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星回有些意外,但又不是那么意外,“朕没想到,你替她考虑得这样周全。”
“臣也是跟着陛下学的。”陆裳笑了一下,“陛下可以兼济天下,臣却暂时只能兼顾阿喜一人,惭愧。”
……
陆裳要外放的消息暂时没有宣布,因为在那之前,她还要主持乡村学堂的教师招聘考试。因为打算招女教师,所以陆裳从秘书省要了十几个女官,作为巡考官的副职,一同前往各州主持考试。
试题是事先准备好的,加了火漆封印,由宫中派专人保管,确保不会有泄题的可能。
到了地方之后,女官们还要主动承担一下宣传工作,以便一些尚未得知消息的女性,不会错过这一次的考试。为此,就连报名截止日期也被定在了考试开始的前一天。
而她们的种种准备,也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许多寒门、地主、乡绅之家,女儿都是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毕竟这已经是开明十一年了,读书已经成了风尚,即便是最偏远的地方,也多少会受到一点影响。很多人家即便是为了议亲的时候更好听,也会让女儿读书识字。
但他们却不会允许女儿抛头露面去当老师,所以确实有很多女性根本不知情。在无孔不入的宣传攻势之下,才得知消息,赶上了考试。
贺星回在京城听到各地传来的这些消息,忍不住唏嘘。
要知道在后世,教师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女性最适合从事的职业,因为假期多,事情少,结婚之后可以照顾家里。陆裳显然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才将它作为切入点的,即便如此,依然遭到了很多反对。
这也侧面证明,陆裳的另一句话是对的,确实需要有人过去放一把火,才能将更多开明的风气吹到地方上去。
不论如何,最终得到的考试结果,是非常惊人的。
因为女性竟然占了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
虽然按照女官们反馈回来的说法,这是因为在读书上有天赋的男性,大部分都将科举考试当做自己的目标,除非是前程无望,否则不会愿意去当蒙师。但这也侧面说明,她们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效。
开明十一年八月。
当各地的乡村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备着,准备招收第一批学生入学时,贺星回也终于公布了对陆裳的职位调动。
这件事再次在朝野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089章 所图
阿喜是在陆裳离京之后, 才知道了她的想法。
正好此时京中有不少报纸都在议论陆裳出任地方官的事,其中以质疑居多,阿喜便立刻化身体里所有复杂的情绪为力量, 执笔开始为陆裳摇旗呐喊。
她的风格跟陆裳不同,虽然一样是讲道理,可陆裳的文字讽刺意味很浓,阿喜却是娓娓道来,像是一个亲切和蔼的交流者, 让你不知不觉就听进去了,提不起反驳的心。
于是那些想要趁着《世界报》失去了一位犀利的主笔去抢占舆论高地的人们, 忽然发现, 它的战斗力不但没有变弱, 似乎还更强了?
这些女官是怎么回事!
其实陆裳这件事,不光是民间议论,就连高官重臣们,心里也颇有疑虑。
韩青就颇为委婉地对贺星回说过,只怕下面的人没有与女官相处的经验, 难免手足无措, 生出慌乱。
其实他是在提醒贺星回,搞不好下面那些官吏们轻视陆裳一介女子,会故意给她使绊子。也不用做别的,只要“不合作”三个字, 就足以彻底将一位朝廷派下来的主官架起来了。
不汇报当地情形,不给予各种资料, 也不配合各项工作, 甚至故意让一些奸滑的百姓, 挑两三件难以处置、拖延日久的官司找到她面前, 将她的时间和精力都拖住。
这一招,他们都是很熟练的了,也不止是陆裳,任何朝廷新委派下去的官员,都难免经历这一遭。
韩青能知道这些,还是因为韩瑾之外放之后,颇遇到了一些麻烦,一度不得不写信回家求助。好好一个天之骄子,被他们弄得狼狈不已,到陆裳身上,只会变本加厉。
贺星回也不知道听懂了还是没有懂,只似笑非笑地道,“当初朕与皇上刚刚回京时,诸位爱卿想必也不知道该如何与朕相处,现在这不是也很好么?”
韩青:“……”贺星回当然觉得很好,可是至今还在林州开书院的陆裴,以及至今还在家中颓废度日的张本中,可能就不怎么好了。
不过他也反应过来了。
韩瑾之会在外头遇到各种困境,可他仍然选择把孩子放出去历练,贺星回又何尝不是?女官只留在秘书省,固然可以接触到各种军过政事,可是不走出去看一看,许多东西终究还是只浮在纸面上。
韩瑾之在这几年的历练之中已经越发沉稳,回京之后,必然能支撑起韩氏,并未辜负他的期许。
那么……皇后对陆裳的期许,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也只是从脑海中一闪而过,很快就被无数的工作淹没了。
进入九月,朝中正式颁布了一份《婚姻条例》,除了规定了结婚年龄之外,更明确了婚姻双方的财产归属及各项权利,也就是说,即便不是立女户的女性,也拥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权。在女官们的努力下,甚至连和离的条款也被写入了其中,列举了几项女方可以提出和离的情况,基本上就是把“七出”对应了过来,只不过叙述委婉得委婉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