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沙尘漫天, 陡降飞雪, 秦王之师逡巡不敢进, 城楼上,桑氏太后为了不成人质,脱于祁王手后,竟登上女墙从城墙上一跃而下,在两子对峙之间,血溅当场,一命呜呼。
深夜,君至臻将母妃的骨灰坛盖上。
凉风吹拂的暮春,却有反常的如席大雪,随朔风卷拂直扑帘门,帐中一灯如豆。
苗璎璎将热饭菜放在他的身侧,见他只是沉默地盯着那只骨灰坛出神,神情看起来没什么太大的悲痛,像是不解,疑惑。
苗璎璎知道,他不明白,为什么在最后一刻,贤妃选择跳下城墙。君至臻想要一个答案,令他自己安心。
但如几个月前所说的那样,他们早已经没有回头路,现在苗璎璎已经快要临盆,她的肚子圆鼓鼓的,挺着着实不方便,行动也极其困难,只好坐上行军床,从身后倚住他的宽肩厚背,两条柳枝般柔软轻细的胳膊,就这么如水地笼着他。
阿宪,她不想看他这样沉默下去,终是先开了口,也许贤妃看透了,她辛苦照顾着君知行长大,最终却将孩儿养歪了,被当做退兵的筹码,根本全无母子之情,她寒了心。我相信,在最后一刻,贤妃心中还是想着你的,她不愿看到你们骨肉相残,想以死来结束。
君至臻回眸,手掌轻轻抚向她的肚子,那圆滚滚,肉嘟嘟,甚至能感觉到孩儿在里头游戏的肚皮,是他这连月来顶着杀伐决断的巨大压力下,唯一缓解精神的寄托。他爱不释手地留连。
嗯,我知道。
苗璎璎握住他手,拇指在他的手背上轻轻摁住,所以,你伤心么?
君至臻缓缓摇头:我率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成王败寇,没空有这样的情绪。明日,破城之后,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明面上,整个玉京城现是君知行做主。
他借用自己皇城军的兵符,先控制东宫,后威胁太极,杀兄弑父,搅弄风云,如今城中已乱,历史会交给胜利者书写,如果明日君至臻亡于玉京,那么史书上他便是一个穷兵黩武、篡权窃国的乱臣贼子,若胜,控制整个玉京,进而拨乱反正,诛杀邪佞,或许一切终能回到正轨。
史书记载的成熙二十二年三月廿九这日,惠帝与其亲兄弟骨肉相残,祁王推出满城百姓,持械守城,因此战火纷飞,杀敌如麻,秦王破城之日,杀百姓无数,满城仓皇逃窜,铁蹄之下,无辜者被践踏,髑髅遍地,血涂危墙。
惠帝十万大军破城,生擒祁王,于四月初黄袍披肩,冕旒加冠,称帝于天下,改年号为兴幽。
惠帝尊李氏皇后为太后,追封桑氏贤妃为温宜太后,苗氏秦王妃为皇后,恩赏玄甲军,重新擢拔官吏,分发绶带。
谁也不知道,在称帝前一日夜晚,惠帝登上冷宫踏跺,来到徒有四壁的冷宫之中,去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被挑断脚筋,被安养在冷宫中的废人明帝。一个在世人眼中已死之人。
但君至臻了解君知行,他暂时还没有那个弑父的胆子,因此明帝只是被藏了起来,被控制在宫城中,只是死也死不了,动也动不得。
这种刑罚对于明帝而言,无异于死了,甚至还有包羞受辱。
明帝本以为君知行已经在外边呼风唤雨,没想到最后来见他的,居然是君至臻。
明帝感到十分惊骇,他躺在摇晃不安的躺椅上,想要停止晃动,可双足施加不了力量,这躺椅根本不听他的,明帝越害怕,他整个人随着椅子就晃得越厉害:怎么是你。
他脱口而出;太子呢?知行呢?
君至臻已经分外平和:皇兄在你之前,已经失足遇害,跌落洪涛,陛下还活着,或许应该感激知行手下留情。
这段幽禁的时日,明帝想起君知行来,便又恨又怕。他实在不明白,从小养在膝下的孩子,最后怎么竟然会变成了那么一副模样。丑陋,邪恶,满身罪愆,杀兄夺位,祸乱朝纲哪还有当初玉雪玲珑、娇稚可爱的一点影子?
只是明帝不明白,人心中的恶,或许是从一早就铸下的。
他和贤妃偏疼君知行,所予亲情,甚至过于太子,君知行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最后他最想要的,一个输给了太子,一个输给了君至臻。
一个顽劣的孩童,从小就没有习惯输。
当他把自己的希望都输掉时,在那时,他早就变了。
君至臻!你果然是想要江山!
君至臻和缓地蹲在明帝的面前,声音不卑不亢:陛下,我本不想要江山。但我想要主宰我自己的命。你下那道赐死的诏书之际,便想要我的命了,所以,我不得已。
不得已?明帝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剧烈地笑,躺椅晃动得更厉害,他在这场前仰后合中晃得头晕目眩。
皇家兄弟阋墙,又不是新鲜事,你已得权柄,何须还在朕面前假惺惺?说,知行可是被你杀了?现在,你又打算如何处置朕?
君至臻缓慢地摇头,我没有杀他。
在明帝猜疑、惊愕地注视之下,君至臻抬起手,将明帝地躺椅扶手握住,他的椅背瞬间滞然不动。
我会将知行的手筋也挑断,然后,送你们去一处无人认识的别庄,让你们再无忧虑,颐养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