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么给双倍彩礼私了,要么见官。
而见官,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赵云喜当即就嚎开了:“不能啊!蒋老爷您不能这样啊!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孤儿寡母吧……”
她兀自哭着,蒋员外压根不想理:“呸!给脸不要脸!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就只有三条路,要么大丫二丫都嫁给你,要么赔偿两倍彩礼,要么见官!”
显然,不管是哪一条路,都不是闻家人想走的。
秦月蓉叹了口气:“行那就按你说的,回两倍彩礼。”
赵云喜呆若木鸡。
两倍彩礼?她上哪还去!
“你们真能回两倍彩礼?”
蒋员外不信。
他原本提这个条件只是想为难对方,明知道对方拿不出来的。
其实他最想要的是两个丫头。当然,如果闻家真能拿出两倍彩礼,他也乐意退婚。反正这只进不出就赚了四十斤大米,随便就能换两媳妇回来。
毕竟,这年头,女人不值钱,粮食才值钱。
“放心,一定能回!”文静只想这个恶心的老男人赶紧滚,就要去先拿那二十斤大米,“我这……”
谁知秦月蓉不动声色拉住她,还打断她的话,对蒋员外道:“我这边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一定会凑够四十斤粮食给您。”
蒋老爷冷笑:“砸锅卖铁可不能变成粮食。”
秦月蓉苦笑:“蒋老爷您说笑了。我们自当竭尽全力去凑那四十斤大米。”
她面容苦涩,但又一脸坚决。
蒋员外看了又看,最终,拍板:“行,那我就等你的粮食!”
待蒋员外走后,文静有些不解地问秦月蓉:“大娘,您刚才为什么不让我把家里的大米给他啊?”
虽然家里目前也没那么多,但是先拿去应个急也好。起码让人见着真东西能放心。
“你急什么?”秦月蓉胸有成竹,“早给晚给还不是都一样?而且,这年月大家日子都不容易,何必让别人知道咱家有大米?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
文静一怔。
好吧,自己没想那么多。
可是——
“最终我们还是要拿出来啊。”
“最终拿出来就说我们是去借的。很艰难才借到,为了救两个姑娘出火海,人家才肯借。多的也没有了,家里空了。”
秦月蓉微笑。
文静无语。
每句话都有深意,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果然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心思就是缜密。
只是有些不懂:这样心思缜密的人,怎么会被赵云喜截了胡?
唉,想必是因为不能生育吧。
古代女子,真正是比不得现代。哪怕再有才华,最终也不过是个生育工具。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终究,还是看你能不能生。
文静兀自想着,赵云喜仓皇开了口:“可是我家只有二十多斤大米了啊,另外十多斤去哪弄?”
也就是这些日子她死活按着,第一次的大米才剩那么几斤。再加上文静第二次弄回来的二十斤,一共也才二十多斤。
这会子上哪再去弄那十多斤去?
文静想了想,说:“我在梦里找爹说说呗。这是大事,爹一定会帮忙的。”
“这……能行?”赵云喜总觉得不靠谱。
“当然行。爹说了他要照顾我们。也说了不要姐姐们受委屈。既然他之前能给我们搞到二十斤,就一定不难再替我们搞到二十斤。”
“真的?”赵云喜眼里露出惊喜之色。
她不过是个无能之人,唯一的希望就是靠别人了。
靠丈夫,靠儿子。
“当然是真的。”
文静斩钉截铁。
赵云喜又看向秦月蓉。
秦月蓉淡淡:“老爷是个有本事的。他既然能帮我们第一次,就能帮我们第二次。没什么不行的。”
有了她这句话,赵云喜也终于吃了颗定心丸。
既然秦月蓉说可以,那应该是真的可以了。
就这样,这件事就定了下来。
大家都等着闻老爷再来帮这个忙。
文静当然知道没有什么闻老爷,最终这事还是要着落在自己头上。
可是,她目前的钱是真的不够再买二十斤粮食了。
算来算去,横竖要等到下个月提现才行。
还好现在已经是月底,离提现的日子也不太久。就跟秦月蓉和赵云喜两人说闻老爷同意了,但是要些时间操办,得等到下个月初。
“下个月初就下个月初吧。”赵云喜心里略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样,老爷是同意管这档子事了,再不用急了。
至于推迟几天,问题不大。反正现在已经月底了,下月初并不遥远。而蒋员外也没有说定哪天要把粮食给他。
应该问题不大。
而秦月蓉想得更多些:“那我们先把家里的二十斤送过去吧,就说找人借的,先借了这么多,让他再宽限几天,我们继续去借。不过,你要做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最好让人感觉你很绝望。”
“为什么?”
赵云喜有些迷糊。
秦月蓉笑:“这样他就以为你一定凑不齐粮食。只要你凑不齐粮食,这退婚的事就只能作罢。所以他会很乐意收下我们这二十斤粮食,然后答应等到下月初的。因为这样就可以既能娶到闻娴和闻慧,又能扣下粮食。”
“他那么狠毒?!”
赵云喜咬牙。
心里却知道秦月蓉说的只怕是对的。像蒋员外那种人,习惯了压榨别人,满肚子都是盘算。
秦月蓉再笑了笑:“而且,这样做,也能释他之疑,让他认为我们真的是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借来的,而不是有什么特别门路。”
这一点只怕才是最重要的。
生逢乱世,最怕的就是你没有能力却握有资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闻家在这里是外来户,又是一门女流,平时都要受人欺负。若是被人知道家里有门路可以轻易弄来粮食,将来只怕要惹来麻烦不断。
装穷,从来是中国的传统。
所以自古有句话叫“闷声发大财”。
重点就在这“闷声”二字。
赵云喜听了秦月蓉的话,如实照办。
果然,蒋家反应跟秦月蓉估计的一模一样。
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但是文静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她以前写文纯属为了爱好,那她现在更多的就是为了责任。
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生存。
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关心自己的人的生存。
突然有了强烈的紧迫感。
文静思虑再三,决定每天多写一些。
于是,日更九千,变成了日更一万。
顺便,还参加了晋江的月初v文日万活动。
参加完活动后,小七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