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人口,淮南道真没什么人口。”李浑叹气,看着纸上数据就知道了,淮南道的人口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其余地方几乎可以养苍蝇,而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的减少着。
“大随朝总共8629904户,黄河流域就有6127504户,尽数集中在中原地区,尤其是关中。”胡雪亭道,随便翻翻民部的资料,触目惊心,大随人口的71%,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其余超过这三地数倍面积的地方,却只能瓜分30%的人口。江南被称作莽荒,真是名副其实。【注1】
“你一定是看了民部的数据。”李浑消息灵通的很,知道胡雪亭在民部乱翻典籍。“可惜,你那数据是错的。真实情况比你想得还要惨。”
在民部的记录上,大随淮南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在人口记录上其实还算漂亮的,和中原比自然差多了,和历朝历代比,就算没有增加,也是持平的,可是,实际上糟糕透顶。
“淮南道的人口,在民部的记录上,是五万户,仅仅扬州一地,就有近两万户,人口十二万。你觉得,扬州有这么多人吗?”李浑道。看扬州的街面就知道,怎么看都不像有十二万人口的城市,打个对折,说不定还不太够。
“这人口上的差异,有的是没了土地,做了流民,”李浑苦笑,以前在洛阳不知道,到了地方才了解天下是多么糟糕,“这些做流民的百姓,不论是做贼也好,在江宁,在各个地方乞讨也好,从数字上看,其实大多依然停留在淮南道,某城的人口少了,某城的人口就多了。”
“那些大门阀的迁移,才是淮南道人口流失的大问题。”从纸面上看,竟然一点点都看不到人口的迁移,大随对人口的流动管得很死,地方官员也不想发生整个地方的人口都跑到了其他城市去,显得自家民不聊生,别人家是人间天堂似的,但人口的流失或向着关中的集中,却是不断地在发生。
胡雪亭点头,所以她在丹阳县推行迁移户籍送田地,才会遭到其余各城镇的激烈反对。
“关中京兆郡一地,纸面上只有三十余万户,两百万人口,长安人口过百万。可是,谁不知道,长安的人口其实远远的超过了这个数字。”李浑叹息着,那些南方地区的门阀想要在大随朝获得更多的权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门阀的精英人物迁徙到关中长安,每天买个菜,遇到的就是宇文阀,李阀,杨阀的子孙后代,怎么都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可是,这些人口的迁徙,绝大部分是不记录在案的。
“游学,经商,探亲。”李浑苦笑,这几个简单的借口,完美的逃避了人口迁徙需要的手续,然后地方官员确保纸面数据人口没变,各地门阀轻松的把家族,仆役,统统迁移到了关中,只在南方留下一些根基,或者收佃租收丝绸。
“上行下效,普通百姓也学得精了。”本来大门阀的人口总归是有限的,可惜消息瞒不住,越来越多的百姓用各种借口,悄无声息的去了中原闯荡。
“淮南道的人口,其实少得可怜。只是,人口流出去容易,流回来却太不容易。老夫观看淮南道以前的文书,各任淮南道总管都想过办法回流人口,却都失败了。”推动教育者有之,推动商业者有之,鼓励农耕者有之,便宜卖地者有之,效果却始终不大。李浑确定再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了。
李浑盯着胡雪亭的眼睛,“你若是想出办法迁徙人口充实淮南道,老夫一定和你合作。”没有人口,关有地盘有个P用!李阀不可能在荒地上发展,否则不如去海外找个荒岛做野人了。
胡雪亭道:“我有一计,可以迁移百万人口进入淮南道。”
李浑听了半天,认真的擦汗,这个计策有些无耻。“只怕有些后患。”他看着胡雪亭,这个家伙真的是什么主意都敢想。
“想要占便宜,就要冒风险。”胡雪亭淡淡的道。
李浑点头:“好,就如此,老夫现在就去准备。”起身离开,到了门口,忽然怔住。
胡雪亭惋惜,糟糕,他反应过来了。
李浑慢慢的转身,忽然道:“老夫有什么好处?”
胡雪亭大惊:“百万人口迁徙,我丹阳县最多得到一成,其余九成都进了淮南道,你占了大便宜了,难道还不够?做人不能太无耻!”
李浑笑了:“老夫刚才魔怔了,被你忽悠了进去。”
胡雪亭板起脸,坚决不说话。
李浑道:“你这个计划,首先一点,就是要在中原地区扩散消息,这一点,你可以做得到,找几个人在酒楼茶肆聊聊天,消息就传了出去了。可是,效果太差,等你派人到了各地,宣传消息,然后再去一地,只怕仅仅路上的时间就要耗费半年,你等得起吗?老夫等得起吗?自然只有老夫利用李阀的渠道,在各地释放消息。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谁不知道这是老夫做的?这恶名自然是老夫背了。”
“其二,各地流民南下,没有各个城池配合,只怕也是极难的,你在朝中能借用的力量,无非是杨恕一脉,可惜,他的人手都在并州道,未必能帮得上什么忙,老夫的人手却遍及天下,大事要事做不得,这开放关卡,对流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是容易。这疏通各关节的事情,又要老夫出手。”
“其三,这许多人进入淮南道,都超过了淮南道人口总数,治安,道路,居住,吃穿拉撒,哪一样都要老夫从各地调动,说不得还要向朝廷要些支援,否则仅仅这粮食,淮南道就未必承受的了。老夫只怕是日夜都要为此操劳,而你,只要管好丹阳一县,坐等百姓上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