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4页
    “怎么样,漫儿?”容齐回过头来,含笑问她,“喜欢这里吗?”
    秦漫环视着远处环绕苍翠飘着云烟的群山,和四周如朝霞灿烂的桃花,迎着清风送爽,点点头,“齐哥哥什么时候布置的这些?”
    这里离宸国的金城应该已经不远了,却与金城大异,清幽僻静,仿佛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容齐笑而不答,只是牵起她,推开主屋的门,“漫儿,进来看看。”
    屋内的陈设一切都很朴素,却处处透着精巧,桌椅床榻,都是竹制的,竹子杀青后,清新的黄绿色,将并不太宽的屋子映得敞亮,凑近过后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秦漫饶有兴趣的拿起桌上竹筒制成的茶杯,杯底借了竹节,打磨得光润,显得轻巧可爱。
    然后,她很快发现了临窗竹几上的棋具,棋笥是藤条编成的,藤条表面是自然的紫红色,带着油润,圆圆胖胖,缝隙里透出棋子晶莹的颜色,她伸手拿起来一只,便听到里面的棋子欢快的撞击轻响。
    “你还记得啊,齐哥哥。”秦漫转过头来,欣喜的看向他。
    那都是她好久以前同他说起过的了。
    “我也不知,秦相当年亲手编的棋笥是什么样的,让人去北临寻,”容齐走到她身后,揽住她道,“也不知是不是秦相当年所制。”
    “这还真是父亲做的!”秦漫认真的看过,欣喜的点点头。
    她拿起盖子上的旋钮,那是藤条上正好的折弯,整个盖子似乎是一根藤条编成,头尾被巧妙的藏了起来。
    “父亲从前偶尔会做些精巧的小物件,给我们玩,或者送给亲近的朋友,只是大多都没有了吧,”秦漫将盖子重新盖上,盯着一对棋笥轻叹了一声。
    容齐不愿见她伤神,柔声安慰她道,“如今北临人犹怀秦相当年恩惠,秦家的故物,许多也被人珍藏,并未毁掉,以后也还可以再慢慢找回来的,就像这对棋笥一样。”
    秦漫摇摇头,回头对他笑了笑,“不必,愿意收藏的,想来也是怀念父亲的人,我有这个就够了。”
    “那,这房子里的摆设,漫儿你可还满意?可有什么需要修整置换的地方?”容齐温声问道。
    秦漫转过身来,双手掉在他的手臂上,娇蛮道,“暂时还没有,我得好好看看才知道!”
    “好,”容齐宠溺的看着她,“那漫儿就再仔细的看好,有什么觉得不喜欢的,便告诉齐哥哥。”
    “齐哥哥,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秦漫真的相当好奇,“你怎么找到这里?”
    “这里叫清河村,桃林在村子东面,大多数的村民聚居在清河上下,至于怎么找到此处,”容齐说到这里,问她道:“漫儿,你觉得累吗?”
    “不累,”秦漫摇头。
    “那我们去村里逛一逛,”容齐道,“让小荀子将东西收拾一下。”
    秦漫同意了。
    于是,容齐回屋除了易容,换上了布衣男装,拿布条绑好发髻。
    等他撩开竹帘,自内室出来,秦漫立即看住了。
    灰蓝的短褐,粗布腰带,完全是平常百姓的打扮,但是穿在容齐身上,却出现了奇妙的变化,与其说伪装,不如说仿佛卸下了些什么。
    布衣的容齐,宛如春林的风,河边初剪的柳,月夜下的清溪,轻软而悠然,眉眼舒展,俊逸风流。
    在她心上轻飘飘的拂过,微微的痒,却就是不够,让她想捉住了,好使劲蹭个痛快。
    “漫儿?”他轻唤着走向她来,“怎么了?”
    “齐哥哥,”秦漫快步向他走过去。
    还未走两步,容齐就已经飞快的走到她身边,扶住她,急忙紧张的问她,“小心——怎么了漫儿?”
    “齐哥哥,”秦漫仰起头看他,“你什么时候走?”
    容齐登时露出微有些受伤的表情,“漫儿不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你不回西启吗?你出来已经一个月了呀?”秦漫道。
    “如果,如果,我不回去呢?”他盯着她,认真的问,“我就在这里,一直陪着你,好不好?”
    秦漫定定的看着他的表情,意识到他说的是认真的。
    但是,这可能吗?
    方才汹涌而起的情绪,缓缓平静下去。
    秦漫眨了眨眼睛,表情放松下来:“当然好啊。孩子出生的时候,父亲自然该在场啊!”
    说到孩子,容齐的眼中泛起微笑,“这是当然的。这个孩子,要是能长得像漫儿就好了。”
    “我倒是希望孩子能长得像齐哥哥,”秦漫看着容齐,笑着道,“一定会很漂亮的宝宝。”
    容齐无奈的一笑,牵起她,出门去。
    他从未觉得自己的样子病恹恹的有什么好看,
    但漫儿喜欢,
    他能看出来,她真的喜欢,如此,
    她喜欢便好,
    他亦不再反驳,
    不过,他还是更想要一个像漫儿的孩儿,这个孩子,如果能像漫儿就好了。
    ……
    所谓的清河,是一条大概五丈宽的小河流,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大小鹅卵石在阳光之下清晰可见,不时有游鱼甩动尾巴,溅起清盈的水花。
    秦漫好奇的凑上去,被容齐拉住,“小心,这河看上去浅,但至少有一两丈深,能行船呢。”
    朝着他们来时相反的方向走,出了桃林便能看见清河,往前望去,沿河两岸,有几十户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