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一路小心地记着上山的路线,心里并没有多余的想法。在江明心里,江绯白就是无所不能的。
要是真的遇到危险,自己拼死挡在自家大人面前就是了,他江明这一辈子虽然短暂,但是不亏。能遇自家大人,教他读书识字,把他当兄弟看待,是自己几辈子积攒的运气。
所以,江绯白和江明表现出的坦然,让林万里几人惊讶。几人互相对视一眼,神色复杂,默默地往山顶走。
一路无话,江绯白更加确定了林万里不是这座山头的主事人。而且他一定是得到别人的嘱咐,一路上并没有和江绯白多说多余的一个字。
等几人到了后山时,一路上遇到的山民,神色亲近的与林万里打招呼:“大当家回来了!”
“大当家去山下了?”
“大当家怎么没有带东西上来?”
林万里也没有了与江绯白说话时的客套,一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
其他人把目光放在江绯白和江明身上,好奇的意思十分明显,他们山上好几年没有上来陌生人了,猛然见到两个如此英俊的小公子,能不好奇吗?
一路走来,林万里只对众人解释,“这两位是干爹请来的客人。”大家一听是老当家请来的客人,纷纷对江绯白露出友好的神色。
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妇人,跟着江绯白一行人,不断地与江绯白套近乎:“这位小公子年纪轻轻,可是成亲了?”
“要不要老婆子在山上给您介绍几位,都是水灵灵的黄花大闺女。”
“不娶妻,做妾也使得。”
“要不带下山,给公子家做个扫洒的丫头也可以。”
……
江绯白一路微笑脸,江明已经承受不住来自大婶们的热情,还要硬着头皮,把这些妇人隔绝在江绯白周围,只能自己以身替之。
林万里嘴角含着淡淡的浅笑,眼睛里都是笑意,也不上前帮忙,他从一见面,就对江绯白装腔作势的姿态很是看不惯。
奈何双方不对等,自己只能憋着,现在看江绯白吃瘪,心里觉得十分有趣,也对江绯白有些佩服。
山下的富家公子,没有几人能受得了山上这几位婶子的缠磨,要知道这里还有以前从事媒婆行业的婶子,那嘴一说起来,就是干爹也只能躲着了事。
江绯白还能一路保持仪态,回以微笑,很是不易。江绯白心里却是十分庆幸来时带上了江明。
要不然,这会儿被几个婶子占便宜,被东摸一把,西蹭一下的就是自己了。心里对江明报以十二分的同情,决定回去就给江明涨月钱。
几人一路走到一个用篱笆隔开的小院子前,院子里一个老人躺在一张椅子上,眯着眼睛在晒太阳,身上盖着一张薄被子。
老人身旁有一个小童,看起来七八岁的年纪,在一边的桌子旁安静的读书,虽然身穿粗布麻衣,也可看出是个教养得当的好孩子。
林万里先走进去在老人耳边说了几句,然后带走了那个写字的小童子,出来时对江绯白点头示意。
江绯白让江明等在外间,独自走进去。老人的自始至终,闭着眼睛闲适的在晒太阳。
江绯白看到这位老人的第一眼,觉得这荒芜的小院子里盛不下这个光芒四射的老人。
在看第二眼,又觉得这小院子和这老人相得益彰,真是奇怪的感觉。江绯白也不在意老人的态度,坐在刚才童子坐的小凳上。
也不嫌弃这小凳屈着自己的大长腿,拿起旁边的茶壶,倒出一杯清水,然后看起刚才小童写的纸张。
字虽然稚嫩,但是已经很有章法,一看就是出自名家指点。但是最有意思的,却是小童写的内容,竟然是《天问》里的片段。
第86章 林随波
《天问》他自是读过的,一气呵成,里面对自然,对社会,对天地,对人生和历史,提出了共一百七十二个问题,是千古奇作。
但这小儿所写,确是有趣的多,“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这是天文的最后一句,江绯白看着这句话。
最后,对眯着眼睛晒太阳的老人说:“你有什么要求就直接说吧,要是晚辈能做到,就尽量去做,要是做不到,今天您就是把晚辈留在山上,那也是晚辈的命数。”
椅子上的老人依旧不动如山,江绯白也不在意,“上山的路上,万里兄带着小弟特意走了山上众人设有陷阱的一条小路,晚辈相信山上近一千人的用度,是不会从那条小路运上来的。”
“山上的日子不好过,从大家的吃穿用度就可以看出,但是男子们下盘稳健,西边那片山头光滑平整,晚辈远远的看了一眼,依稀有些家中演武院的样子。”
老人的眉毛皱了皱,江绯白继续说:“山上应该有不少读书识字的人吧,刚才拉着晚辈说媒的婶子,说话很是有一番讲究。”
老人嘴里嘟哝一句,“万三娘这个大嘴巴。”
江绯白笑了笑,“既然您都料到了,也让晚辈特意发现这些,直接说您的要求不好吗?要是晚辈明日午时不回去,巡逻营的人到时大张旗鼓的招摇一番,山上的这些人,也就没有现在的清闲日子过了。”
江绯白不软不硬的几句话,老人终于慢慢坐起身,江绯白适时送上自己之前倒出的一杯水。
老人看了江绯白一眼,喝了一口,江绯白笑嘻嘻的不说话。
“果然和传闻中一样,是个不够大气的。”
江绯白不解释,要是人家给里面真的添加了什么东西,自己后悔可没地哭,就算到时候有人给自己报仇。
那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还有美貌老婆和可爱儿子就都没有了。这时候傻子才装大头,上来就吃你家的东西呢。
老人也不在意江绯白的态度,“看来,你是猜到老夫找你来的目的了,那老夫就给你说说这山上的情况。”
“这山上的人啊,都是些可怜人,最开始是两个村子的流民,没有户籍文书,也不能在县城里长居,幸而遇到老夫,也算机缘巧合,我们就在这荒山上住下来了。”
“后来啊,附近几个县有那活不下去的寡妇,被主家赶出来的下人,老夫也都收拢过来,让大家来这山上开荒。”
“前些年,年景不好,山上山下一个样,在哪里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