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这土地里[1950] 第16节
    这一天晚上,年英找到了平安。
    年英眼里燃起了新的光,她拉着平安的手轻轻颤抖。
    “平安,如果我说我不想宣布工厂倒闭,你会支持我吗?”
    平安回过头,看向她,似乎在等她继续说下去。
    “所有人都在努力,没有人容易,这些粮食是靠人工运进来的,大雨毁了路,车子进不来,他们说是个奇迹。”
    “上海的粮价也稳定了下来,没有人看好这一切,也从来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切,可是这一切依旧发生了。”
    她的心脏因为这个新世界不断创造的奇迹而颤抖。
    “他们创造的这个奇迹也能够把物价压下来,到时候咱们的机械厂也有可能奇迹般地活过来。”
    “你愿意和我一起吗?可能我们的日子会苦一点,但我可以保证,我绝对不会辜负你,你所有的意见我都会慎重考虑,一旦厂子缓过来,我会给你开一个单独的部门,让你专心做研究。”年英越说越激动。
    平安看着她,突然笑了。
    “我没有准备离开,我知道你会想明白。”
    年英有些惊讶,看向她,似乎在说,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要怎么选择,为什么你能肯定?
    “因为这个新世界值得。”
    大雨中,平城的人打着伞,端着热水,还有人拿着干粮,迎接背着挑着粮食进来的人们。
    这些人顶着大雨,翻过大山,她们弯着腰,弓着背,一步一步地背来了稳定人心的希望。
    道路两边,所有人都在欢呼,只有米行张老板铁青着脸,看着这堪称奇迹的一幕。
    此时,广播正在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的旋律,提醒着人们这个新世界是无数人用血肉顶着炮火建立起来的。
    这是无数人为之奋斗的新世界,在这片土地上,无数人为她流血牺牲,换来了她的自由,换来了她不用再跪着的尊严。
    此刻,无数人在拼命让她强大起来。
    只要走出去看一眼,看看那些为了这个新世界拼尽全力的人,看看她们脸上的汗水,看看她们望过来的笑容,没有人会选择放弃。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修了一个多月,到后面这几天,感觉自己做梦都在修文,接下来的几章会快一些了。
    注:运输相关的知识来自于1955年《粮食运输》中南粮食局编著
    广播站相关的知识来自于《鄞县文化广播志》《仙居广播电视志1950-1990》
    第7章 农业机械化(一)
    雨兰镇的清晨,胡寡妇坐在办公室的最后,认真地听着主任对于这一次运输粮食的总结。
    “这一次,我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我们也要吸取教训,我们必须解决粮食的晾晒问题。”
    “我们也搞一个火力烘干塔吧!”有人提议道。
    “不要说这种现有的条件不可能的事情。”主任道:“思路是对的,我们这一次去香金镇,除了看到了火力烘干塔,还看到了她们的晒谷坝,他们是水泥地面,粮食晾晒起来非常方便。”
    雨兰镇的粮仓压根没有自己的晒谷场,他们的院子没有经过水泥铸面,除非特别大的太阳能够晒玉米,其他时候要么去征用镇公所的场地,要么就去小学的操场上晒粮。
    这两个地方离粮仓都有一段距离,这极大的加重了他们的晒粮困难。
    “主任,你是说我们也可以有水泥地面了吗?”
    主任点头,道:“这一次去香金镇,跟他们说了我们的情况,香金镇的同志答应会帮助我们实现场地的水泥化,”
    大家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这么说以后咱们有水泥地了!”
    “太好了!以后晒粮食就方便了!”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只依赖香金镇的同志,我们现在需要寻找水泥地需要的砂石。”主任继续说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中好多都还是刚出学校的学生,都没有这个经验。
    主任把目光放在了胡寡妇和李振花身上。
    “这个任务我决定交给唐丽娟同志和李振花同志,你们俩一个是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的知识分子,一个熟悉这里的河山,这段时间就负责由你们去寻找水泥坝需要的砂石。”
    李振花一听这话,立马站了起来:“保证完成任务。”
    胡寡妇也跟着站了起来,像李振花那样保证道:“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结束,李振花转过头,对胡寡妇说道:“水泥地面的沙石最好用河里的细沙。”
    胡寡妇不懂这些,就看着她:“我什么都不懂,所以都听你的。”
    “咱们镇一共有多少河流?”李振花拿出了本子,问道。
    胡寡妇道:“那就多了,大大小小十几条。”
    “那咱们一条河一条河地找,总能找到合适的而且足够的砂石。”
    此时的城里,振兴机械厂已经完全变成了空厂。
    这几天广播站有帮忙,在广播里寻找能够投资振兴机械厂的人,但一直都没有结果。
    年英几乎一夜没睡,把厂里的所有的资产负债整理了出来。
    平安此时在维修厂里的机器,之前城里人心惶惶,人们也不理智,厂里有些设备被砸坏了。
    “平安,我出去了。”年英到生产车间门口,对着里面的人喊了一声。
    广播站那边其实有想留平安在那边工作,平安拒绝了。
    “去吧。”
    年英顺着声音望过去,平安正在修一台30马力的柴油机。
    她没有回过头看她,表情专注,不急不躁,仿佛生产车间坏掉的机器并不能影响她做事,她只需要把手里头的事情做好。
    年英的心也跟着平静了下来,无论接下来是什么困境,她只需要像平安这样静下来,做好手头的事情。
    自从粮食进城,很快米行也开始降价,随之而来的是人心稳定,钢铁厂,纺织厂,酒精厂,造纸厂……陆续开工。
    年英根据订货单子,准备挨个找过去。
    第一个便是钢铁厂。
    钢铁厂的负责人听了年英的话以后直摇头,道:“这个情况,我们不可能再赊账当冤大头,你们欠的货单太多了。”
    年英也明白对方的考虑,她到底还年轻,还做不来死缠烂打,年英礼貌地离开了。
    钢铁厂的负责人看她离开的背影,叹了一口气。
    振兴机械厂的原厂长实在是不是人,把自己的女儿扔在这里收拾烂摊子。
    年英接下来找的对象全部都拒绝了她,也有人委婉地建议,让她可以卖掉厂里的所有设备,有可能能够填上一部分亏空。
    年英摇了摇头,那些设备如果现在卖了,也是跟卖废铁一个价格,她实在是做不到。
    年英看了看名单,只剩下纺织厂了。
    之所以把纺织厂留在最后,是因为以前父亲和纺织厂的女老板关系不和,而这一次,父亲跑路前,接了纺织厂老板的单子,又骗了对方的钱。
    她觉得对方肯定不会帮忙,于是潜意识把对方放在了最后。
    实际上,她在对方办公室看到人的时候,她有些不敢看对方的眼睛,怕从对方眼里看到幸灾乐祸和嘲讽。
    反而是对方给她倒了一杯茶,语气温和地道:“这几天不好过吧?”
    女老板也就五十来岁,微胖,她并不像她的父亲那样拥有一个商人的外表,她的眼角的皱纹都带着慈祥,整个人非常的亲切。
    年英愣了一下,意识到自己以前跟这个人没有接触过,所以先入为主的觉得对方凶。
    她这话说得很自然,没有歧视的意思,也没有看笑话的想法,只是在说一个事实。
    年英抬起头,道:“这些都是我应该受的。”
    女老板笑了:“这关你什么事,又不是你卷钱跑了。”
    年英到底不会在外人面前怨自己的父亲,沉默了下来。
    “说吧,来找我什么事情?还是说你准备在这儿坐一下午?”
    “张姨,我不想关闭机械厂。”在这个人面前她觉得自己不要走那些弯弯道道,直接说出自己的目的就好。
    对方听了这话,有些欣赏地看着她,道:“这是好事。”
    “我自己的力量薄弱,所以想要请几位平城的长辈入资机械厂。”
    “现在所有人都在重新开工,每个人都很困难,没有这个能力帮你。”
    年英明白这一点,也明白对方拒绝了。
    “我懂了。谢谢您愿意见我。”年英说着就要告别离开。
    女老板叹了一口气,道:“等一下。”
    她看着年英,自然也知道这段时间年英为了不关门有多辛苦,她叹了一口气,道:“可惜了,你父亲这一次判断错了。”
    年英明白,对方说的是对局势的判断,她父亲不会想到物价这么快就能够稳定下来。
    “我不会投资,但是我会给你指一条路。”对方说道。
    “您说。”
    对方看着这个年轻人,继续说道:“前段时间林业局和西南工业部开了会。我有幸跟去,你知道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吗?”
    年英摇了摇头。
    “会议主题是农业水利与排灌机械,新中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今后农业的中心肯定是农业排灌机械和水利工作。”
    年英看向她,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你父亲这一次选错了,这不是以前那个年代了,这一次粮食运输,你也看到了农民的力量,他们现在有地了。”她意味深长地感叹道。
    年英看向了这位长辈,对方目光温和,眼神里带着对世事的洞察,那是她这个年纪没有的东西。
    “你回去安抚工人的情绪,你父亲不是这个机械厂的灵魂,工人才是,只要你守住了他们,这个厂就不会倒,你要记住,你现在守着的是平城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机械厂,哪怕是过去,它在农业的地位无法取代,更何况是现在,没有人希望它倒闭。”
    她看着年英的眼睛,再一次提醒道:“你要明白,新中国不希望它倒闭。”
    年英走了出来,她得到的消息太多了,她接受的教育大多数来自父亲的言行,她对于现在的局势判断也是九死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