伯合成的氨,人工合成了硝石,大战继续延续。
同时,军方与哈伯商议,要发明能够更快结束战争的强力武器,这就提到我们下一题主要考察的物质了——绿气。绿气早在炼金术时代就已经被化学家舍勒发现,在成功制备绿气的一瞬间,舍勒的肺部就受到了这种气体的伤害。一百多年过去,从未有人想过用这一气体做坏事,但哈伯想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