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事已至此,张本中也意识到,贺星回说不定是赞同和离的。说与不说,也就没什么分别了。
……
立女户之事,虽然议论纷纷,但很快就在早朝时通过,颁行天下了。
事实上,这事并没有在民间掀起多少波澜。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民间俗谚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对于这些底层百姓来说,婚姻是结合两个人甚至两个家庭的力量,共同对抗生存困境,如此才能活得不那么艰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去考虑什么立女户的事。
一个女人支撑门户,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倒是世家女眷们,私底下都在议论这件事。
之所以是私底下,是因为大多数男性都跟张本中差不多,听不得此事。但他们却不知道,越是如此,女人们就越是在意,等男人们出门去办正事,她们便聚集起来,畅所欲言。
这件事听起来虽然荒唐,但在这些世家女眷看来,却并不是异想天开。
因为她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资产,田地、庄子、店铺乃至一笔数额不小的现钱,这些都是嫁妆之中一定会包涵的。至于布帛和首饰,同样可以直接当成钱来用。
也就是说,纵然离开家里,她们也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就像冯夫人从戴家搬出来,虽然只带走了自己的嫁妆,却也没有为钱财发愁过。
她们所虑者,无非是一没有名分,二没有庇护。
如今朝廷出了这样的政策,名分就有了。真正让她们难以采取行动的,其实是第二条。
诚如韩青所说,顶门立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说经营管理上的难处,也不说每年的赋税、徭役和各种摊派,就说街面上那些地痞流氓,衙门里的官差胥吏,都不是那么容易应付的。
没有世家的庇护,一个坐拥大笔资产的独身女性,简直像是一块没有主的肉,任何人见了都会垂涎三尺。
这些事,女人们能想到,男人们自然也能。
所以虽然掀起了一阵议论,但最终,日子却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察觉到这一点,张本中松了一口气,也觉得自己实在是多虑了。他本以为,这事一出,至少会有几个跟风的。不过他也不急,相信她们吃了教训,就会老实下来。不过如今一个都没有,倒是省事了。
早知如此,当时根本没有必要在宫中据理力争,白受了一番冷嘲热讽。
他却不知道,女人是这世上最坚韧、最能忍耐的生物,她们可以轻易地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可是那颗被贺星回播撒下的种子,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她们心底扎下了根,只等着一点点雨露的滋润,就破土而出。
……
这件事对贺星回来说,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插曲。
她现在关注的是另一件事:西北战事结束了那么久,师无命终于要回京了。
其实打完仗之后,师无命就打算回来了,毕竟是多年来的头一场大胜仗,贺星回本来还精心准备了一场献俘仪式,以彰显这一次的功勋。
那个时候,科举考试都还没开始呢。
谁知最后,又是俘虏绊住了师无命的脚步。
这一场大战,俘虏了七万多胡人。这样的战果激动人心,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琐碎的问题,却也让人操碎了心。最简单的:这七万人的粮食从什么地方来?
要知道就连军队的粮草,也都是商人们转运过来的,朝廷和地方都没有任何余粮。
所以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就成了一大难题。
既然战场上没有杀死他们,师无命也做不出坑陷的事来,那就只能自己来想办法。
他本来的打算是,发书信给那些草原部族,让他们用钱财物资来赎买俘虏。结果对面接了书信,十分光棍地答复说没钱,买不起,要么你就直接把人放回来,要么你就继续留下,我们还能省一点粮食自己吃。
好不容易抓到的俘虏,师无命也不甘心就这样放掉,只能找贺星回设法。
贺星回便说,西北因为战事频仍,以致地广人稀,朝廷时不时还要从别处迁移人口过去填补,以免真的成了无人区,被草原人长驱直入。既然如此,不如把这些俘虏留下来,充实人口,让他们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若能自给自足,自然就不用朝廷来养了。
为了处理这件事,师无命本人也被绊在了西北,直到春耕结束,才打算抽空回来一趟。
虽然种种封赏都已经发下去了,但他还是要带着人回来谢恩的。
所以这一趟回来的,除了他,还有一部分立功的将领,以及当初派去榆州负责粮食转运的世家子弟们,其中为首的就是中书令韩青的小儿子韩瑾之。他们也算立了功,这次回来,必然都要晋升。
凡此种种,都是些零碎小事,但总要在人回来之前准备好,免得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忙碌之中,贺星回再一次感叹,身边可用的人手实在太少了。
才这么想着,那边韩青就匆匆求见,递上了一封贺星回等待已久的奏折:吏部尚书戴晔请求致仕的折子。
“总算来了。”贺星回翻看奏折,心情很好地道,“北地世家和勋贵们,没少在其中出力吧?”
戴晔明显是想一直拖着,既不上朝也不辞官,就是恶心贺星回。不过与冯夫人和离之后,勋贵不会让他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而北地世家那边,见他已经没有了价值,也会想把这个位置腾出来,再塞进去别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