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郎如今对这个妹子也很尊重,若无必要决不会落了她的面子,见她不愿便罢了,只放缓了脚步等着她一道。
大周朝经济繁荣,连着外卖行也早早兴起,张家要先去卖了关东煮再去买笔墨,便先去了靠近码头的市集,那儿人流汇聚,最容易卖东西不过。且因如今吃食多了,价格也便宜,县里人家也有不开火的,只日日订了饭食让小二送家来。
现在不过刚到辰时,街道上已经处处行人,大多身上都随身携带着小瓦罐,备着将看上的吃食打包回家。
张知鱼盯上的便是这些小有资粮的外食客。
走了小半个时辰,张家人才走到市集,里边贩了丝布菱米、花生胡桃的小贩早早地就占好了位置,等张大郎勉强找了个空地将车停好后,就见鱼姐儿已经跟个熟手似的吆喝起来了。
只她深谙廉价、美味、健康乃美食最大奥义,且这会儿并无虚假广告一说,一开口便惊得同行哑了声儿。
“全县第一平民小吃,三文钱吃饱,五文钱吃好,十文钱扶墙走嘞~”
“冬日萝卜小人参,进城药铺就关门~”
几句下去,不说张大郎,旁边卖豆腐的大哥都看不下去了,不知怎么也觉得脸烧得慌,忙小声看着鱼姐儿:“这样小的姐儿,怎这样会说话,卖个菜倒跟仙丹似的。”
张阿公一过十月便跟个兔子精似的不停补种,这些年下来张家谁不知道萝卜好?张知鱼就细细跟他说:“萝卜就是好东西啊,我阿公说了,萝卜可以滋阴祛肺热,下气泄气,消化不好的人吃了对身体特别好。”
豆腐郎见她念念有词觉得好玩儿:“你阿公又不是大夫,定是唬你的。”
月姐儿就道:“我爹就是大夫,我家里每年也吃好多萝卜呢,现在不仅我爹是大夫,我侄女儿也要成大夫了。”
豆腐郎见她不似玩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鱼姐儿,这还没他大腿长就做大夫?这怎么可能,谁家会送女孩儿去做大夫,就是药铺子也不收女大夫啊。
张大郎听他如此说就有些不高兴:“她才六岁多就连针都会扎了,看到我胳膊没,就是她治的!药铺以后还能不收她?”竟眨眼间就将自己爹的功劳转给鱼姐儿。
豆腐郎看了看他吊起来的手臂,将信将疑:“这都是萝卜治的?”
“你家骨断了吃萝卜治呐?那不得去看大夫吃药吗?”张知鱼一听就笑,“萝卜还泄气解药呢,吃了药便不能吃它,还不能跟人参一块儿吃,非要吃也得两个时辰以后。”
“谁家有人参还吃萝卜过活儿?”豆腐郎嘀咕。
鱼姐儿就道:“我家也没参呐,阿公就让我们吃萝卜,小孩儿老人容易积食,就是去药铺大夫不也得这么说?喜欢吃就吃味儿,买不起药的穷人家我阿公就让他们回去吃些萝卜。”
鱼姐儿小小一个人说得头头是道,周围听她说得多了,也竖起耳朵听。
有出来卖菜的婆子就问:“那你的萝卜怎么卖?”
梅姐儿一听就呆了,她们昨儿压根儿没商量过!以往这是都是李氏拍板,再不要她们操心。
张知鱼递给梅姐儿一个安抚的眼神,表示自己早就想好啦, “素的两串一文。鱼丸一文一串。”
市集上一个口感粗糙的炊饼都需两文钱,这价格实不能说贵了,但关键是南水县产萝卜,这会儿正便宜,三五文钱能买一整个。
闹清了价格婆子笑脸儿一收,转身就走,周围人也一哄而散,再见不着半个。
张知鱼念了好一会儿都没卖出一串,肚子却咕咕叫起来。因早上起来得早,李氏怕串子卖不掉。便没给做早饭,只让饿了就吃釜里的,省得剩太多。
梅姐儿趁着摊子左右没人,便拿了两串丸子出来给两个小的吃。
张知鱼见她不吃,便喂了一颗到她嘴边,梅姐儿咬了这颗再却不许鱼姐儿给她,“你人小,不吃早饭不行,待会儿若卖不掉我再吃。”
这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张知鱼心里就没有让家人看着自己吃的事,便又拿了两串萝卜出来,每个都轻轻沾了沾唇,又递给梅姐儿和张大郎。
这下给不了客人,大家就只好吃一齐吃了。
大冷的天,张家四人站在路边上嚼着萝卜鱼丸,那萝卜跟水似的,张大郎一口下去汤汁就往外淌,一抿就化,几人吃得津津有味,釜开了缝儿,香味也渐洒出来,路过的小孩见鱼姐儿吃得嘴角流油,眼睛都直了,拉着娘亲就不肯走。
妇人便问道:“你家这个多少钱一串?”
她舔着嘴就把釜打开露出串:“素的一文钱两串,荤的一文钱一串。”
妇人低头看了眼都是豆腐萝卜和各式鱼丸,便眉头一皱,河上一碟鱼丸也才三个钱,这才三个就得一文!
张知鱼这回机灵了,连忙道:“别的鱼丸也没用肉汤香菇吊味儿呐,我家汤底都是我娘用大骨熬和鱼粉熬的,煮出来的东西格外鲜甜,若你带了瓦罐可给你点汤尝尝味儿。”
妇人见有不花钱儿的汤,还有什么不愿意的?便是不买也没个损失,便取出了瓦罐盖递过去。
梅姐儿心疼菜,只用小木勺子打了将将一口汤。
妇人一口喝了,眼睛一亮道:“给我来两串鱼丸,但可得多给我点汤。”
张知鱼边拿串边问:“你不要萝卜吗。这是我阿公种的药萝卜,很补身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