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农女重生发家日常 第100节
    一个时辰后,村里逮鸟的孩子听到动静跑来了,两个时辰后,晒场上立了无数个小雪人,最大的那个也将将完工,程石踩着凳子把系了红纱的草帽戴雪人头上。
    “怎么样?可是你想要的大雪人?”程石喊了杨柳出来,最开始嫌弃幼稚的是他,最后玩起劲的也是他。
    杨柳敷衍地点头,“恭喜你这个外乡人征服了我们村的雪。”
    之后几天一直是晴天,到了初八,开工挖堰的时候,晒场上的雪人只剩了一半,不知道被谁撞了一下,到了晚上就只剩一堆残雪。
    ……
    出了正月,西山脚下又多了口堰,堰底存了些水,只等着下场大雨,上堰放水,下堰就能满。
    “为了挖这口堰一共用了多少银子?”杨柳问。
    程石拨打算盘,在账本上记下一笔又一笔,“近三百两,难怪朝廷开凿运河要用征徭役的方式。”就他家这十尺宽二十三尺长的堰塘,五十个人就挖了近两个月。
    “买鱼苗的银子你别忘记账本上了。”杨柳提醒,十天前,鱼贩送来两车鱼苗,她又跟他定了一车,约好第一场春雨后送来,银子已经付了。
    程石合上账本说已经记下了,他端了盏茶走到窗边往外看,墙根下的花枝发出新芽,春天已经来了。
    “过两天会有人送果树来,待会儿我就去问帮工,等果树送来了,帮工就上山开始挖坑。女人挖坑,男人把果树往山上搬,最好是种下就下场雨,也不用浇水了。”程石看向杨柳,“大师,这事就拜托你了。”
    “别喊我大师,你这要求大师办不到,要喊龙王。”杨柳撇嘴。
    垂花门外响起脚步声,打断了小两口的斗嘴,春婶拿了封信进来,“阿石,信客捎来了一封信,你娘给你的。”
    “我看看……呦,刚说要种果树,这抬树上山的人可不就来了。”程石抖了抖信纸递给杨柳,“娘说外祖和舅舅他们要来,表妹表嫂她们也都来,让我们把房间收拾出来。”
    “那我这就喊你雷婶开始收拾,被褥恐怕不够,我让老坤头去镇上扯布买棉花回来。”春婶是个利落的性子,说干就干,人还没走出后院先吆喝开了。
    ……
    九辆马车进村,村里的小孩跟着车两边跑,马车还没到家门口,程石和杨柳先一步知道家里来客了。
    “好些年没来了,这个村又大了不少,子孙繁盛啊。”姜老爷子不让外孙扶,自己下马车,看门口的五条狗冲他摇尾巴,夸道:“好狗,认出是自家人了。”
    “外祖,坐了一路的马车累了吧?进屋歇着。”杨柳走过来打招呼,舅舅舅母,表哥表嫂一路叫过去。
    一行人进屋,不小的院子瞬间变得拥挤。
    “三月也是镖局忙的时候,家里家外都忙,我们想着到时候腾不出空来看你和孩子,就趁着清闲的时候走一趟。”姜大舅母跟杨柳说,指了指跟外孙说话的老太太,“今年你俩没回去过年,老太太一直念叨着外孙和外孙媳妇。”
    “让外祖母惦记了,年前有几天天气好,我们合该那时候回去的。”杨柳心想程石还挺得老太太的心。
    “你双身子可不能乱跑,你们不回我们这不就来了。”姜大舅母捂嘴笑了,“不单单是惦记你俩,也是想来看看杨家庄的山水,好奇你跟阿石置办的家业。”
    “来得正好,山上在种果树,明天我带你们上山转转。”程石接话,“我又买了山开了堰,山上种果树种药草,果树下养鸡,堰里养鸭养鹅,往后你们吃的果子都由我跟小柳包了。”
    “我们这儿有住的地方,夏天的时候比县里凉快许多,到时候外祖母和妹妹们过来避暑,早上去捡鸭蛋鹅蛋,上午进山摘果子,下午捡鸡蛋,傍晚能站竹排上下堰划水,下雨了还能在林子里采菇子。”杨柳高声说,她知道城里的姑娘爱的就是那番野趣。
    “我今年夏天一定过来。”歆莲跑过来抱住表嫂的胳膊,“我刚来就不想走了。”
    “留下给你表嫂哄孩子,她管你吃喝。”姜二舅母笑言。
    “这事妹妹不能胜任,我生养过有经验,管我吃喝,我来给弟妹哄孩子。”四表嫂跟着凑趣,“我想来跟小柳学酿果酒,等长盛出去跑镖了我就带孩子过来。”
    “先别说远了,哥哥嫂嫂们,要是不累,现在就随我去山上种果树。”程石招呼表兄和表舅出门,“要想果树结果子,咱们得先给它种下不是。”
    “走走走,我们也去看看。”姜大舅母扶着婆婆跟上,“我听小凤说山上养的鹅厉害,我去见识见识。”
    小凤?杨柳看走在身边的婆婆,她面上闪过一丝不自在,撇过脸不说话。
    等到了山脚,杨柳逮着空问程石:“咱娘大名叫姜什么?”
    程石闻言就笑,“姜小凤哈哈哈哈,现在也只有她爹娘哥嫂敢喊她的这名字。”
    作者有话说:
    今晚就这一更,好像颈椎病犯了,头有些蒙
    第一百一十四章
    山中泛着点点青绿, 像墙根的苔藓,浅浅的,缀在潮湿的土地上。通向东边荒山上有一趟踏平的小道, 满是脚印和树枝划出来的泥痕,山脚处并排排列了三五十棵果树, 树根带土用稻草缠住, 树枝桠上有星星嫩绿的叶苞。
    山里的温度还很低,扛着果树的男人们只穿着单衣,额上还冒了细密的汗, 他们看到这么些衣着光鲜,玉珰银环的城里人, 拘谨地放低了说话的声音。
    “这都是村里来给我帮忙的叔伯。”程石恍若未觉地介绍,掂起一棵大臂粗的桃树给他二舅, “牛车在山里不好走,果树都是人扛上去,都别看了,先帮忙把这些果树搬上山。”
    姜二舅单手试了试重量, 说:“再来一棵。”
    其他人不用程石催, 弯腰掂两棵果树扛在肩上, 跟着村里的村民, 沿着满是脚印的山道穿梭在杂树丛里。
    男人们都上山了,杨柳跟她婆婆带着女人们进松树林,半下午正是捡鸡蛋的时候,三个表妹四个表嫂,外加七八个小孩, 都对这个活儿感兴趣, 自己动手取了提篮, 满眼放光地抢鸡蛋。
    姜家两个舅母扶着老太太在林子里转,看枝头的鸟,水沟边啄水的鸡,被公鸡按在身下咯咯叫的母鸡,偶尔冒出几只长尾巴灰褐色的公鸡,见着人突然蹿到草丛里或是飞到树枝上。
    “这是野鸡?”姜大舅母惊讶。
    姜霸王也发现林子里的野鸡比去年她来时多了许多,不由看向杨柳。
    “冬天下雪的时候,赵叔跟刘叔进山撒粮食勾回来的,野鸡进了鸡群再好好喂个几天,它们就不走了。”杨柳解释,她指指挡雨挡雪的鸡窝,“有吃的有住的,不用扒雪找食,没费什么功夫它们就在这儿安家落户了。”
    “野鸡下的蛋跟家鸡下的蛋有什么区别?”姜大舅母踮脚从树杈子里取两个绿壳蛋,“这是野鸡下的?”
    “养在山里哪还有家鸡,都算得上野鸡了。”这点姜霸王有话说,她来的次数多她知道,绿壳蛋跟白壳蛋只是鸡吃的东西不同罢了,“野鸡的体型小,下的蛋也小,你选个头小的蛋捡,十个里头八个有可能是野鸡下的。”
    “咔嚓”一声,荟姐儿皱着脸大喊:“我踩破了一个鸡蛋。”
    “糟蹋了,走路注意点。”姜二舅母过去把孙女提的篮子换下来,看蛋液淌了一地,偏头问:“小柳啊,这踩破的鸡蛋可怎么办?”
    “不用管,没一会儿就会有蚂蚁虫子闻着味儿过来吃。”杨柳走累了,靠在树上歇歇,冲小姑娘笑,“荟姐儿别怕,婶婶不说你,婶婶捡鸡蛋的时候也经常踩破。”
    上十个人捡鸡蛋,不消一柱香的功夫,地上和树上的鸡蛋就捡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林子里的光线也暗了下来。
    “走,我们回家,鸡蛋都留在这儿,赵叔喂鸡的时候会给挑下山。”杨柳招呼人下山,再晚一会儿鸭子跟鹅该回来了。
    但走到山脚还是遇上了,在麦地里噆食的鹅群看到这么多生面孔,几乎是一瞬间,身上的毛就炸了起来,拍着翅膀伸着脖子气势汹汹冲来了。
    姜霸王赶紧从地上捡根树枝,护着个矮的娃娃们,催促道:“快走,它们不是好惹的。”
    嘶声力竭的嘎嘎叫,脖子勾得长长的,被踢翻了声音越发尖利,啄到裙摆就不松口,翅膀拍得啪啪响。
    姜家小一辈也不是好惹的,抱在怀里的探出身子哇哇惊叹,被撕到裙摆的,拎起鹅脖子扔出去,不防被噆一口,哎呀一声,提着腿蹦起来跑。
    杨柳跟老太太在打起来之前就出了包围圈,这时站在地头目不转睛地盯着鹅飞人叫的一幕,雪白的碎羽扑啦啦飞了起来。
    “走了!行了!”姜霸王从中拉架,推着侄女和侄媳妇往外走,“轻点呦,别打死了,还指望它们下蛋的!”到底是心疼儿子的家产。
    人都跑下山了,打输了的鹅群撵了一段路看撵不上了才气冲冲回山,嘎嘎叫声里充满了仇恨。
    “我被咬了好几口。”歆莲兴奋地叫,她提起裙摆,里面的粉色棉裤上有几个绿色的印子,绸布还被挂破了。鹅吃青草和麦芽,嘴壳子上也染了青草汁,而且鹅的嘴壳子上有一圈锯条形状的刺,也叫牙,那玩意儿划到肉能划流血。
    “我也被啄了两口,还被它们飞起来的翅膀拍了几巴掌。”姜二舅母大笑,太有意思了。
    参加鹅斗的就没完好无损退场的,衣料是棉的只留了些泥爪印和青草汁,穿绸布的就遭殃了,绸布棉裙被挂抽了丝,像肉被火燎了,一个疤一个疤的。
    快走到家了,隐约还能听到鹅叫,这是它们输得最惨的一次。杨柳笑眯眯说:“鹅记仇,它们吃了亏一定会找回场子,你们明天往西走,它们要是看见了你们,再嫩的草都不吃了,蹬蹬蹬地冲过来。”
    “真的?鹅还记仇?”歆莲有些不信。
    “你明天过去试试,鹅群还有放哨的,不等你走近它们会先发现你。”其实公鸡也有啄人的,公鸡更记仇,发现仇人还悄摸摸的靠近,闷不吭声飞到人背上叨。
    姜家带来的也有仆人,人刚进屋,她们就从炉子上提了热水壶倒水伺候主子洗漱。有她们在,杨柳也省了不少事,家里用得上的就春婶和雷婶,还都在张罗做饭。
    “小柳,这个是罗小莲,她是县里有名的保母,我请她来照顾你。”姜霸王擦着手给儿媳介绍人,“她伺候过不少产妇,照顾小儿也有一手,你这也快生了,我让她来照顾你们,我在县里也安心些。”
    妇人梳着矮髻,圆脸白面皮,全身就耳朵上戴着银耳环,她冲杨柳见了个礼:“少奶奶,您喊我罗婆子就行。”
    “罗婶。”杨柳冲她笑笑,“之后劳你多操心了。”
    又给婆婆说,“娘,你也费心了。”
    “你婆婆不费心,她是省心省事了。”姜大舅母打趣,“她雇人来照顾你是她想躲懒偷闲。”
    “我不挑,只要有人照顾就成。”杨柳莞尔一笑。
    “猫!”荟姐儿指着墙上大声喊,肥嘟嘟的三花猫走上屋顶居高临下地瞅着院子里的人。
    “偏院的猫才叫一个多,房顶上,墙上,院子里,黑的白的黄的花的,一个个都不瘦。”仆妇说。
    “村里的野猫,冬天在熏肉坊外面过冬,养熟了,开春了也没跑。”杨柳说,她找出引火筒,让婆婆把院子里的灯笼都点亮,问起熏肉送去县里卖得如何。正说的起兴,外面有了人声,是山上种树的人回来了,屋里这下更热闹了。
    程石去后院拿钱箱发工钱,杨柳跟过去,“你待会儿去我家把我爹娘兄嫂都喊来。”
    “好,待会儿你发工钱,我去喊人。”
    天黑了就冷了,院子里的人都进了屋,姜家几个男人则是提了灯笼进了熏肉房。他们看了一圈出来,站一边看杨柳给村里的人发工钱,随口也跟村里人搭话,问问庄稼地里的事,或是养鸡养鸭。
    “程石说今年秋冬他还收鸡鸭鹅,有多少他买多少,我们村里的人都打算今年要多养几十只鸡鸭鹅,养多了也赶得上一头猪的价钱。”妇人看了眼杨柳,继续说:“还有杀鸡宰鸭拔毛之类的,柳丫头看顾自家村里的人,这活儿都是交给我们做,一冬下来也能赚不少钱。”
    一家人带动一个村,姜家人知道熏肉其中的利润,心想如此下去,这个村会比周围其他村的农人富裕许多。
    等杨家四口人过来,姜家人有一个算一个,不管见没见过,都热情相待,不谈旁的,只谈农家事,庄稼地或是养孩子,亦或是互夸。
    杨母夸女婿为人好,做事周到,姜家舅母就夸杨柳性子好,为人懂礼又踏实。杨老汉夸女婿能吃苦不挑拣,姜家俩舅舅就夸杨柳有想法脑子活。程石跟杨柳坐一边看着,仿佛是回到议亲的时候,哪方少夸一句就是对另一方有意见。
    “饭好了,能吃饭了。”春婶一身菜香走进来,看见满屋的人,庆幸乡下地方大,房子也盖得宽敞,不然这么多人可坐不下。
    程石把两张方桌搬进屋并在一起,椅子还没摆好,菜已经端进屋了,现宰的鸭做姜鸭汤,酱烧小公鸡,一锅炖熏鹅,两盘蒸熏鸡熏鸭,还有爆炒熏猪肉,鱼汤炖火腿,卤的野猪肉和卤蛋,以及其他蒸菜,反正家里有的都端上桌了。
    姜大舅母先给婆婆挟了个鹅腿,招呼道:“家里的都吃光了,好不容易闻着味儿,都别客气。在坐的都是自家人,也别讲虚礼,挟不到的站起来。”
    主家一桌,仆人在偏院另置一桌,春婶吃个半饱就跑去前院,看蒸的熏鸡熏鸭见底了,她又匆忙回厨房另蒸两盘。
    一顿饭吃到月上中天,送走杨家四口人,姜家老老少少一群人出门散步消食,刚走到西堰脚,山里的鹅群闻声而叫。
    “我这是信了。”歆莲大笑,“太好玩了。”
    “信什么?”程石问。
    “傍晚下山的时候遇上鹅群回山,打了一架。”杨柳伸手虚虚一划,把舅母和表嫂表妹都圈进去,“勉强打赢了。”
    “仇怨不小。”程石了然,给表妹说:“明天让你们去给它们喂食,多喂几天混个脸熟,它们就不撵你了。”
    “打就打,谁怕谁,哪有人向鹅认输的。”歆莲撇嘴,“听说鹅是夜里下蛋,我明早还要来捡蛋。”
    作者有话说:
    今晚应该是还有一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