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的儿子可是扬州有史以来最小的小三元,也是扬州近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考中小三元的人,这点比他父亲强。”庆隆帝又说道,“也是我朝年纪最小的小三元。”
大庆朝开国以来,诞生过不少小三元,但是在林淮玉之前,最小的小三元十七岁,如今,最小的小三元的年纪被林淮玉刷新了。
“皇上,小三元不算什么,如果他再能考中大-三-元,这才算有本事。”
庆隆帝好笑地看着叶文赋:“你这个老家伙不会想让林如海的儿子连中六元吧?”
叶文赋非常诚实地说道:“臣的确这么想。”
宋修文跟着说道:“如果是淮哥儿,连中六元也不是不可能。”
“你们还真是敢想。”庆隆帝摇摇头说,“我朝开国以来从未出现连中六元的人,就是前朝也才出现一个。”
“皇上,说不定淮哥儿就考中了六元。”叶文赋倒是对林淮玉很有信心,“这孩子聪明,领悟能力又非常好,只要他好好读书学习,还是很有可能考中的。”
“淮哥儿比我们几个都聪明,他说不定还真的可以考中六元。”
庆隆帝觉得不可能,“林如海的儿子要是想考中六元,除非你们几个老家伙亲自教导他。”
叶文赋听到庆隆帝这话,立马就想到一个主意。
“皇上,您觉得让林如海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怎么样?”
宋修文听到叶文赋这么说,立马赞成道:“对,可以让林如海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
“让林如海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庆隆帝没好气地笑道,“你们两个老东西还真是会打主意。”
“皇上,臣知道国子监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读书的,但是臣觉得林淮玉的资质可以进国子监读书。”
“皇上,不如让林淮玉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他考过了,就让他进国子监读书。”宋修文说道,“如果他没考过,就说明他没资质进国子监读书。”
“皇上,臣觉得林淮玉如果能进国子监读书,很有可能会考中六元。”叶文赋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皇上,在您的管制下,出现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这意味着您让大庆的文风盛行起来,意味着我大庆朝的文风不输给前朝。”
前朝的文风盛行,诞生过不少文学大家。而他们大庆朝是以“武”开国,在文学上面远不及前朝。
宋修文接着叶文赋的话,再接再厉地说道:“如果林淮玉考中六元,那么将会是我们大庆朝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也会是年纪最小的六元及第的状元,这点就比前朝厉害。”前朝唯一一位六元及第的状元是在二十岁那年连中六元。如果林淮玉连中六元,到时候他不过才十六岁,要比前朝那位六元及第的状元小四岁。“皇上,我们大庆需要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如果林淮玉真的连中六元,那么势必会带起我们大庆的文气,让天下越来越多的人读书,也会激励到天下所有的学子。”
“皇上,臣觉得林淮玉有机会考中六元,所以请您给林淮玉一个机会让他来考国子监。”
庆隆帝被叶文赋和宋修文的话说心动了,如果在他的管制下出现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这对他的名声会非常好,届时世人都会称赞他是贤明的明君,并且会名留青史。
“等朕看到林如海儿子的答卷后,朕再决定是否给他一个机会。”虽然林淮玉考中小三元很是难得,但是并不代表他就一定能考中□□。还有,林淮玉是不是真的像叶文赋他们说的那么聪明,他得看看林淮玉的答卷。
“皇上,林淮玉不会让您失望的。”叶文赋这话说得非常笃定。
“是吗,那朕先期待一下。”
之后,庆隆帝就下旨到扬州,让扬州的学政把林淮玉的县试、府试、院试的答卷送到京城。
贾琏从叶文赋这里得知林淮玉考中了小三元,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了贾母他们。
贾母他们得知林淮玉考中小三元,也是十分激动。
王夫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不仅没有半点高兴,反而非常沉重不满。她觉得如果贾宝玉像林淮玉一样勤奋读书,也一定会考中小三元,但是现实偏偏是林淮玉考中了小三元,而贾宝玉不好好读书。
她一直觉得她儿子贾宝玉并不比林淮玉差,甚至比林淮玉的资质好,毕竟她儿子衔玉而生。可是,林淮玉如今考中小三元,把贾宝玉甩甩地远远的。一想到三年后,林淮玉很有可能会考中进士,王夫人的心里堵得越发厉害。
王夫人让丫鬟把贾宝玉叫来,她要好好地跟宝玉说说,让宝玉赶快好好读书,不然宝玉以后真的赶不上林淮玉,真的要被林淮玉踩在脚下。
贾宝玉以为王夫人找他有什么事情,没想到是劝他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他听了两句就不耐烦,找了个借口就离开了。
王夫人看到儿子这副油盐不进的模样,心里又是气愤又是怨恨。当然,她心中愤怒和怨恨的对象不是她宝贝儿子,而是贾母。
她一直觉得是贾母惯坏了儿子,让儿子变得不学无术。如果她亲自教导贾宝玉,说不定贾宝玉读书会比林淮玉厉害。
大观园里的姑娘们也得知林淮玉考中小三元一事,她们纷纷为林淮玉感到开心,同时非常佩服林淮玉。
“林表哥真厉害,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考中了小三元。”贾探春一想到林淮玉,一颗心就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一张脸微微发红、发烫。“三年后才能见到林表哥,也不知道林表哥还认识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