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民妇中,恰好有个姑娘也是方成婚没多久,肚子里也正揣着头一胎。乡野之人私下里说话本就无多少顾忌,三言两语地,便扯到床笫之事上去了。
那时,她才知晓,原来、原来还有那些法子,可以替夫婿纾解。
她悟性极强,大概知道如何做,但若让她说,她是打死也说不出来的。
见曲锦萱面红耳赤,姜洵闷笑一记,屈起指节轻轻叩了叩她的下巴:我还不至于那样急色。
他把人放开,与她一同起了身:你先回房罢,我再处理些事,晚些便也回了。
曲锦萱却不想走,她咬了咬舌尖,请求道:我可以在这儿陪着夫君么?说完,她还特意立起几根手指来,像模像样地保证道:我不会乱走乱动的,也不人打扰夫君的。
姜洵挑眸。
竟会得寸进尺了,可偏生这小模样,他好似,还挺受用的。
姜洵往书桌走去:你若不困,便在这处坐着罢。到了桌案后,他又指了指软榻旁的窗牖:把窗关严实了,你若感了风,没得传给我。
好,我一会儿就关。曲锦萱欢快娇嗔地满口答应,却半点没有要动手的意思。
姜洵摇摇头,眼底有着无奈的笑意。
安安静静,灯火半味。
夫妇二人一个埋头理事,一个单手支颐,看着窗外的星斗,或者,偷瞄那醉心公务之人。
夏夜里的陪伴,温情眷眷,余味悠长。
---
转眼,便是乞巧节。
这日一早,姜洵被服侍着整好袍带后,又被小妻子给拉住,接着,他手里便出现了一条编样繁复的彩绳。
夫君,你今日戴这个,好吗?
姜洵自然要问:这是何物?
是宁源这边的习俗,今日白天戴着,晚上便解下来扔到屋顶,给仙鹊们衔去银河搭桥。曲锦萱兴致勃勃地给他解释着,一双美目清清亮亮。
姜洵下意识便想拒绝,可他那小妻子笑得像抹了蜜似的,他一时不忍拂了她的意,便收下了。
待出了会馆,姜洵便随手将那彩绳塞入了袖中。
这样阴柔的俗物,他岂会戴?
片刻后,姜洵到了莒河边。
莒河这堤坝重建,较之前要顺利多了。
这些时日,官民们摸掉了蚁穴、清了淤积的泥沙,又用捞出的葑草裹住那泥,待绑扎牢固后,填塞做堤坝的一部分。
淤泥与草茎贴合紧密,按戚蒙昭的设想,该是轻易不会再被洪水冲垮的了。
姜大人。姜洵才到,尹泓通几人便与他迎面而来。
其中,亦有戚蒙昭。
见了戚蒙昭,姜洵心念微动。鬼使神差地,他竟摸出了袖间那彩绳,借着袖摆的遮掩,不动声色地,套在了腕间。
到了近前,两边人相互揖手。
那彩绳花花绿绿的,恁地显眼,尹泓通当即便好奇地问了:这是何物?
季岫在宁源数十年,自然对这物不陌生,便替姜洵答了。
虽是可有可无,但姜洵亦佯作头疼地补充了一句:内子素爱折腾这些,她既编了,我也不好拒了她的心意,只能戴着,倒让各位见笑了。
尹泓通怎么听不出这当中暗藏的显摆,当即配合着,啧啧称羡道:姜夫人真真手巧,姜大人实在是有福了。
论鉴言观色,尹泓通可算是半个人精了。这些日子来,姜洵与戚蒙昭间所生出的一些微妙,他也是能寻摸出些味儿的。
官阶高低先不论,单论个理字,该怎样站位,尹泓通心里可是门儿清。是以,他在说完上头那话后,又有意无意地与戚蒙昭搭话:小戚大人,你说呢?
戚蒙昭喉腔苦意弥漫,仿佛黄胆跳上了舌尖。他硬着头皮笑了笑,涩声道:姜大人与姜夫人情爱弥笃,自是我等羡慕不来的。
姜洵眼眸微动,正想回上两句客套话之际,忽闻一道尖利悠长的声音,自身后传了过来。
宫中急诏,姜郎官接旨
42. 七夕 你夫婿在这,你待往何处去?
【第四十二章】
-------------
斜阳四倾, 日光将尽。
如常去帮忙制完饮子与糕食后,曲锦萱带着桑晴回了会馆。
见到姜洵时,她愣然不已:夫君今日怎这样早归?
姜洵盯着她, 漆眸沉静:今日不是七夕么?早些回来陪你。
曲锦萱双眸撑大, 似乎难以理解他这话里的意思。
姜洵挑眉:不想?那我走了。
说完,他当真起了身要往外去。
夫君, 别、别走!曲锦萱慌了, 又要去扯那片衣襟。
应是知晓她惯常的动作,在她那手才往前伸的时候,男人反臂,准确地牵住她,仍旧头也不回地往外行去。
男人步子大, 曲锦萱被牵着, 脚下趔趔趄趄地跟在身后:夫君,要去哪里?
姜洵不答, 直到把人带上马车, 才用问题答她:你来宁源也月余了,就不想去这周边逛逛?
自然是想的。
头回出奉京城,对曲锦萱来说, 宁源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从当地人的口音平仄、风土人情,到童谣的韵律, 她都充满了好奇。其中最惹她关注的,还是宁源女子们的妆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