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学兵法韬略了。要是让他们发现了端倪,指不定会怎么谏言呢,说不得还会引动言官闹出波澜来。二则,朝中也没有甚么合适的人了,这几十年来打过胜仗的寥寥无几。真正有能力的都应该镇守边疆,哪里能为了教大哥儿,便轻易将他们召回京城?”
朱祐樘拧紧眉:“卿卿说得有道理,就让王守仁先教着罢。如果他果真于兵事一道天赋出众,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去边疆试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会让他担任多么重要的职缺。他若想出头,自然得想方设法经略一方,证明自己的能力。
************
翌日,朱祐樘便以口谕召来了王守仁,让他隔日来乾清宫西暖阁检查太子所习的大字,顺道指点太子练习一个时辰书法。内阁诸位阁老都以为皇帝陛下好不容易才说服太子殿下抽出些时间好好习字,自然不会反对。至于为何是王守仁,谁让太子殿下与他投缘呢?若是换了别人,指不定这一个时辰他还不乐意挤出来呢。
作者有话要说: 娘娘:呵呵,真是亏待你了,你竟然没有卫青那样的舅舅,没有武帝那样的姨父。
照照:_(:3∠)_,我错啦!
陛下:呵呵,是啊,你竟然有疼爱你的爹娘……
照照:qaq
第442章 师徒相得
前往翰林院传口谕的是萧敬。在王华略有些担忧的目光中, 在各色人等相差迥异的复杂神情衬托下, 王守仁淡定地随着萧敬走了。他来到乾清宫拜见了正在与内阁商讨要事的朱祐樘, 受到皇帝陛下温言鼓励。李东阳和谢迁也都含笑让他用心指点太子殿下习字,可不能纵容殿下荒废了这一个时辰的好时光。
王守仁颔首答应,转身前往西暖阁。他刚进门,何鼎便将门合上了, 低眉顺眼地守在了门口。王守仁抬眼就见到了满脸笑嘻嘻的朱厚照,以及他旁边的书案上厚厚一叠大字:“小王先生终于来啦。”
“见过太子殿下。”王守仁给他行礼, 来到书案边检查那些大字。一张一张翻过去, 竟然每张都是新写的, 并没有拿往日写的大字来敷衍。这令他略有些惊讶, 心里也不由得对这位小太子高看了几分。当然, 太子殿下初学习字不久,这些字只能勉强算是横平竖直,写得颇为认真, 每个字都有显而易见的瑕疵。
王守仁便说了些写字的要领,朱厚照点着头记下来,并不催他赶紧说正题。毕竟他们俩都知道,要想瞒过五位阁老与讲官们的眼睛,借口便绝不能仅仅是借口。如果不花些时间习字,那在别人看来他们这段时间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迟早都会面临被取消的危险。
所有的大字都检查完后,最底下是一本《孙子兵法》。师徒俩不约而同地望了一眼门口,倾听外头的动静。隐隐约约传来的议论声令他们都安心许多, 赶紧收回目光,抓紧时间低声议论起书里头的内容。一个说自己阅读后的理解,一个时不时地给他补充更正。
因着朱厚照的年纪太小,对这本兵法经典的思考自是十分浅显。王守仁便借由古今各种战例助他理解,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事纷繁复杂,各种合纵连横之计足以令人惊叹不已。朱厚照听得近乎痴迷,自己提笔做了许多简单的笔记——他写字不够快,又觉得打断小王先生说话有些可惜,便只得按娘所教的用大白话来记录提要。
“先生,为甚么没有人怀疑围魏救赵的真正目的呢?”
“你觉得呢?事有轻重缓急,是攻赵国重要,还是保住自己的魏国重要?即使当真怀疑,谁又会将自己的国都置于危险之中?若有万一,国都真的被攻破了,国君都成为俘虏,人心必将涣散。那便不仅仅是胜败的问题,而是亡国了。”
“所以,围魏救赵这样的计策,关键便在于须得朝敌人更重视的目标动手?其次,人心很重要,得人心者便有再战之力。若是失去了人心,或者军心不够稳定,就甚么都做不了?这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不是同样的意思?爹给我讲过这个典故。”
“不错。而且,上兵伐谋,其次伐jiāo,其次伐兵,其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