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个阴雨天。”
……
在闻秋的记忆里,中央城很少有这么大的雨。
他离开学校的时候被浇了个正着,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等回到家门口,基本上已经成了湿了干干了湿的腌菜。玄关放着两双男式皮鞋,一双大人的,一双孩子的,款式都不是什么市面上流行的常见款,但胜在做工精细,看上去还挺有档次。
就是大人的那双破了些,一看就知道悉心照顾了好多年。
闻秋想:这大概又是和父亲有关的访客。
大约从三个月前开始,家里关于他父亲的客人就突然变得多了起来,同事、朋友、学生甚至于顶头上司,各行各业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全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他们母子,登门拜访得比家政阿姨都勤快。
但是很少有带孩子来的。
闻秋换了鞋,本来打算先上楼换个衣服,再装作“不经意”地路过客厅。然而客厅比他想的还要混乱,几乎是在他换上拖鞋的那个瞬间,他就听到了墙对面来自他母亲的、压抑的哭声。
他无法形容自己的感觉,几乎是听到的一瞬间,他就觉得心里落进了一块石头,“咚”地一声砸得他心跳骤停。
他穿着宛如抹布一般的衣服走向客厅,在满身潮湿的雨腥里,看到了正对着门口的沙发上蜷成一团的母亲。
她在哭。
她抱着什么东西,从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宛如抽气般的哭声。她浑身都在抖,就好像下一秒就会因为缺氧而昏厥过去。
她在哭。
“我们感到很抱歉,”闻秋听到沙发上背对着他的男人叹了口气,“您的丈夫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多么标准的致歉词啊。闻秋想,每个因公殉职的家属都得到了这样的慰问吧。
倘若人生能被当成一部电影循环播放,那么他现在应该是站在了整部影片开头的地方,接下来的剧情无非是以这个男人的话为引导,讲述他父亲曾经的光辉岁月,曾经的荣耀功勋。
他会说:你的父亲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曾在什么地方帮助了什么人。
会说:你的父亲是一个厉害的人,他为国家做出了什么事,未来将会被刻在英雄的丰碑上。
中央城的英雄纪念馆有三万五千块丰碑呢。闻秋想,以后我想见到我的父亲,只能去博物馆找那个两指宽的名字了。
他走过去,坐在沙发上,拥抱了他的母亲。
“我父亲走的时候,有留下什么话吗?”他垂眸一下下抚摸着母亲颤抖的后背,“他有留下什么东西吗?给我们,我是说,他走的时候,有没有。”
母亲在他怀里突然爆发出一声嘶哑的哭声,她像是终于找到了依靠的港湾,颤抖着拥抱着她唯一的孩子。闻秋咬着牙,他像是突然获得了勇气,红着眼睛抬起头,看向了对面沙发上带来死亡的死神。
那是个年轻的男人,年轻得令他惊讶。
对方看上去不过三十来岁,和闻秋印象中关于“父亲同事”这个词产生的描述相去甚远。托“保密工作”这四个字的福,闻秋一直觉得和父亲共事的人应该都是些一两百岁的研究人员,或者是一些看上去就年过古稀的老古董。不过在人均年龄370的现代社会,面相并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年龄的确实依据,搞不好这位“同事”只是长得年轻了些,实际年龄要比他父亲还大上几岁。
若真是三十来岁,那恐怕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善茬。
闻秋对父亲了解的不多,但依稀知道老爷子干的是什么国家级的科学研究。能走到保密任务这个级别上的基本都是老学究,年龄没有个三位数,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三十来岁能跟他父亲平起平坐是个什么概念?闻秋想,恐怕天才都不足以形容这个人的变态程度。
桌上摆着来客的身份名片,纸质的,淋了雨有些发皱,但并不妨碍他看清楚上面写了什么。
----这个人姓印。
印先生显然是个明白人,他在闻秋的话音落下后从怀里掏出了一块手表,轻放在沙发间的玻璃茶几上。
“这是你父亲的遗物,本来是不应该带出来的,但我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带给你们了,”印先生双手交叠在膝上,垂眸微躬了身体,“我感到很抱歉。”
闻秋单手环着母亲的后背,将桌上的手表拿了起来。
那是一块相当老旧的古董。表带烂得就像泡糯的纸浆,只剩下仅有的几根细绳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环扣,表面的玻璃碎成了蛛网,时针和分针都停在一个陌生的数字上。
18:45
闻秋用指腹摩擦了一下表面上碎得稀烂的玻璃,轻声问道:“我们能见见他吗?”
“很抱歉,出事之后,”印先生停顿了一下,像是刻意隐去了什么细节,“就火化了。”
闻秋竭力压抑着眼睛里泛上来的湿意,用力地眨了下眼睛:“那您还有我父亲近期的照片吗?我们,我和我母亲,可能需要给他办个葬礼。”
印先生闭着眼睛,沉默地摇着头:“很抱歉,葬礼,我们希望你最好不要举办葬礼,也不要告知他人,这也是为你们的安全考虑。”
“可那是我的父亲,”闻秋问,他的声音干涩且颤抖,就像有什么东西正堵在他的喉咙里,“那是我的父亲,他,走了,我连怀念他的资格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