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66页
    村里人没几个会绣花的,就是会,手艺也粗浅的很。真想要绣花,就得去县城中找绣娘。
    听着外面议论着李香雨周身的华贵,楚云梨笑着问:“你说呢?”
    “绣吧?”周兴华试探着道:“这么好的料子,配上绣花才好看。”
    “那就绣!”楚云梨一锤定音:“明天我就去县城找绣娘。”
    又看向拿着料子的舍不得丢的周兴心:“你想要什么花?”
    周兴心很是羞涩:“娘,我听您的。”
    三人谁也没有开门出去和人议论的想法,周兴心还去厨房做饭了,半个时辰后,饭菜上桌,外头却有敲门声传来。
    楚云梨心里有预感,所以她按住了兄妹二人,亲自去开门。
    门口站着的,果然是一身玫红的绸衫的李香雨,半年不见,她整个人变了许多,容貌上了妆后,比原来精致许多。看到是楚云梨开门,温柔一笑:“大娘。”
    楚云梨上下打量她:“有事?”
    既没有夸她衣衫好看,也没有问她陈家的日子。压根就没有寒暄的意思,就简简单单两个字。
    这样冷淡,李香雨脸上的笑容险些挂不住:“大娘,我回来了,特意给你们带些礼物。”
    “没亲没故的,这礼物我不好收。”楚云梨抬手关门:“陈姑娘好走。”
    “别!”李香雨急了:“大娘,我有事情找兴华。”
    楚云梨嗤笑一声:“我听说你定亲了?有未婚夫的人,还来找别的未婚男子,怕是有些不合适。还有,你住得远大概不知道,我们家兴华已经定了亲了。你跟他之间的事也不是秘密,为防有人误会,你们俩还是别见的好。”
    语罢,抬手就把门关上了。
    门板袭来,李香雨急急后退一步才没被砸到。
    她有些不甘心,再次抬手敲门。
    楚云梨还没进屋,听到声音有些暴躁。屋中的周兴华则出来了:“娘,我去吧。她没看到我,还会再敲的。”
    楚云梨没有进屋,跟着周兴华过去,抱臂靠在门框上。
    这么大一个人杵着,李香雨就是有满肚子的话也不好意思说出口。
    周兴华倒不觉得如何,两人曾经是好过,但如今都已各自有了婚约,再说,面前女子就连容貌也和曾经他记忆中的那个姑娘不太一样,就更生不出亲近之意。
    “香雨,你找我有事?”
    李香雨张了张口,看了看楚云梨,见她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只得道:“我听说你定亲了。”
    “是。”周兴华毫不避讳:“就是陈姑娘。我听说你也定亲了?”
    李香雨哑然。
    她不明白面前这个人为何能如此坦荡地说出这种话,曾经他们相约白首,还互诉衷肠,这才过去多久?
    她低下头:“我那亲事,是爹娘的意思。其实,之前还是三姐的婚约。”
    话里话外,都是迫不得已。
    周兴华面色如常:“你既然回了陈家,享受了富贵,也该听他们的话。”
    语气冷淡,再无曾经的情谊。李香雨的心很凉,看着面前的男人,忍不住问:“你就没有不舍?”
    周兴华点头:“有的。”不待她欣慰,他继续道:“只是日子还得过。人一辈子不能只靠感情过活,我娘她辛苦养我一场,还有我妹妹,她还那么小,还没定亲,若是我不振作,她们又该依靠谁?你不也一样很快有了婚约吗?”
    最后一句,问得李香雨心虚起来。
    她不说话,周兴华却有些不耐,现在是冬日,饭菜凉得很快:“你还有事吗?”
    李香雨当然还有话说,但对着这样冷淡的他,她什么都说不出来,最后只得一句:“娶了她,你会不会后悔?”
    “当然不会。”周兴华一本正经:“她是个好姑娘,以后会对我好,我也会对她好的。”
    李香雨再也听不下去,转身跑了。
    楚云梨看到她送来的东西,端起托盘,直接跟着她送回了李家。
    李家院子里很热闹,周围的邻居都在院中围着李香雨拿回来的东西指指点点。看到楚云梨端着托盘进门,都有些惊讶。
    张氏惊讶:“这不是香雨给你们送的吗?怎么拿回来了?”
    当着人前,楚云梨也还是那番话:“没亲没故的,不好收礼物。再说,我也回不起这么贵重的礼。婉华在么,我找她说说话。”
    陈婉华当然是在的,只是外头人多,她心里戒备,一直没出门。
    看到楚云梨将李香雨送去的东西都送了回来,她心里酸酸胀胀的,被人维护的感觉让她眼眶泛红。
    那些东西对于城中的人不算什么,但对于买盐买油都要算计的村里人来说,不是一点点,不是谁都扛得住诱惑的。
    “大娘,谢谢你。”
    楚云梨笑了:“这有什么?我来是想跟你说,你避着她些,反正她待不了多久。再有,我想尽快定下婚期,你意下如何?”
    住在李家,难免受人掣肘。娶回去就安心了。
    对于陈婉华来说,李家虽然没人能欺负她,但张氏指桑骂槐的话也不好听,忍倒是能忍。但可以避开,她也很乐意。
    提及婚事,难免让人羞涩,陈婉华低下了头:“我都听大娘的。”
    楚云梨点头:“那这两天,我就会带着媒人来请期,至于婚期……我想在腊月,过年之前娶你过门。等到过年的时候,我们家就多一口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