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7页
    白日在虫大娘和蛇大爷家中时,吴惟安便注意道,虫大娘和蛇大爷吵嘴时,纪云汐听得格外认真,还有些细微的神情反应。
    不过他当时没问。
    一来是,有外人在。
    吴惟安混迹江湖时,蛇大爷和虫大娘早已退隐。他们是当年江湖中让人闻风丧胆的狠角色,和毒娘子已逝的老师父齐名,号称毒三绝。
    不过谁也没想到,吴惟安也没想到,这两位居然还活在世间,而且还是一对。
    当年风华绝代的三绝之二,如今年事已高,也成了皱纹满面口齿不清的普通老人,当真是时光易逝,物是人非。
    二来是,有纪明焱和纪明双在。
    吴惟安成为太子党羽,时不时参与那些大人间的小聚后,纪明双大概也猜到了他不简单。不过纪明双也从未来问过,只是相处上不似从前了。例如在翰林院时,偶尔纪明双有些拿不准主意的,他会来问吴惟安。换做以前,是怎么都不可能的。
    纪明焱不用多说。
    总之这两人,吴惟安的想法和纪云汐是一样的,这兄弟俩还是就简简单单活着,不要参与太多背后之事为好。
    纪云汐也并不意外吴惟安会上来,甚至她就是在等他。
    她开门见山问道:“苗家人是谁?”
    吴惟安解释:“苗家人擅蛊,金蟾蛊便是苗家祖上研制的,分母蛊子蛊。”
    纪云汐打断他:“你体内是子蛊?”
    吴惟安摇头:“我的稍微有些不同,不过想来都差不多。”
    纪云汐点了下头。
    吴惟安继续道:“不过苗家人已经绝代了,白日那两位口中说的那位苗家姑娘的女儿,便是最后一代。只是十几年前便失了踪迹,江湖都猜已人走茶凉。”
    可今日见了那蛇大爷和虫大娘,说明这个猜测也未必可靠,那苗家女儿说不定还活着。
    正当吴惟安沉吟之时。
    纪云汐放下茶盏:“那她确实已经死了。”
    吴惟安轻轻挑眉:“?”
    纪云汐仰头,告诉他:“五皇子死去的母妃,原名姓苗。”
    这下,事情一切都通了。
    为何在原书中,吴惟安能长长久久活着,而且还是五皇子一党。
    因为五皇子手里,有金蟾蛊的秘方。
    这本书的剧情,都围绕五皇子和邢舒月展开,集中体现在这两人一起携手登上帝后,而后展开一场虐恋的剧情。
    对五皇子的属下,比如吴惟安着墨甚少,而且东一笔西一笔,不知全貌很难猜到那一笔的用意。
    纪云汐在梦中看的那本书,就有一个看起来挺随意日常的情节。
    五皇子和邢舒月两人在聊天,五皇子说起自己小时候的事,说母妃其实姓苗,身份卑微。为了进后宫和父皇在一起,特地成了朝中大臣的养女,改了姓氏才进了后宫。
    这事这么提过后,后头剧情就没再提起过。
    纪云汐也并未放在心上,她以为这个剧情,只是男女主谈恋爱敞开心扉的一件日常小事。
    *
    第二日晚间,纪云汐一行人到上京城时,城里已变了天。
    昨日,二十几名百姓击鼓鸣冤,状告得便是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
    两位大人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家里亲友杀人犯法,不但不缉拿归案,反以雷霆之姿悉数压下,甚至派人谋杀。
    百姓们都在谈论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一事。可五皇子损失的,却不仅仅只是刑部和大理寺。
    还有他在上京城各地的暗桩。
    就在前天夜里,吴惟安出城去找纪云汐之际,五皇子的人马便动了。
    他要借机剿灭吴惟安在上京城的所有暗桩。
    暗桩所在之地,五皇子在初十那夜已悉数掌握。
    这都得多亏了纪云汐,在上京城转了大半夜,否则,五皇子都发现不了。
    事后五皇子怕有诈,特地让人暗中观察了几日。
    那几处伪装如寻常百姓一般,极为谨慎小心,可到底是让他的人察觉了异样。
    落叶知秋,足矣。
    不过哪怕如此,五皇子也未曾贸然行事。
    邢舒月告诉他,根据纪府的消息,纪家兄妹欲去烨山村散心。
    他和邢舒月算准了翰林院休沐那日,吴惟安定然会去找。
    这两人虽爆发了争吵,可事到如今,他们已是一体。于情于理,吴惟安定然都要先安抚纪云汐。
    果不其然,吴惟安出城,五皇子趁机下手!
    此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过往五皇子也是这般行事,多年来,他从未失过手。
    可这次,他马失前蹄,损伤惨重。
    那几处地方早早就布下了陷阱,就等着他的人马自投罗网!
    他和邢舒月算吴惟安和纪云汐,吴惟安和纪云汐也在算他们。
    五皇子派出去的人,回来没几个,他没了大半精英。
    这倒也罢了。
    只要人派出去,就有伤亡的可能。每一回,五皇子派人出去,都做好了全军覆没的准备。
    意味着,这些人哪怕死了,也不会对他有致命的影响,他也能继续往下走。
    也是这般,五皇子才能一人走到如今,拥有与太子一党分庭抗礼的能力。
    可没想到,事情不仅如此。
    他隐藏多年的暗桩,无人知晓的暗桩,在他的人去剿灭吴惟安一党时,被对方的人手杀了个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