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闻看着充满求知欲的胡雪亭,认真解释大随的科举:“想要参加科举,必须有推荐。”
胡雪亭眨眼睛:“哎呀!”
张修闻看胡雪亭,瞧,这是明白了。
佘戊戌等一群官员不解,需要推荐和“科举不是为了草民设置”的,有毛个关系?
“我没说清楚。”张修闻道,“大随科举的报考者,需要有五品以上官员的举荐信。”
佘戊戌等人立刻炸锅了:“毛!”五品啊!有几个百姓有资格认识五品官员的?能够认识一个衙役,已经是脸上有光了,认识县令几乎就能在县里横着走了,可是,县令却只有从七品啊!根本没有资格推荐考科举。
“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诗才天下第一,但是,我不认识五品官,我就不能考科举?”余阿福不敢相信的问道,太有违常识了。
“是。”张修闻斩钉截铁,没有五品官的推荐信,科举的资格都没有。“当然,若是你真的天下闻名,只要求到太守这里,太守多半是会给你举荐信的。”拿了太守的举荐信,在政治派系上自然要归到太守一系。而大随的太守,个个都是门阀子弟啊,归根结底,依然是门阀在决定谁能当官,谁不能当官。
“所以,这大随的科举体系,其实是因为官位太少,等着当官的门阀弟子太多,才创立的公平选择的机会而已。”胡雪亭叹气,大随的科举和唐宋元明清的科举根本不是一回事,完全是门阀内部选拔制度嘛。那些说杨広的败亡是因为科举体系影响了门阀控制朝廷的论调,果然都是文盲想出来的,普通人都没有资格参加的科举,对门阀有个P的影响。
“要是我不愿意投靠门阀或者太守呢?”余阿福问了一个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听评书中常有一些少年俊杰,傲视天下,才高八斗,时不时看不起太守等大官的政令,或者讽刺太守的贪腐等,这些人怎么可能愿意做太守的党羽。
“你说呢?”张修闻诡异的看余阿福,白痴才会举荐一个对自己有不满的人去当官呢。
一群官员差点抱头痛哭,大随朝那些平民小书生傲然指责高官的段子可以休矣。
佘戊戌盯着胡雪亭:“老大,还以为你很了不起,原来你的级别就这么低啊。”连推荐人考科举的资格都没有!怪不得那些县令个个都要抱紧大门阀的大腿,自家的子孙后代能不能当官,真的是只在大门阀的一念之间啊。
“现在才知道小雪岚才是金大腿啊。”佘戊戌叹息,一群官员用力点头,小雪岚是大随公主级别的,一定有资格推荐。
“我们可以改良的。”虞世基笑道,只要废除了五品官推荐资格制,改成各个学校推荐资格制,或者更进一步取消推荐资格,保证越国科举可以吸引整个华夏的人参加,从此人才济济,天下英雄进入我彀中矣。
一大群官员用力点头,期盼的看着胡雪亭,越国从此兴旺矣。
胡雪亭斜眼看一群官员:“你们被虞世基忽悠了!短期内,科举决不能解决缺人问题。”一大群官员愕然。
虞世基微笑,裴蕴大笑。什么科举,吸收人才,其实是对胡雪亭的试探,确定胡雪亭到底用什么推动越国。
“不是法家思想吗?”一群人惊愕的问道。
“那只是骨头,还有皮毛和血肉呢?”虞世基认真的反问道。以法为骨,可以让天下大定,但天下不仅仅需要大定,还需要发展。
“开科取士,建立学校。”胡雪亭道,不科举,终究不能让天下人知道她看重什么,而且,科举还能一石数鸟。
……
自从杨広远征高句丽之后的第一次科举,震动了整个华夏。
“有点太平的味道了。”一群百姓根本不在乎谁能科举当官,九成九的人不识字,科举根本和他们无关,他们在乎的是越国重开科举所带来的美好信息。
“是啊,自从打仗以后,再也没有太平过了。”有百姓叹息着,蛮夷作乱,诸侯裂过,群贼并起,这天下一点都不太平。
“越国就真的没有战乱吗?”有百姓小心的问道,虽然中原各个大佬好像没有开打的意思,但是看每天建不完的城墙,一排排新征的士卒在卖力训练,就觉得不安心,要是越国已经平稳到可以开科取士了,不妨迁徙到越国去。
“这是要抢夺我们的人口?”高颖淡淡的道。贺若弼皱眉,微微叹气。中原群雄都在为流民而头疼,拼命的想办法把豪门手中的田地和粮食抠出来,胡雪亭却好像不怕人口太多似的。
“她已经完成了越国朝廷的建设。”高颖无奈的道,想要安置人口,除了需要土地之外,还需要一个有效的官员体制,胡雪亭在小小的丹阳耽搁了太久,终于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体制,只要有土地,就能够消化再多的流民了。
“嘿嘿。”贺若弼冷笑几声,嘴角从带着讥笑,变成了苦笑。胡雪亭这一套,他们都看得明白,可惜,没有办法使用。
“以前是时无英雄,让竖子成名。如今是英雄太多,让竖子成名了。”贺若弼忽然大笑。天下超出胡雪亭的人多得是,竟然还是让她捡了便宜,真是狗屎啊。
“谁说活到最后的,就是真英雄的?”高颖也笑,每次争霸天下,能够活到最后的,只是运气最好而已,太多的高人死在了无可奈何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