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喜欢钻研医学,只是善良得过了头。那连踩死一只蚂蚁,都要懊恼半天的绵软个性,让他直摇头。
在他看来,此女难堪大任。
于是,便转而把希望都寄托在小女儿的身上。
小女儿偏爱使毒。性格刁蛮任性,古灵精怪。只要是长姐喜欢的,她就偏偏要去据为己有。
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虽是如此,这个女儿倒有一种过目不忘的本事,颇得他的欢心。
不过,随着双胞胎姐妹一天一天地长大,他发现这小女儿对长姐的敌意是越来越重了。
那眼中偶尔发出的,病态的狂热与偏执,让他意识到了危险和不妙。
好在,大女儿一及笄,就无可争议地继承了凤族神女之位。
紧接着,便带着凤族的使命,远嫁京城莫府,这让他多多少少地松了一口气。
毕竟骨肉相残,是他发自内心,不想看到的画面。
其实,这三胞胎当中,真正让他得意的,是儿子“天赐”。
在他的后院之中,栽种了很多毒草。因为使毒,向来为人们所不耻。所以,他所有的研究,都是秘密进行的。
这天赐似乎是天生异禀。他能准确地计算出毒死与毒晕一只兔子的用量和时辰,并能迅速地配出解药。
这让三长老如获至宝。
可以说,这儿子天赐的地位,在他心目当中,日渐地加重了起来。
渐渐地,当天赐一天天地长大,这个小小的后院,便已关不住他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了。
三长老不止一次地发现,天赐偷偷溜出后院,去那须弥山中。接连几日,甚至半个月不回来,已经成了常态。
然而,每次一回家,这孩子总能带给他一些惊喜。须弥山漫山遍野的野草,他却总能分辨出哪一种是有毒的。
带回家的,总是稀罕之物。父子俩常常是钻在后院,废忘食地研究着。
莫小雨所中的断肠草,之所以用量如此精准,便是天赐这个舅舅的“功劳”。
或许,这才是人们口中真正的“天才”吧!
直到莫小雨的娘亲出嫁,她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弟弟的存在。父亲对那个后院讳莫高深的姿态,一直都让她敬而远之。
可莫小雨的姨妈,就不一样了。父亲对那个小院的器重,引起了她强烈的好奇心。
终于,有那么一天,她发现了这个小院的秘密。
面对这么一个面目狰狞,长相奇特的哥哥,她张口结舌,呆若木鸡。
初始的反应,便是毒死他,以免被人耻笑。
可是,无论她怎样使出浑身的解数,那怪哥哥都能一一化解。这让她感到困惑的同时,也兴起了无穷的兴致。
从此,后院之中,又增添了她不时来访的小小身影。看着心爱的女儿能与儿子和睦愉快地相处,三长老倍感欣慰。
他哪里会想到,这只是他走上不归路的初始。
当莫小雨的娘亲被选上了凤族神女之后,三长老在与有荣焉的同时,发现二女儿开始了长时间的发呆。
那时不时地便迸射的,淬了毒似的目光,连他这个做父亲的,也感到胆颤心寒。
好在,继承神女之位不久,莫小雨的娘亲便带着族人的使命出嫁了,二女儿也如愿以偿地嫁给了族长。
“皆大欢喜”!
三长老,总算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他并不知道,这才仅仅只是他噩梦的开始。
自从当上了族长夫人,这二女儿便三番五次地劝说三长老,要拓展自己的势力,走出凤族。
最打动他的,是二女儿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天赐哥哥是个天才,就这么埋没在荒山野岭之中,未免辜负了上天赐予他的才华!”
这句话让三长老老泪纵横,心有戚戚焉。
从此,本来不太热衷于族中之事的三长老,便在已是族长夫人的二女儿的支持下,开始了对权力的争夺。
这近百年的隐居生活,凤族人早已习惯了山中劳作。男耕女织,倒也其乐融融。
只是,仍需要从外界购买一些生活的必需品。
这买之事,从来都是族内长老们争夺的焦点。三长老本不屑于参与,可是,二女儿却看着已渐显颓败的母家,轻蔑道:
“夫钱,穷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暧,贫者能使勇悍,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
通俗一些地说,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而一旦走出须弥山,三长老这才发现:
“钱之为言泉也,无远不往,无幽不至。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这才对“孔方兄”产生了无比的热爱,也对二女儿的聪明才智,发自内心地钦佩起来。
自此,在二女儿的授意下,对凤族老祖宗留下的财产,开始了不知餍足的贪污。
在京城的郊外,置办了不少的私人家产不说。又暗中培养和训练了无数名死士。
这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只要用天赐研究出的断肠草丸喂下,再定期给予解药就是了。如有异心,解药一停,必肠穿肚烂而亡。
青荷,就是这些死士之一。
如果说,一开始,三长老还理解不了,二女儿为什么要把青荷,派进莫府卧底。
那么,当莫小雨五岁那年,大女儿在赶往须弥山的路上,出事的消息一传来,三长老的心,当时就是一沉。
手心手背都是肉,这骨肉相残,又岂能不痛?!
而面对他痛心疾首的质问,二女儿只是轻笑了一下,坦承罪魁祸首,就是她。
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更是目瞪口呆。
她指了指身边那酷似莫小雨,却较莫小雨小了一岁的女儿,淡淡的道:
“既然姐姐的女儿,神志已然不清,那么凤族神女之位,将来定会引起争议。
不过,有老祖宗的预言在那儿,恐怕睿儿想要取而代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即是如此,依女儿之见,最简单的法子,便是将睿儿送至莫府。
他们莫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