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拒绝了公子伋让郑忽随他前去朝歌的邀请,但是,途径卫地,却也免不了要向卫国借道。
毕竟这么一支大军,未经允许就踏入别国的领土,这在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被视为侵略行为。所以,郑忽只得遣高渠弥带着礼物和公子伋一道前往朝歌,向卫侯借道。
终于在四天之后,高渠弥引着卫国的一下大夫来见郑忽。
在卫国人的引路之下,又经过了四天的跋涉,郑忽才算是踏上了郑国的土地。
说起来,原来的郑国其实并不在中原地区,而在华山以西,渭水以南。
至于现在的郑国为什么会跑到中原地区,这还得从郑国立国说起。
郑国的祖先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在周宣王二十二年的时候被封于郑。
后来又在周幽王的时侯,被任命为司徒,周幽王宠爱褒姒,惹的很多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于是郑桓公感觉周王室这条大船可能要沉了,就跑去问当时的史官,说周王室这条船要是沉了,我怎么才能不给他陪葬。
史官就推荐他把国家迁到现在的郑国所在的地区,由于当时这个地区是虢国和郐国的领土,于是郑桓公就利用自己司徒的权利迫使虢国和郐国献出了十个邑的土地,最终立国成功。
想着郑国的发家史,郑忽心中对自家的便宜老祖宗的远见也是极为佩服。
这简直就是投资学的经典案例嘛,这要是在后世,妥妥的一投资界的大拿。
不过,或许郑国的老祖宗也没想到,搞了块地理位置这么好的土地,奈何子孙不给力,偏偏守不住。
由此可见,祸福是相依的!
在郑忽看来,其实一直到他的便宜老爹在位的时候都还好,郑国算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强国,但是等到他的便宜老爹一死,郑国的国际地位开始直线下降,到最后只能在整个诸侯争霸时期沦为二流国家。
这大致与后世的日不落帝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尴尬地位差不多。
能不尴尬吗?老祖宗打下了这么好的底子,最后竟然是高开低走,这事别管搁在谁身上,谁都难能受了。
反正郑忽是受不了。
“既然重生在你身上,我一定会弥补你的遗憾,带领郑国再度崛起!”郑忽在心中暗暗说道。这既像是对原主的承诺,又像是为自己定了个目标。
收起心中所想,郑忽遣高渠弥先众人一步前去向郑忽的老爹报信。
说起来,齐国一行,高渠弥算是赚的盆满钵满,不但助齐有功而且促成了齐国和郑国之间的联姻,夹带着还收到了老齐侯赠送的感谢“贿赂”
看着高渠弥远去的身影,郑忽心中不知道该对这个历史上干掉原主的乱臣是恨呢,还是感谢呢?
又行了三日,感受到军中越来越浓烈的喜悦氛围,郑忽知道应是即将到达郑国国都新郑了。
越是靠近新郑,郑忽越是心中打鼓。原因很简单,郑忽终究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公子忽。
假的即便装的再像,那也还是假的,和真的总是有些差别的。也许别人注意不到,但是却很难瞒过那些和原主朝夕相处的人。
所以,郑忽现在心底还是比较忐忑的。再加上原主还有一位在历史上鼎鼎大名枭雄老爹。
郑忽可是记得,他的这位枭雄老爹可是干过杀弟囚母的事情的。
历史上,郑忽的这位枭雄老爹为了坑死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也就是郑忽的便宜叔叔共叔段,可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先是遵循郑忽祖母的意思,把郑忽的这个倒霉叔叔的封地从共地移封到京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荥阳。
接着对共叔段的招兵买马睁一眼闭一只眼,祭仲劝他说“要早做打算,如果发展成燎原的形势,再想铲除可就难了”。他却回了一句在后世极有名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看着自己的亲弟弟花样作死。
直到他弟弟发动叛乱的时候,才一举将之击破。
而他绕了这么大一圈子的目的,竟然只是为了让郑忽的祖母对他干掉自己的亲弟弟的事无话可说。
由此可见郑忽这位便宜老爹的心思是如何的深沉。
更别说,郑忽的这位老爹后来还把自己的母亲给软禁起来了,搞了句“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虽然后来和解了,但是,从中也能看出他的凉薄心性。
这绝对是个翻起脸来六亲不认的狠角色。
作为即将要见到这位历史上有名枭雄的郑忽,自然是不敢有丝毫大意,一旦露出破绽,郑忽可不敢保证,他的这位便宜老爹不会大义灭亲。
看着近在咫尺的新郑城墙,郑忽紧攥着的手已经出汗,额头上也隐隐有汗珠闪现。
这萧萧的秋风似乎并不能给郑忽带来一丝的凉爽,反而使的他心头更加燥热了起来。
“既来之则安之吧,反正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大不了被这一刀砍了。”郑忽心中胡思乱想着。
就在郑忽胡思乱想之际,只见得新郑城门缓缓打开,还未见得其人,却先听得一句“世子英雄不凡,此郑之福也!”
听着来人声音,通过原主的记忆,郑忽知道这应该是郑国上大夫祭仲,也就是高渠弥的老爹,郑庄公时期的重臣,五朝元老,标准的老狐狸一只。
历史上,原主继位后被驱逐和这个老家伙不无关系,虽说这老家伙驱逐原主是有被宋庄公胁迫的原因在内的,但也能看出这老家伙见风使舵的性子。
接着,这老货又接连扶立原主的三个弟弟上位,而他却历仕五朝而不倒,算是郑国权臣级别的人物。
可以说,郑国在郑忽的便宜老爹死后的内乱,就是这老货一手造成的局面。
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中都说“祭仲要盟,郑久不昌。”
可见,这位祭大夫实际上是郑国霸业的掘墓人。奈何这老货特别聪明,每次都能巧妙的避过危险,最后竟然得了善终。
看着随城门打开,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这位郑国权臣,郑忽不敢怠慢,忙道“上大夫过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