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3页
    看自家娘娘一副悔不当初的样子,鲍公公忙道:“奴才还得了一个消息,那就是陛下今日下朝后,召了姚大人入御书房议事,不知是不是与调任张说入京任职一事有关?”
    淑妃眼里的黯淡瞬间如潮水般撤去,看向鲍公公时一副赞赏不已的神色。
    其实果然如淑妃主仆猜测的那样,玄宗召姚崇入御书房,正是为了商议召张说入京任职一事。
    “朕欲召张说入京,担任兵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姚爱卿以为如何?”
    姚崇年事已高,前段时间又缠绵病榻,好不容易撑着能入宫上朝了,玄宗很是顾惜他。
    杨公公搬了一张椅子来,玄宗让姚崇坐下说话。
    姚崇谢恩后气喘吁吁道:“臣以为陛下此举甚妥!”
    “源大人性情温和,不喜与人争端,遇事都过问张大人那边的意思。”
    “臣观张大人善断大事,敏捷速达,但到底阳刚之气太盛,和同僚之间处得有些紧张,朝中确有人对此事非议。”
    姚崇有理有据道:“陛下调张说入京,起到了斡旋的作用,能调节朝中关系。”
    姚崇竟对调任张说入京一事赞同,令玄宗大为惊讶!
    一山难容二虎!
    当初要任姚大人为相,才有了张说被调离京城之事。
    调张说入京任职,他心中早有决断,之所以传召姚崇入御书房过问此事,只是因为敬重他为朝堂殚精竭虑,跟他招呼一声。
    玄宗感叹:“朕以为姚爱卿不会支持调张说入京一事?”
    “臣老了!”
    听到姚崇的感叹,玄宗愣了一下。
    姚崇伤感道:“臣有心替陛下办差,为天下百姓做些什么,但近来缠绵病榻,已是有心无力。”
    “当年张说离京一事,的确与臣有些牵扯。”
    姚崇话锋一转:“但个人安危事小,朝堂社稷事大,调张说回京一事利于如今朝堂的局势,老臣为何要反对?”
    “老臣相信张大人一定不会辜负陛下所托,入京后能为陛下分忧,为天下百姓谋福。”
    说到最后姚崇已是老泪纵横,苍老的眸子里噙着泪花。
    玄宗感触不已,亲自上前搀扶:“爱卿实乃大唐之福,举世贤臣,朕得爱卿,如鱼得水,有了爱卿,武朝还政于唐后才能渐显盛世之兆。”
    “爱卿一定要保重身子,大唐不能没有爱卿这等重臣。”
    “臣受李唐俸禄,受百姓供养,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数以万计的繁星闪耀,才有浩瀚李唐天下,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过是荧虫之于皓月。”
    姚崇深深朝玄宗一揖:“臣此等荧虫之光,能得陛下如此厚待,得小公主顾惜,是遇到了陛下这般圣明天子。”
    第207章 小公主的仙法
    姚崇前段时日缠绵病榻,玄宗亲自派了一手诊脉术出神入化的杜太医,还有针法一绝的甄大人轮流上门问诊。
    姜师度吃过李丝絮开的清补方子后,替太医院督造密室,还有在上阳宫开凿漕渠,都是一副精神气旺的样子。
    于是李丝絮托了甄太医杜太医,从玲珑居小库房拿了些名贵的药材,还有在太医院拣了药,针对姚崇的病情,送了些清补的方剂去姚崇府上。
    姚崇坚持服用清补方剂熬汤,喝下去身子的确大好了,虽还有些体力不济,也能隔几天撑着来上朝一次。
    姚崇对李丝絮送续命的清补药方感激不已!
    得知太医院密室研制的疟疾药,已经开始源源不断送入太医署,并且用在太医署收治的疟疾病患身上有奇效。
    姚崇又老泪纵横将李丝絮夸了一次。
    他张口小公主闭口小公主,说羡慕玄宗膝下有如此天赋过人,又有济世之心的小人儿。
    若是姚家有这样的孙女,就是有朝一日闭上眼睛也能瞑目了。
    玄宗让杨公公派人送姚崇出宫后,坐在御书房欣慰不已,想到他的小十,他批阅折奏时一目十行。
    折子批得差不多了,他问杨公公:“小十这些天在忙什么?”
    “从中秋宴后,小公主一直在太医院密室研制疟疾药,如今送去太医署的疟疾药有片剂了,说是等大量生产出疟疾药,就能投放入市,将药用在更多得了疟疾的病患身上。”
    说到李丝絮,不爱开口的杨公公话多了些。
    “公主这些天还抽空往上阳宫跑,姜大人修筑漕渠引太液湖的水灌入上阳宫后,解决了水源问题,如今上阳宫的荒地开垦得差不多了,公主已经命人播下了青蒿的种子。”
    “春日播种,秋日收获,此为天之道。”
    玄宗对李丝絮的行为疑惑不已:“小十竟选在秋日种青蒿?”
    “小公主说青蒿是什么菊科植物,秋日里也能生长,还说等天气渐渐冷了,也不怕冻死青蒿,她要弄个什么大棚种植。”
    “大棚种植?”
    玄宗百思不得其解:“真是闻所未闻,大棚种植是个什么法子?”
    “小公主的意思是说,将天气隔在棚子外边,让棚子里头四季如春,如此即使是冬日,也能将严寒隔绝在棚子外面,里边的植物依然长得茂盛。”
    杨公公禀报玄宗:“小公主昨日已经召了王元宝入宫,要他帮着弄那个能四季如春的棚子,圣上政务繁忙,公主才让左卫侍郎先不要声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