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时间没见,钟荟仍没有太大变化。
她仍留着学生时期那头乌黑秀丽的短发,脸庞丰润,气色反而比在昆明时还要好了。
两人迎着码头的海风,不管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聊了许久。
当日钟荟回港不久后,就在蒋旭文任职的那所中学当起了教员,两人每日一起上下班,朝夕相处,也算是补全了这些年来的两地分别。蒋旭文的母亲近来身体好了许多,不过他们还是打算明年就春天完婚,让温见宁、冯翊他们俩到时务必要出席。
尽管她早已从钟荟的来信中得知了这些,可亲眼看到好友的眉眼里都噙着幸福美满的味道,温见宁这才真的放下心来。
不久后,钟荟就先行回去,她一人上了冯家的车,到了大门口时,才突然觉得有些不适应。上一次她来冯家时,身边有冯翊为伴,而这一次却只有她一个人了。
冯父最近正好出国访问,冯公馆内只有那一群姨娘们迎接她。
为首的还是上次见过的那位周姨娘,毕竟冯家没有正经的女主人,长女冯苓毕竟已嫁作人妇,可总不好事事交由她来处理,故而一切家务都交由她来打理。
温见宁这次主要是为二叔公来,只与她们寒暄了片刻,就问起二叔公的近况。
二叔公如今正住在一家德国医院,由于送医及时,目前病情已有所好转。冯家请了专门的护工帮忙料理老人家的吃喝拉撒,几位姨娘每日轮番去照顾,冯苓偶尔也会前去探望。
她听完后,径直起身:“我先去看看二叔公。”
周姨娘显然没料到她刚一回来就要去,连忙劝她稍作休息,再去探病也不迟。
温见宁只是笑了笑:“不必了,麻烦您稍后给我送点吃的过去就好。”
看劝不动她,周姨娘也只好让人赶紧备车把她送到了二叔公所在的那家医院。
等她来到病房外时,二叔公人已经睡着了。
温见宁关上房门放轻了脚步,走至病床边坐下,看着老人家枯瘦的面容。
她曾听冯翊说起过许多二叔公年轻时的事,二叔公是国内著名的学者,年轻时还支持过变法革新,在报纸上跟人论战长达数年,也曾是搅动过时局风云的人物。晚清覆灭后,他老人家深感时代剧变,再加上受到一些打击,最终选择了隐居治书。
可这样的传奇人物在无情的岁月与疾痛面前,也只不过是一个皱皱巴巴的普通小老头,原本就不太丰润的双颊由于生病已凹陷下去,稀疏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温见宁看得心头有些酸涩,伸手替二叔公掖了掖被角。
如今看来,当日她和冯翊决定留在昆明,未免有些考虑不周。他们还年轻,将来还有许多大好时日可以慢慢度过,可身边的人却等不及。
二叔公年事已高,她不想让冯翊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那日。
翌日清晨,老人家醒后看到她回来了,很是高兴,张口想说些什么。
他的喉咙之前动过一次手术,这次旧病复发,虽然病情被及时控制住,可短期之内连话都说不出来,凡事用手来比划示意。
温见宁陪了两三天床,很快就能大致看明白他的意思。
等冯家的几位姨娘们偶尔再来接替她时,总能看到这一老一少在病房里说笑,只是一个在手舞足蹈地笔划,一个也不知怎么就能看懂了,笑得前仰后合的。
再后来,温见宁听来送汤的周姨娘说,有一次冯苓也来过了。
只是冯苓来时,温见宁正坐在病床边给二叔公念诗,念的是少陵野老。冯苓只站在门外听了一会,也没进来打声招呼就径自离开了。
或许是由于身边有了晚辈陪伴,不出半个月,医院方面就允许她们将二叔公接回家中静养,温见宁也终于能从医院这边脱身。等她扶着二叔公回到冯公馆时,却发现冯苓正坐在客厅的丝绒沙发上,身前的洋红漆小几上还放了一张烫金的请柬。
温见宁示意佣人先把二叔公扶上楼去,这才在冯苓对面坐下,等她先开口。
冯苓抬手将那张帖子推给她道:“你这些日子都待在医院里陪二叔公,直至今天才回来,大约还没看过这张请柬吧。”
温见宁看了一眼,居然是温静姝下帖子请她这个昔日的侄女去参加宴会。
她并不想和这人打交道,随手把那张请柬搁在茶几上。
冯苓微微挑眉:“怎么,你不想去?”
温见宁的神色很平静:“不想,也没有必要。二叔公虽然暂时病情稳定下来了,可身体还没有大好,身边不能离了人。更何况我还有别的事要做,没有空闲去参加这种宴会。”
冯苓轻笑一声,下巴微微有些抬起,神态倨傲道:“二叔公在家里有的是佣人照顾,你可以去,我也会陪你一起去。不管你那位姑母想使什么花招,你终究是我们冯家的人了,自然要撑得起我们冯家的场面才是。”
在她看来,温见宁一心想融入冯家,眼下她给出.台阶,愿意在外人面前给她撑面子,对方理应诚惶诚恐地接下才是。
“冯苓姐,”温见宁语气十分委婉,可说出的话却毫不客气,“我知道你大约是受了冯翊的托付,或是看在他和二叔公的面子上,才愿意坐下来跟我谈话。甚至还为了冯家考虑,想要为我出头。可这里只有你我两个人,我们都大可不必这样委屈求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