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一回 点球风波
    第三十一回
    苏克遇点球风波
    英阿战传世名局
    历史长河滚滚,好像七色彩虹,
    喜怒哀乐悲恐惊,多少刀光剑影。
    群雄争进八强,有人出局有人赢,
    德意桑巴已就位,荷法丹麦紧跟行,
    尚有两席虚等。
    书接前文,1998法国世界杯十六强战进入最后阶段,现下已有六队率先杀入了八强,还剩下两个名额将在这最后两场比赛过后明确归属。
    1998年6月30日,阳光明媚的波尔多沙邦戴尔玛球场,本届世界杯第七场18决赛开战,来自东欧的两支球队罗马尼亚与克罗地亚在此狭路相逢。
    这两家在小组赛的表现都相当不错,罗马尼亚人曾先后战胜了强敌哥伦比亚与英格兰,最终以头名出线,而克罗地亚队仅是在提前出线的情况一球小负阿根廷才屈居小组第二。
    双方都是东欧球队,风格多有相似之处,实力不相伯仲,就不知今日相遇之下哪家会更高一筹了。
    一声哨响,这比赛拉开了序幕。
    除了光头门将斯特莱亚,罗马尼亚队场上战将依然是清一色的黄发黄战袍,场边的主教练伊奥丹内斯库依旧是戴着一顶帽子,只是自从全队换了这一身行头后便似乎没有了赢球运。
    罗马尼亚队首次以全体黄发亮相的比赛便是小组末战对阵最弱的突尼斯队,未料却被对手先进一球领先大半场后才堪堪扳平,看起来这改头染发之后的罗马尼亚人空有亮眼的外表却好像失去了赢球的感觉
    迎面的对手克罗地亚队今日状态也是一般,双方插招换式一板一眼斗的极为平淡,迟迟没有节奏提速的迹象,导致这比赛也进行地比较拖沓,令现场观众都有些犯困了,许是大家在这波尔多温暖的阳光下难免慵懒而始终提不起精神,找不到状态。
    于是上半场比赛就这么慢慢悠悠耗到了最后一分钟,眼看双方就要闷平。
    未料想这半场行将结束之际,两队却在中场的缠斗中突起波澜,克罗地亚人斯坦尼奇右路带球突破,罗马尼亚大将波佩斯库横身而出把其铲倒,哨声当即响起,任意球!
    正是这一看似普通的犯规却成了本场比赛的重要节点。
    克罗地亚队的任意球开向中路又立即直传对手禁区,正被罗马尼亚后卫贴身严防的苏克见状佯装上前接球吸引防守球员注意力的同时却是故意漏过,让这球顺利滚入了禁区!
    再看苏克身后正有早已插上待命的队友7号阿萨诺维奇,却原来前者那是虚晃一枪,这后者才是真正出招之人!
    眼见形势危险,罗马尼亚阵中的16号加布里埃尔波佩斯库来不及细想,立即选择近身与对手拉扯起来,阿萨诺维奇并不硬扛,十分老道地借力脚下一软顺势倒地!
    裁判哨声清脆而响,点球!
    克罗地亚9号苏克当即上前主罚。
    但见苏克右手扶着右脸颊,神色平静,闻听哨声一响,随即助跑起自己的金左脚把球送入了球门右下角!
    1比0!罗马尼亚门将斯特莱亚判断失误,扑向了另一侧,克罗地亚队领先了!
    苏克抬起双臂便要开始庆祝,孰料还没等他把手臂完全张开呢便又听到了哨声!
    却原来是主裁判认为克罗地亚队长博班在苏克罚点球的时候提前闯入了禁区,示意进球无效,立下便要苏克重新罚这点球!
    如此一来,场上场下所有的克罗地亚人纷纷嚷嚷顿起不满情绪,主帅布拉泽维奇更是一副大惑不解饱受欺压的表情。
    当下这形势一转,巨大的压力便到了要连续第二次主罚点球的苏克身上。
    话说罚点球这事,其实跟俄罗斯轮盘赌差不许多,虽说表面上是在考验罚球者的技术与脚法,更多则是心理与运气的较量,纵使如普拉蒂尼,济科以及巴乔那样的罚点球专业户巨星也都有过在世界杯赛场罚失的经历,今日这苏克刚刚罚进却马上被宣布无效要再罚一次,大喜过后未及释怀就需再次承受压力,心情之起伏跌宕可想而知。
    倒是斯特莱亚见状变的兴奋起来,开始不停在门线前做着各种看似热身的动作,实际却是试图扰乱苏克的心态。
    斯特莱亚一边活动一边冷笑道来罚便是何必紧张,当年的巴乔不是踢天上了么,昨日那米亚托维奇也踢横梁上了,所以你倒是踢呀,随便踢,门柱横梁均可,踢到哪算哪!
    当下这苏克迅速恢复平静,无视对手门将的表现再次抬手扶着右脸颊,却是比方才稍稍手指发力按着自己的颈动脉来安抚心情,深呼一口气准备再次操刀。
    他无视对手的干扰动作,对挑衅话语更是充耳不闻,哨声一起当即助跑起脚再次如方才主罚时一样把球送向了球门右下角!
    只是这一脚球却好似速度与角度都不如前次,而斯特莱亚已经判断准确腾身侧扑而去!
    二人这两番较量的胜负便在这转眼一瞬毫厘之间得以分晓!
    那球终还是擦着斯特莱亚的指尖蹿入了网底!
    1比0!
    今日的大屏幕便第二次显示出了这比分。
    罚进点球后的苏克和克罗地亚众将倒未过于激动,而是先齐刷刷观瞧那主裁判的反应,见其示意进球有效才开始放心庆祝,一波三折之下,这球进的终于再无异议。
    上半场随即结束,苏克顶住压力两次罚进点球帮助克罗地亚人领先着比分。
    易边再战,落后的罗马尼亚队依然疲软,染了黄发的队员们倒也真似没了求胜的欲望和进球的能力,伊奥丹内斯库见状只得频频走马换将,乃至连队长哈吉都因发挥一般被他换下了场,而球队却更加没有起色。
    领先的克罗地亚人也强不了多少,除了比分上有优势外场上表现跟对手相比也是半斤八两。
    于是这两队就这么忽忽悠悠把下半场比赛时间也耗完了,比分再未改变,克罗地亚队最终一球小胜。
    东欧兄弟异地相逢自是可道一句缘分啊,克罗地亚人小胜对手晋级却也必须说一声谢谢啊。
    罗马尼亚队就此拄着东欧兄弟卖给自己的点球双拐打道回府,而首次参加世界杯的克罗地亚人终于历史性打进八强,他们接下来的对手将是德国队。
    至此本届世界杯八强已落实了七家,只剩下唯一的席位静待其主。
    1998年7月1日,法国世界杯18决赛的最后一个比赛日到来,圣埃蒂安的弗鲁瓦·吉夏尔球场迎来了两支竞争最后一个八强名额的球队。
    这便是潘帕斯雄鹰阿根廷与三狮军团英格兰。
    话说这两队的相遇颇有些冤家路窄的意味。
    阿根廷队自本小组一路顺风顺水三连胜后以头名突围,未曾想英格兰队因小组赛输给了罗马尼亚队,最后只以小组第二杀进十六强,于是两家这才撞上。
    英阿两队之前曾在1962和1966年的世界杯上有过交锋且都是英格兰队赢了球,尤其是1966年在英格兰本土进行的14决赛中,德国裁判克雷特莱恩因为忍受不了阿根廷队长拉廷的喋喋不休,当时又尚没有红牌制度,只得将其赶出了温布利球场,引发了阿根廷队员集体不满,冲突导致的混乱场面持续了10多分钟。
    在1966年世界杯官方纪录片《目标!金杯》中,甚至就花了10多分钟不经剪辑将这一冲突如实地记录下来。
    从影像中可以看到阿根廷队长拉廷似乎因判罚争议而仗着比裁判高一头的气势来试图达到申诉或改判目的,然而他错了,不管有什么理由,在足球场上主宰一切的不是身高和体重而是至高无上的裁判,其实克雷特莱恩原本给了拉廷一次机会但是他没有珍惜,仍旧不停唠唠叨叨才有了之后的被逐出场。
    温布利的混乱场面最后竟然是靠警察出面才维持了秩序,此事也推动了四年后的1970世界杯正式确立了红黄牌处罚制度。
    最终英格兰前锋赫斯特攻进了本场比赛唯一进球,这是他在那届杯赛的第一个进球,也就此开始了他在1966年世界杯的传奇之旅。
    比赛结束之后,英格兰队主帅拉姆塞因不满对手的无礼闹事之举而禁止自己的队员与阿根廷球员交换球衣。
    阿根廷人输球又输人岂肯吃这哑巴亏,双方不欢而散后梁子就此结下,在阿根廷媒体看来这一切都是东道主在仗势欺人,靠不公正判罚赢了比赛。
    于是英格兰与阿根廷之间在足球上的恩怨就这样开始了。
    只是这并未算完,两家在后来又多了足球场之外可说更加血淋淋的仇恨。
    1981年年底,阿根廷的加尔铁里将军在经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后夺取了政权,上台不久他就开始秘密策划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以武力夺取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缓解国内经济政治危机。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最初对阿根廷的军事行动感到吃惊,但很快就派遣了一支海军特遣战斗群来对抗阿根廷海空军的进攻,皇家海军陆战队也加入了战斗,在一番激烈的争夺过后,英军夺回了马岛的控制权,战争就此结束,但是阿根廷至今仍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这场战争对双方的政治影响都是巨大的。
    阿根廷的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最后让军政府倒台了,而对于英国来说却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横扫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了1983年的普选。
    虽然这场战争中双方的伤亡并不是很大,在两国历史的长河里也很难称之为主要历史事件,却在两国历史上都占有了重要的一页,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尽管战争早已结束,但是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两个不同半球的国家,两个被大西洋隔开的民族就此在足球场内外都成了死对头,后来阿根廷与英格兰便经常被足球记者们描述成“不共戴天的仇人”。
    比如说同一场比赛,同一名球员,双方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阿根廷人说他“出色的要命”,而英格兰人收说他“差劲的要死”,这个他,就是迭戈马拉多纳。
    所有的赞扬与贬低其实都出现在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阿兹特克体育场阿根廷与英格兰之间进行的世界杯14比赛中,这是马岛战争之后,阿根廷与英格兰之间的又一场“战争”,战果众所周知,阿根廷队2比1获胜,马拉多纳“头”顶脚踢进了两个球。
    第一个进球是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当比赛进行到下半场第5分钟时,英格兰后卫霍奇在混战中把球钩向了自己头部上空,守门员希尔顿选择出击,可阿根廷队的马拉多纳却突然从人群中蹿出跃起,在希尔顿接到球之前用左手将球隐蔽地挡进了球网,接着没等裁判宣布进球他就奔跑起来与队友开始了庆祝。
    这下子把希尔顿给气坏了,他和众多英格兰球员一起围住裁判理论,可是主裁判最终坚持判这个进球有效。
    马拉多纳后来在他的自传《我是迭戈》中洋洋得意道什么上帝之手,那是迭戈之手!我喜欢这个进球,我感到我在掏英国人的钱包,特别是在马尔维纳斯战争之后!
    事后英国人当然不爽,纷纷咒骂马拉多纳是“骗子”、“爬虫”、“伪君子”,纷纷指责比赛的道德标准居然变成了欺骗艺术,欺骗居然已经成为足球运动的一部分。
    可是,如果要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询问阿根廷历史上或过去50年中哪一件事情最令他们感到自豪,恐怕绝大多数阿根廷人会选马拉多纳在这场比赛中攻进的第二个球了,即使英格兰人也得承认这粒入球堪称神迹。
    马拉多纳在己方半场得球后朝着英格兰防线长驱直入,连续奔跑盘带做假动作,使得一个个身材高大、块头几乎大他一倍的英格兰球员们晕头转向,犹如动作笨拙被击中的重量级拳击手一般纷纷倒地,马拉多纳却最终骗过门将希尔顿把球送入了空网!
    这就是著名的“连过五人”。
    阿根廷作家约翰卡林在《一尊神的没落》中说我们输掉了战争,但在足球比赛中却打的这帮龟孙子们落花流水,我们看到了马拉多纳是如何在球场上戏弄英国佬的,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球!
    看球君曰,南美作家果然魔幻现实主义,骂人毫不留情。
    英国人的反应倒是有比较绅士者,记者吉米伯恩斯在他的作品《上帝之手》中描述马拉多纳得球后把皮球紧紧地贴在他的脚边向前运行,皮球就像是粘在他的两脚之上,他快速地穿过英格兰队的半场,就像高山障碍滑雪运动员一样不费任何力气,不断前行,绕过一个又一个英格兰球员,然后潇洒地摆脱了希尔顿,把球送进网内,英格兰队员只能屏住呼吸,目瞪口呆地站在球场上不知所措。
    其实后来马拉多纳也终于承认了所谓“上帝之手”确实是他用手打进的一个球,但这个手球也让很多英格兰球迷一直不能释怀。
    总之,无论如何,两家这恩怨算是越来越深了,今日相遇自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正端的是冤家路窄你死我活,眼见的这一场火拼就要上演。
    这才是
    自古英阿恩怨深,
    温布利曾闹纠纷。
    马岛一战结仇恨,
    血债辈辈记在心。
    上帝之手惹争论,
    连挑五将惊世人!
    如今狭路逢此处,
    定是激战何多问?
    伴随着主裁判一声哨响,本届世界杯第八场18决赛开始了
    欲知后事且看下回
    小欧文奔袭扬名
    任意球经典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