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的下属们早就被调教的服服帖帖,平时她到哪都有两个人自觉跟着当保镖,而南城墙的修复,和城区地图的绘制工作,也井然有序的进行起来。
闲谈之际,车子停在了热电厂厂区门口,柳恣先下了车,把这行动略有些迟缓的老头扶了出来。
那郭棣在站定之后,先是用脚掌感受了下平整又坚硬的地面,还颇有种弯腰摸一摸的冲动。
下一秒,当他抬起头,看向远方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住了。
“通——通天塔?!”
几个烟囱高耸入云,红白的油漆有些掉色。
对于当地人而言见怪不怪的东西,对于这朴素的老人而言,却不亚于见到了宏伟的金字塔。
郭棣作为一代名将,年轻的时候去过太多地方,无论是汴京还是何处,都不曾见过这样宏伟的东西。
“这——这可是圣坛与圣塔?”
柳恣噗的笑了一声,知道老头儿把这红白色油漆当做什么宗教式标记了。
钱凡不急着解释,任由那老头在那惊呼各种话,只凑到柳恣耳边道:“咱要是建个邪教,搞不好能疯狂的搞事情。”
确实……现代科技在古代人面前,简直如同奇迹了。
在近代时期,一百年的时间差都会有科技发展的分水岭。
更何况他们两城人相隔千年,恐怕更难互相理解。
柳恣心里还在思量着怎样让江银与扬州人互相往来,有点走神的嗯了一声。
“想什么呢。”吴恭拎着钥匙走了进来,笑眯眯的跟郭棣打了个招呼:“郭老先生好啊。”
他非常自来熟的一手揽上那老头的肩,像带乡下来的老爷爷一样进去参观:“这烟囱啊,不是用来礼佛的,这是咱们这儿的人建的啦,大概花了半年多——”
“半年?!!”
其他几人跟在他们身后慢慢的走,心里装着不同的事情。
在所有人之中,钱凡算是了无牵挂,最轻松的那个人。
他在部队呆了太久,退役以后去了公安局,又开始着力整顿整个镇子的治安环境,布置天网式的监控设施,这辈子都如同烛火般发光发热,以至于现在都没有成家。
父母倒也随他去,不催不问,只叮嘱他照顾好身体,别受伤。
2030年的时国已经有成熟的养老体系,加上普遍的婚姻和生育自由,人也活的还算轻松。
而其他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柳恣的父亲是企业家,母亲在华京担任高官,现在天人永隔,再想念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他要面临的问题太多了。
在还在做镇长的时候,柳恣就几乎没有怎么好好休息过,哪怕是镇子里的大小计划告一段落,还要去国内和国外考察学习,不断地调整新的方案。
现在异常顺利的拿下了扬州城,他要负责的东西是直接翻了数倍。
扬州城的城市改造和经济建设,扬州城外的电网布控和对外敌的防御,还有江银镇和扬州城的关系如何处理……
以至于在最近半个月里,他连睡着的时候都在下意识的思考这些事情,梦都没法占据他的时间。
吴恭和厉栾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中,但前者是为了忘掉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短暂的逃离残缺的生活。
厉栾相对稳定一些,只是有些头疼自己没办法分身,要管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今天是热电厂开炉的日子,按理说应该非常热闹才对。
往常遇到同级别的事情,总归会剪个彩说几句场面话,大家一起欢呼几声,回头还会聚在一起摆几桌酒。
但是由于军部和工程部的人们都在各忙各的,热电厂的职工也被削减了近六成的名额,整个厂区都空空荡荡的,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在匆匆忙忙的往来。
老厂长本来以为自己要退休了,谁知道异变之后还会被返聘回来,正热情高涨的指示安全检查员通报各环节的检查情况。
在随他们走进厂房指示区的时候,郭棣几乎说不出话来。
这里的室内明亮宽敞,却找不到蜡烛和油灯。
四周都是白墙,人们穿着怪异的服装,每一样东西他都不认识。
“郭先生,”柳恣轻轻拍了拍他的肩,示意他不用紧张:“你们城市的服装和生活方式,我们不会干涉太多。”
“除了对身体有害的东西,必须要调整之外,其他都自便就好。”
郭棣略有些僵硬的转过身来,第六遍确认道:“你们——真,真不是神仙?”
“是普通人。”吴恭站在他的身边,声音温和:“以后扬州城的人,也可以拥有这样的车,这样高的房子,他们也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什么意思?”郭棣本能地后退了一步,皱眉道:“这么好的东西,你们就心甘情愿的给出去?”
“再好的东西,也是双手建造,而不是神灵赋予的。”
吴恭看着那老头茫然又有些向往的神情,笑的很温柔。
他突然很想念自己已经故去的爷爷。
那个得了老年痴呆的老头儿,在生命的后期已经什么都不认识了,连电视机的遥控都不会用。
即便如此,每次自己进门的时候,他也会端出一盆洗干净的杨梅,颤颤巍巍的摆一摆手。
伴随着锅炉和传送带的轰鸣声,烟囱里终于冒出数年未见的灰烟。
而政府大楼的电脑和灯光,也终于亮了起来。
下一步,就是全面改造扬州城了。
第21章 规划
人们的居住环境,可以说是相当的两极化。
从航拍和俯瞰的角度来看,富户和大家族拥有相当可观的房产,家里别说养几个小妾和一窝孩子了,就是养一群马都没有什么问题。
与之对应的,是数万人的苟活度日。
在巡视街道的时候,他们一度诧异商业的繁华,与街道上人们衣饰的讲究和精致。
但毕竟是来管理城市,而非观光旅游的。
风景独好的那几隅看几眼就够了,更多要考虑的,是这里的普遍问题。
首先是住房问题。
由于房价高昂,绝大部分住户都没有自己的房契,能够住砖房瓦房的,大多是十几人租赁一间小屋子,如同现代都市里的贫民窟一般蜷缩着睡在一起。
而连房租都交不起的人,只能在茅屋、草屋甚至是房檐下生活。
郭棣这几天跟着柳恣到处巡查,也颇有些惊讶。
他惊讶的倒不是房舍的破烂、底层人民生活的如何不堪,而是这个白面郎怎么管的这么细。
这扬州城抛开那三四条繁华的街道,其他地方的房舍大多是长方形的平面,屋顶多为草葺又或者瓦葺。
虽然普通人家都生活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却也都懂得生活情趣,不仅大多在院内莳花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