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梁苏满嘴的食物笑得差点喷出来。她喝了一大口汤,抬起头来,“就没有稍微有点文化的吗?”
路教授深吸了一口气,“有的,上次隔壁那栋沈书记的夫人也提过,丈夫的弟弟是个小学老师,丧偶了很多年,说让你们见一面。”
“书记的弟弟,那还真是下血本了。”梁苏调皮的耸了耸肩,“可惜我已经有了男朋友,太遗憾了。”
“你听我说完。”路教授伸手把地上打滚的喜鹊捞在怀里,慢条斯理的顺着毛,“沈书记的弟弟已经快五十岁,家里一个二十几岁的独生子智力残疾,需要人喂饭穿衣服那种。对了,孩子的奶奶前些日子瘫痪了,沈书记的弟弟觉得家中极需要一位女主人打理,这才托人四处找老婆。别的要求没有,只有一条,贤惠勤快就行。”
这番话弄得梁苏简直哭笑不得。本想着穿的朴素点不要引人注目,还专门去附近的集市上买了些进城务工人员穿的廉价衣裳,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效果。梁苏本能性的想着把从加拿大带回来那些奢侈品衣料都穿在身上出去走一圈,转而想起既然自己主动说是家中保姆,就应当承担相应后果。算了,就当是韬光养晦吧。
路教授平日里偶尔也问问梁苏的复习进度,会跟她讲解最近的法条变化,还想方设法从北京同僚那里搞到了一本政法大学内部归集的前几年真题汇编。这下子可是帮了梁苏大忙,每年除了时事之外,百分之八十的考点都会重复出题,复习范围一下子缩小了很多,令梁苏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很快律师资格考试就到来了,恰巧路教授这几天在贵阳开庭,梁苏只能独自准备好文具进考场。好在当天早上临出门,喜鹊抱着她的腿给了一个热烈无比的拥抱,让她觉得无比安慰。
一个月后成绩出来,梁苏不但顺利通过了考试,还超过分数线整整五十分。路教授兴奋的给北京的同僚报喜,顺便感谢他之前对梁苏的帮助。结果对方真诚的邀请梁苏去北京律考培训班任教,还说薪水可以按最高标准给。
第111章 奔赴特区 ·
梁苏通过律考的消息传到北京, 于鹤立第一时间飞到重庆和梁苏团聚。路教授带着梁苏到江北机场迎接。
“您这车可真不错。”于鹤立坐在副驾驶上,看着路教授潇洒的踩油门打方向盘,啧啧称赞, “当初记得您总觉得开车危险,怎么现在也享受起这种飞驰的感觉?”
“还不是你, 出国前硬要将那辆电器行进货的车送给我。”路教授嘴角扬起亲切的弧度, “幸好有那辆车, 不然我在藏区真的行动不太方便。”
后座上的梁苏之前很少听路教授聊起援藏的生活,不禁扒着于鹤立的座椅好奇道,“我还没去过藏区呢, 是不是到处都是雪山,天上飞着雄鹰?”
路教授哈哈大笑起来,“都是内地人的想象,那边也是有城市的。像我们法学界组织援藏,一般都是给当地政府做顾问,其他高校老师则根据专业分到各个学校或者国企进行技术指导工作。你这问题还算是正常,记得我刚回来那会儿,还被同事问起是不是每天住帐篷,出门骑骏马?”
“以天为穹地为庐。”梁苏俏皮的用昔日和亲公主的诗句淘气了一回, “不过就在那样的情况下导师也能发现商机,实属不易。”
路教授得意洋洋道, “挣钱的事咱们之后慢慢聊。鹤立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咱们先去那家熟悉的梭边鱼馆子给他接风,顺便也给你庆祝,如何?”
于鹤立连连点头, 记得他昔日到重庆念书的时候最不适应的就是这麻辣鲜香的风格,只觉得浑身冒汗, 舌头都麻木的尝不出味道来。没想到离开之后想得慌,还曾经带着梁苏专门驱车数百公里去多伦多唐人街的川菜馆解馋,可惜异国他乡,菜也随之改变了风味。甜兮兮的左宗棠鸡和酸甜口的麻婆豆腐吃的人只能相对无言。
一行三人要了个小包厢,又点了些招牌菜来解馋。于鹤立喝着久违的老山城,只感叹周围的一切都在变,路教授却依旧宝刀不老,神采奕奕。
“身体比以前好许多,也没那么多糟心的任何事,当然神清气爽。”路教授吃着红通通香喷喷的鱼块儿,乐得一双眼几乎眯起来,“现在想想,日子总算是越过越好了。说实话,当初到渝城政法的时候,我心里也直打鼓,不知道历史会不会徘徊反复,更看不清十年后是个什么光景。只要让我能够继续做律师,六十岁能平安落地过点安宁日子,也能谢天谢地了。”
“来,我们敬导师一杯。”梁苏把杯中琥珀色的酒液一饮而尽,哽咽道,“这些年最庆幸的就是在刚成年的时候遇到导师,教我做学术和专业,就连这一次能重新拿到执照,还多亏了导师给我提供的学习环境。”
路教授被梁苏说的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拧着眉头沉思半晌,问梁苏,“知道这些年我为什么在实务界耕耘不辍吗?”
不等梁苏开口,他却自问自答起来,“因为啊,我想把昔日走的弯路补回来。之前在海外,我看着那些趾高气扬的鬼佬律师总对我冷嘲热讽,说东亚病夫智力底下,赢了案子实属侥幸,输了才是顺理成章。我一气之下恨恨的回来了。没想到之后遇到浩劫,我十多年都没有再上过法庭。我是真的想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啊。”
“您现在,也俨然一名成功人士了。”于鹤立为路教授斟了个满杯,“听梁苏说您还给香港公司做了顾问,费用都是用英镑来结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