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2页
    不过那是康熙二十四年的事,而且训练的只是内务府三期,即包衣众。
    鄂伦岱咧嘴露齿笑:“然后?”
    胤礽道:“官学教导的东西不过是些汉人的诗书礼仪,我和大哥不耐烦八旗子弟学习这些。”
    鄂伦岱嘴边不羁的幅度终于落下。
    他皱眉思索了一会儿,道:“满洲八旗学习汉人的文化之势不可挡。”
    胤礽道:“这世界上文化不只是汉人一脉。我们满洲人被人称蛮子,入关之前本就是一无所有的白纸。他们嫌弃白纸无内涵,但正是白纸才能包容万物。八旗官学肯定要办,而且要隆重的大办。学习内容,可不能让汉人来定。”
    胤禔点头如捣蒜:“你耐烦一本书翻来覆去读一百遍背一百遍抄一百遍?你若愿意这样学,那你可以不加入我们。”
    鄂伦岱举起双手,斩钉截铁:“我加入!”
    他早听说了宫中皇子的功课有多严苛。八旗子弟也这么学?这是要让他鄂伦岱去死!
    纳兰性德嘴角微抽。
    太子聪慧过头了,真是把鄂伦岱的心思拿捏的死死的。
    胤礽说通鄂伦岱之后,便靠在胤禔身上闭目休息,将接下来的事交给胤禔。
    胤礽拉着胤禔想捅破天的事,就是让八旗子弟自己申请建立一个与国子监不同的八旗子弟专供学校,以“满人不该只学汉人那一套”,披着满汉矛盾的皮,无阻力的推行新教育。
    新学校分文武两科,基础科目相同,都是文学、历史、地理、算术、工学、政治六科。
    不同的是,每一科中的课本和具体内容,都分成文臣武将不同版本。
    以地理为例,文科学习的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农牧林渔业生产,武科学习的是根据不同地形和天气排兵布阵的事例。
    其实基础知识都一样,只是举的例子不同。
    胤禔说着说着就忘词了。
    他低头看向打瞌睡的弟弟,皱着眉不忍心把弟弟吵醒,便眉头紧皱,冥思苦想弟弟还说了些什么。
    梁九功不愧是历史中康熙中期的大红人太监,立刻递上一本小册子。
    胤禔一翻,梁九功已经把胤礽和胤禔提过的新式教育分科的事整理好了。
    胤禔喜笑颜开,然后瞪了一眼自己的贴身太监。
    看看人家梁九功!好好学学!
    胤禔身边太监立刻警觉。他是得好好学学了。大阿哥这么早就要参与政事,他只会伺候人,怕是会跟不上大阿哥的脚步。
    “给我看看,给我看看。”鄂伦岱不耐烦继续听,伸手问胤禔要册子。
    正好胤禔也懒得讲了,便把册子丢给鄂伦岱。
    纳兰性德也凑上去一起看。他居然也听得津津有味,深以为然。
    这次太子和大阿哥不是准备乱来了?
    不过太子和大阿哥每次的乱来都行之有效,到让人不知道他们究竟算不算乱来了。
    “你事先不知道?”鄂伦岱好奇。他还以为这种事肯定是纳兰性德这个肚子里全是墨水的阴险家伙想出来的。
    纳兰性德如实道:“不是很清楚。”
    鄂伦岱摊开册子,两人一起研究。
    鄂伦岱现在虽然混了些,早年接受精英教育的底子还留着,很快就意识到这种教育的可怕。
    他不耐烦那些经史子集,可若经史子集揉碎了加入实例中,他居然也生出了想要学习的兴趣。
    八旗子弟虽然纨绔,基本的教育都是接受了的——大家还是孩子的时候,都没条件纨绔,书肯定得好好读。
    胤礽搞出来的八旗官学,其实是“职业再教育”,教导的东西极其功利。从这个官学毕业后再去当官,立刻就知道需要做什么。而不是现在许多科举出来的文人,丢开了书本之后,就两眼一抹黑,所有庶务全靠府中老吏。
    八旗官学中还有一门“武学”课。
    武学课是文武必修,但也因文武不同侧重不同而有不同等级的课。
    虽然说“文武不同”,武学课的分科限制的并不是那么死。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选课。
    文武其他课程也一样。除了自己的必修课之外,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课,考试通过之后就有选修学分。
    学校毕业和科举会试不同,不是以一次考试定生死,而是按照汉人书院的培养方针,每个月、每学期、每学年都有考试,分不同的学分。凑齐了学分后,再通过毕业考试才算毕业。根据学分和毕业考试成绩的权重加成综合得分,给学生们评等级授官。
    显然,胤礽要把八旗子弟传统的“拜唐阿历升”制度化。
    所谓“拜唐阿历升”,和以往朝廷的荫蔽晋升、察举制差不多。
    “拜唐阿”是满文音译,意思就是人才。
    满蒙八旗子弟年满十八之后,就要将名字登记在册,成为“拜唐阿”。根据推举和考核,给其中优秀者分配官职,最优秀者直接入宫成为臣仆。五年期满之后,表现优秀者就能直接授官。
    历朝历代都有这种给勋贵和世族子弟的特殊晋升渠道,清朝把勋贵世族放宽到整个满蒙八旗,反倒是扩充了这个特殊晋升渠道。
    只是推举制永远都有一个弊端,那便是依靠“人”,有人脉者得官。
    把推举改成另一种考核,对八旗子弟而言更公平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