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3页
    但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不在京中待着,在这里天天伺候他们?!
    唐甄冷哼了一声,道:“你现在才认出他?”
    李因笃苦笑:“之前几日太子殿下我正病着,没见到太子殿下。”
    说完,他就要下跪。
    胤礽忙把李因笃扶住:“先生请不要多礼,我本是隐藏身份来此帮皇父做事,对几位先生已经失礼在先。没想到阔别十年,先生还记得我。”
    李因笃曾经被举荐到京城当官,很快就以赡养母亲为由辞官。
    胤礽那时不过五岁,虽和李因笃有过接触,没想到李因笃还记得他。
    李因笃却苦笑:“草民并非记得十年前的太子。只是太子整顿杭州吏治的时候,草民碰巧在杭州城内。”
    胤礽愣了一下,想起当时痛苦的心境,勉强笑道:“杭州城啊,那我一定吓到先生了。”
    李因笃连忙道:“不不不,太子做得极对!当时杭州城谣言四起,富商为抬粮价,四处宣扬兵祸将起,粮价飙升十数倍!若非太子殿下悄然坐镇杭州城中,暗中指挥海军帮华家运粮,压制住杭州粮价。恐怕杭州定会生灵涂炭!”
    顾炎武看了李因笃一眼,又看向胤礽。
    胤礽犹豫了一下,却向李因笃作揖鞠躬:“其实当时事并非如此。宣扬有兵祸的是我,不是富商。”
    李因笃愕然。
    胤礽保持着作揖的姿势,低着头道:“他们挟民作恶,若不能让百姓清醒,明白因为私利造成此种局面,下次、下下次,他们还会再犯。而大清也会因为投鼠忌器,因为他们裹挟民意,不敢出手。”
    “粮早已经准备妥当,不会危害普通老百姓的生计。我原本是想,若这时候能有一家豪商站出来,和华家一同安抚民众……”
    胤礽咬牙,道:“他们或许并无谋逆之意,或许与之前浙江民变之事无关。但当他们哄抬物价时,我认为,该杀!”
    黄宗羲放下书卷没有站起来,淡淡道:“你认为该杀,又为何如此痛苦?”
    顾炎武淡淡道:“因为老夫去信骂了他。这些人纵然该杀,也该按照律令杀,而不是罗织罪名。”
    黄宗羲道:“若不以谋逆论处,只是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还未成功,杀不了。”
    顾炎武道:“那就再找机会杀!若为人君者用此等阴谋诡计,下臣如何自处?他们会变本加厉,用阴谋诡计罗织罪名,祸害朝纲!”
    唐甄冷哼:“这世间本就不是黑白分明。治国为君,如同行军打仗,需要光明正大的王道,也需要阴谋诡道。历朝历代明君重用贤臣也会任用酷吏。忠臣必须比奸臣更加奸诈才能保国保君。何况太子这事根本算不上阴谋,他们囤积居奇也本该处死。只是因为他们被优厚惯了,这大清律令管不住他们,太子才出此下策。”
    王夫之拈须:“此事太子不该亲自出手,该交由其他人来做。皇上不是派了钦差曹寅吗?”
    顾炎武冷漠道:“太子这人向来为身边人考虑良多。他考虑到曹寅还要在江南为官,若杭州之事推与曹寅,恐曹寅会被士林群起攻之。倒是他本身就是个靶子,债多不愁。”
    黄宗羲摇头:“不该啊,不该啊。为君应该惜身惜名。”
    唐甄道:“惜身惜名?万般道德与国何用?那宋仁宗倒是被尊为道德圣君,他护不住范仲淹,护不住狄青,对外每年对西夏新增岁币、对辽增加更多岁币;对内三冗和兼并土地严重。《宋史》曰,‘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贫者无卓锥之地。’。就这样,还被史家吹捧为‘为人君,止于仁。’,称什么‘仁宗盛治’。若是这种与民无益的‘千古圣君’,不要也罢!”
    顾炎武拍椅背:“君王惜身惜名,不是沽名钓誉!而是臣子该舍身报国!万般肮脏事若需有人做,也不该太子做!”
    黄宗羲点头:“太子此事的确欠妥。朝中文武百官谁都可以做,直亲王也能做,独太子不能做。”
    王夫之道:“恐太子自己敢作敢当,不愿假与他人手。”
    唐甄道:“不只是太子敢作敢当!是朝中无人能跟上他!此次事了结之后,许多人都不知太子谋算的全盘计划!”
    顾炎武气得再次拍椅背:“满清朝廷一群废物!”
    唐甄这次没反驳:“这话倒是没错。”……
    四位思想家又吵开了,其他几个老头面面相觑。
    他们虽也是学问大家,但在为政上见解并不多,对大清近些年的变化也不是特别敏锐。
    这就是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的含金量。
    胤礽很想劝架,被当过官的李因笃往旁边拉:“这边坐这边坐,等他们吵完。”
    胤礽拘谨:“谢谢先生。”
    几个文学家插不进思想家们的话,便把胤礽围了起来问东问西。
    胤礽饱读……背诗书,经史子集信手拈来,倒背如流,除了作诗水平和康熙半斤八两,几乎没有短处。
    无论对于怎样的文科老师,胤礽这种开了记忆力挂的人都是最完美的学生。
    老先生捻着胡须,满意极了。
    他们开始询问新学宫,即北京大学的事。
    胤礽道:“这个时间不该只有一种声音,道理都是越辩越明。我……皇父言,人会思考,不该盲从于某一个圣人、某一种声音,多看多思,总结出自己的思想,才能为自己所用。如儒家最初所说,因材施教,教出来的人中百家都有。既然最初的儒家并不限制弟子的思想,其他百家也不限制弟子的思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尊古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