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300
    宫卫就必须在查验火符之后立刻打开宫门,允许使者直入内宫,送上战报。

    八座钟被称作“急报钟”或者“警世钟”,莫说刘未,便是平帝刘甘之时,除了边关,都少有战事,急报钟上次响起,还是宫变之后各地藩王入京时候的事情了。

    宫中南边的急报钟一响,住在外城和南城的百姓听得还不算清楚,现在又是入夜之时,可是对于住在内城和东城的官宦人家来说,这声音无疑是惊天霹雳,只要但凡有些见识和权力的,都根本不可能高枕无忧,纷纷起身等候着宫中的召见,或是派人出去想法子打探消息。

    东南方向,那是荆州、郎州、越州和崖州等州府的方向,除荆州等几座汉人为主的州府外,其余诸州境内土著众多,蛮族和汉民杂居而住。

    因为高祖立下尊重蛮族生活传统的规矩,加之蛮族多住在山林里,而汉人住在平原耕种,双方互不侵犯,所以多年来两方相干无事,就算有些小的摩擦,往往也能在官府的调解下及时得到解决。

    刘未一直警惕着关中因旱灾有人造反,或是湖州、扬州等州府因为土地兼并之时出现动乱,所以派了心腹注意着关中数州的情况,却没想到关中没出什么大事,南方却出了乱子!

    战报入宫时,刘祁在内城之中的礼部,与蒋文书聊着士子科举后“有官无缺”的窘迫情况,而刘凌则在东宫中细细整理着自己在兵部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在案,准备他日为父皇所用。

    警钟响起时,两人起先都是一惊,后来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如今已经是宵禁后,两人都不能乱跑,更没有什么关系去打探消息,只能揣测不安地一直熬到了早上,等要到早朝的时间了,刘凌和刘祁两兄弟早早到了宣政殿外,向着相熟的交好官员一打听……

    竟真是南方的蛮夷部族反了!

    由于刘凌是在兵部历练的,所以等他绕一圈回来,消息已经了解的七七八八。毕竟有战报入宫,父皇肯定先传召的是兵部入宫,得到的消息也比其他衙门更要详尽。

    到了这个时候,刘祁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凑到刘凌的身边就低声询问:“怎么回事?哪几部反了?”

    即使是蛮族,也分很多部,从江淮之间,分布于数州,东联寿春,西通巴蜀,南至交趾,分为桂阳蛮、巴蛮、苗蛮、荆州蛮、南郡蛮、豫州蛮等数十支蛮部。

    其中荆州蛮的土司向氏一直和朝中多有往来,算是亲汉人的一支,巴蛮、苗蛮则隐居山林之间,极少和汉人往来。

    弄清楚是哪一部造反,就能知道很多事情,所以刘祁才有如此一问。

    “是南郡蛮和苗蛮,杀了荆州蛮的土司向武龙满门,在荆州和豫州反了。”

    只见得刘凌面色凝重,对兄长也不避讳。

    “这下糟了,南郡蛮人多势众,苗蛮人人武勇,为何这两蛮会和荆州蛮斗起来?”刘祁听闻之后也是大吃一惊,“而且既然是内斗,怎么会是兵部的加急文书?”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似乎是和苗蛮境内的银矿,还有南郡蛮耕种的土地有关。”

    刘凌突然想起了王七之前所说的粮价暴涨之事,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兆,站在那里定定出神。

    “三弟去了兵部,消息倒是比我灵通多了。”

    刘祁见刘凌在思考什么入神,略有些酸意的感慨了一声。

    刘凌这才回过神来,摇了摇头。

    “都是些人人都知道的消息罢了。我们虽身为皇子,但对这些大臣来说,却是外人,什么事即使你问了,也不见得就能得到答案。”

    他一目十行,记忆超群,在兵部里翻看各方卷宗,可还是有许多不解之事。人人都说他是“三问皇子”,却是并非是他问题多,而是看的多,记得多,想要知道的事情也就更多,到了不问不行的地步。

    只是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些潜规则和小九九,皇子乃是皇帝一派,除非真有什么利害关系,谁会将这些给你答得通彻?

    比起来,刘祁找到两个熟悉礼部情况和卷宗详情的文书小吏,比起刘凌其实还算找对了门路。

    在这一点上,刘祁和刘凌几乎是难兄难弟,所以刘祁心有戚戚焉地附和起刘凌的话,眼观鼻鼻观心的等候着上朝。

    没一会儿,礼官赞者来宣百官入殿,所有的大臣们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宣政殿,等候着皇帝商议昨夜钟声响起之事。

    果不其然,今日第一件首要讨论的事情便是南方的战事,只见得门下侍郎庄骏和兵部尚书齐齐出列,兵部尚书言明军事,门下侍郎庄骏言明政事,两者互相补充,朝中众臣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这几年江河流域频频受灾,夏季的洪涝延误了秋收,使得粮食稀缺,京中这几年又不赈灾了,连泰山地动都是责令地方上自己想办法,于是各州互相拆借存粮和租庸,等到秋收之时再还债,几年下来,粮仓已经渐渐没有往年丰盈。

    加之有些官员总是从中获利,虽然是官府之中拆借,可是还是要加利息和差价,导致秋收之后粮价不减反增,百姓也是苦不堪言。

    好在被称为“关中粮仓”的几个州府一直被皇帝重视,粮仓充足,也经常协助赈灾,这才没有出现什么大乱。粮价暴涨使得许多商人看出了其中的有利之处,开始纷纷想法子从其他地方搜集粮食,关中、江河所在的诸州粮价都太高,于是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南方。

    南方地广人稀,但土地肥沃,阳光充足,其实若算起粮食平均的产量,比其他诸州还多些。只是南方人少,土地开垦又最费人工,南方住着的大多是土著,蛮族又不善经营,所以南方的粮价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价格和数量,并无大增。

    直到商人们看到了其中发财致富的门路,纷纷走动了荆州蛮、南郡蛮的路子,开始在南方购置大量肥沃的良田,雇佣百姓开垦,然后收取粮食向北方贩卖,或是囤积居奇,以待他日抛售。

    南郡蛮还好,他们汉化已久,已经习惯了耕种,但是南郡蛮大多有朝廷授予的土地,只有极少部分的南郡蛮愿意为别人耕种,渐渐的,这人力就跟不上了。

    荆州蛮的土司家族向氏和汉人们合作之后,渐渐发现了这其中的暴利,先是让自己的族人去帮助这些商人耕种,后来人手实在不够,就把主意打到了其他蛮人的身上。

    蛮族的生活方式落后,依旧还保有奴隶制,被打败后成为别人的奴隶是常有之事。譬如巴蛮、苗蛮都十分好斗,且性情骁勇无比,部落间常常发生争斗,有时候甚至是满族为奴,或是被屠尽全族。

    向氏家族把主意打到这些蛮部身上后,就经常挑起各族的争斗,扶植一批,帮忙斗倒另一批,他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