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有多甜,醒了以后就有多失落,她很担心傅家那边的情况。
张氏察觉到女儿有心事,就问她怎么回事。
开始,李小妹还不说,后来实在挨不住了,她就悄悄的问张氏觉的傅登科怎么样?
张氏见过傅登科几面,长的还不错,就是家里太穷了。
李小妹却什么都不肯说了,一个劲的揉着手绢。
张氏没有白吃这么多年的米,立刻猜到了李小妹的想法。她第一个反应是不同意,现在李家有钱了,完全可以给李小妹找一个有钱的夫家。后来她仔细想了想,又觉的也还可以,甚至,是很合适。
李家之所以这么有钱,还不是傅折桂的功劳。有傅折桂在,傅家应该也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穷。况且,她心里一直有一件事让她特别烦恼,尤其最近,这件事在她心头越来越重。
那就是傅折桂之前说的那一席话,她说她不会偷着找别人,若是想的话,就会正大光明的。当时她不喜欢傅折桂,自然没把这些话放在心里,现在她生怕傅折桂走了,这些话就成了她的心病。
若是李小妹跟傅登科成了,傅家跟李家的关系就又进了一步,以后,她还怕什么呢?
第二天,张氏就拎上东西去傅家探病,若是有可能,她也会顺便探探傅家这边的口风。
正是四月天,“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阳光明媚,傅老秀才按照要求躺在外面的藤椅上晒太阳,而傅折桂等人作陪。
一个泥炉,一个茶壶,几杯浓茶,几人相谈甚欢。
这时,张氏来了,傅折桂有些意外,但还是起来迎接。
傅老秀才跟周氏根本不喜欢张氏,但看在傅折桂的面子上,还是招呼了她。
张氏坐下,朱寄云递给她一杯茶。
她一看那茶杯只有核桃大小,就暗道傅家人也太小气了,招呼人喝茶,就给这么小的一杯。
一路走来,她也确实渴了,就把那被茶一饮而尽。喝完,口齿生津,她就端着茶杯又要。
朱寄云又给她添满。
直到第三杯的时候,张氏有些不满的道:“每次只有这么一点,什么时候才能喝饱。”
李玉归都觉的脸红。他听朱先生提过,这种茶叫雀舌,是三皇子送给朱先生的,就这么一点比一大块黄金都贵,朱先生平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喝的,现在张氏却这么豪饮。
傅折桂也有点尴尬,她站起身,“娘这是渴了,我去给你拿一个大点的家伙。”
直接换了一个大碗,将小泥壶里的茶水全都倒在碗里,张氏这才喝了一个痛快,暗道还是媳妇知道疼人。
傅折桂抱歉的看了看朱寄云,她知道,她这是给谁准备的,可是现在却让张氏喝了个底朝天。
朱寄云一点也不在意,又去屋里拿茶叶,疼的朱秋鸿心里直哆嗦,他的好茶啊,不知道他不回京城,三皇子还会不会给他了。
又泡上一壶茶,张氏还没想好怎么说,朱秋鸿就谈起想在院子里种几棵芭蕉,夏天听雨打芭蕉的声音,也是一种享受。
傅折桂说不如种几棵葡萄,葡萄蜿蜒而上,夏天可以乘凉,秋天可以酿酒。
朱寄云很赞同,还吟了两句诗。
傅登科跟她心有灵犀,立刻念了下一句。
朱秋鸿拍手称妙。
……
开始张氏还能勉强听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后来,她完全懵了,她觉的,他们可能在针对她。
后来,她看出傅登科跟朱寄云的关系不简单,就更加生气了。傅登科怎么能这样,亏他还是一个读书人,竟然脚踏两条船。
李小妹也是一个傻的,喜欢谁不好,偏偏喜欢他。面上无光,心里憋屈,张氏也没在傅家吃午饭,留下东西就走了。
“折桂,你婆婆好像生气了。”周氏送走张氏,有些担忧的对傅折桂道。
傅折桂也很无奈,张氏是客人,朱家也是客人,张氏每次一开口,就没人接话,别人说话,她也插不上嘴,她能怎么办?难道要跟着张氏一起聊东家长西家短,把其它人视若无物?那样不是她尴尬死,就是其它人尴尬死。
“等我回去再好好跟她解释吧。”傅折桂叹气。
张氏回到家,李小妹立刻迎了上来。
张氏狠狠的瞪了她一眼,要不是她,她今天怎么会那么丢人。
李小妹的心立刻悬了起来。
到了屋里,张氏立刻怒道:“你就死了心吧,大字都不识一个,人家怎么会看上你。”她这既是在骂李小妹,又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识字就了不起吗,看把你们能的!
李小妹眼前一黑,差点没晕倒在地。
四月十二日,文王县突然被染成了白色。这一天,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天,在位四十年的景德皇帝驾鹤西去,三皇子曹宏明登基,年号景安。
按照朝廷规定,皇帝驾崩是国丧,三个月以内,整个景朝不得婚嫁,不得进行任何娱乐活动。
同时,新皇大赦天下,并决定在九月开恩科,招贤纳才。
大赦天下?杨老五等人不会被放出来吧!
开恩科,那是不是说,他们要赶紧撰写《新科考宝典》趁机大捞一笔?傅折桂还没反应过来,李家那边就传来消息,让她赶紧回去一趟,李家出事了。
李家今天真好似在做梦一般。早上,来了一伙官兵,他们说唐家犯了重罪,要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