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客气,多礼了多礼了。”和闽这个人没什么架子,性子好,虽说聪明,但总给人不着调的感觉,一点也不像周大师这种大儒教出来的。
“这么多年,还没见过师妹,这次有机会,不如让我带师妹好好逛逛。”
“师兄客气了,周园以前来过,还是记得一些的,也就不劳烦师兄了。”
以前周月回来探亲,韩珍带着她来过一次。
“师妹不用客气。”和闽越看她越有趣。
“刚才董世兄好像有说马上要过来。”秋苇笑着开口。
“是么,青度要过来啊。”和闽脸上的笑容僵了僵,这时候青度一般是和周大师一起探讨学问的,但妹子来了,耽搁一两天也没什么。
“既然师妹不用,也就罢了,倒是师傅还留下了功课,我这还有功课,也就先去了。”
和闽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准备离开。
“不耽搁师兄了,师兄慢走,周爷爷可严厉了,师兄还是一定不要犯错。”
“是的。”和闽笑着点头,转身就闪入高高的灌木丛后面。
董青禾有些哭笑不得,和秋苇裴念她们对视一眼,一起笑了。
******
从周园回去后,乌海正在静心楼里面等着董青禾。
“回来了,给我看看。”
这些都是乌海他们后面一次科举考试的文章,他们当时瞻仰的文章里面最受人追捧的,就是乌海的了。
毕竟除非是高门子弟,年轻时候是入不了三甲的,当朝以孝治国,敬重老人,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要怎么也不忍心让他们殿试时被乳臭未干的小子压下去。
董青禾直接扔给他,自己捧起茶慢慢品味,这静心楼里的茶就是好。
这里是书房,和竺晓居供的果子茶味道完全不同。
“对了,你走的时候大嫂决定把今年过年的布施交给你了,你多准备一下。”
什么,董青禾的动作顿时就停了,放下茶杯,什么意思,布施可是每年的重头戏,就交给她了是什么意思。
过年就要吉利,红红火火的,大户人家都会有发铜钱和发包子等的行为,一些政府地方也有,皇宫门口也有,以示与民同庆。
董家原本就被称为大善之家,这种时候绝对不含糊,在董家门口等着的人往往是最多的。
除了这些,还有寺庙的一些捐赠和寺庙门口的一些布施。
这些在有些人意识里往往就代表了来年的运道。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过年,就是要舍,来年才能得。
“你骗我。”董青禾看着他,一脸无辜。
乌海没有抬头,只是摇了摇头,一副不要自欺欺人的样子。
董青禾看着乌海手里的书,心里终于有了些慰藉。
她拿这东西可不是冲着文章去的,她感兴趣的,是文章后面的人。
考上进士,一般都是二十多岁,这时候的他们,正是想要大展宏图,又见识过了官场,有了经验的年纪。
可以说,这时候的人,才是官场的中坚力量。
董青禾的打算,就是想要拉拢他们中的一些人。
毕竟进士出身已经算是最好的一批了,不管官职好坏,总归是朝廷的官,能够升上去。
要怎么分辨,就从这些文章来看,人的文章里面往往能够看出来人的性格。
虽说这些是多年前写的,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总归还是本心不丢的。
董家想从某些好的方面,拉拢这些人,就要一点点谋划,何况他们当官这几年,总有关于他们的政绩的一些事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问可不就知道了。
“怎么样?”
董青禾询问乌海,这是这方面的前辈了,问他应该错不了。
“有些确实不错,我都写下来了。”乌海不是一个会拿乔的人,都准备好,回去再查。
董青禾拿过来,看了一眼,有些名字她好像还听说过,是一个好的父母官。
一直到夜间,董城朔和乌海吃饭,董青禾因为布施的事不愿意去和韩珍一起吃饭,毕竟确实有些心虚。
“你帮我看看。”
一回去,董青禾就把秋苇找了过来,她还是相信秋苇的,这次布施的事,就要她尽力帮忙了。
裴念和董青禾乖乖听她说着之前布施的事,这事她们确实没有筹备过。
“今年一定要把圆寒寺处理好,这正在风头上,要处理好。”
“嗯。”董青禾点头,她自己也要学,同时她也知道,现在她和圆寒寺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裴念都是跟着董青禾的,董青禾不会,她自让也不会,这时候乖乖听着。
☆、第一百一十章 年节
董家。
韩珍这是越来越放手了,能够试着让年轻人去处理的就让她们自己去。
总归也就这一两年了,出了嫁,谁还会真的一点点教你,做错了还觉得你有趣。
后来又传话,今年府里面年货的操办也交给董青禾和董青度了。
年货是一个大头,府里面的人都指望着过年能够有好的年货呢,还要派人给四处游历的董千未夫妇送过去。
布施这东西,往年虽说有例子可循,但毕竟今年事多,尤其是韩珍的事,董青禾被尊称为佛女,自然和寺庙关系更为亲近了。
门前该布施什么,董家善堂要布施什么,要给寺庙的人布施什么,一项项安排下来,也是花了不少精力。
今年的比往年的例子多加了两成,也算是一点心意了。
静心楼,董青度今儿哪里都没去,和董青禾商量着年货的事。
两兄妹感情甚好,年货说白了也只是拱她们吃和打赏的东西,就算不采买,下面的人也会送上来。
“昨户部一个员外郎的嫡女去世了。”
董青度忽然开口,董青禾睁大了眼,能够让董青度感兴趣,那当然不是单纯的死因了。
“一个五品官的女儿。”
“虽说是五品官,但她女儿一出生运道就很好,同户部尚书家的孙子定了婚约。”
“户部?”
户部掌管天下钱财,是夏国的钱袋子,可以说户部就是管着民生。
太师、太傅、太保只是虚位,太师是皇帝的老师,太傅是太子的老师,除了这些,还有德高望重的人的虚衔,有功之臣死后追封的。
按道理来说真正意义上文官里面权力的高峰就是丞相了。
六部是丞相具体掌管天下大事的,户部主民生,这是一个肥差。
户部尚书,是董千未那个年代的人,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老头子,一个精明的人。
可以说,他不是任何一派的人,只攥着钱袋子,户籍之类的依着前例,但三十多年后,天下能够达到这个表面的安宁,他功不可没。
他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