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页
    国号锦安。
    第91章
    自从沈玦带兵出征后,文锦心就日日在家中管理家务,因为沈玦这次去把孟启元给带走了,沈韶媛就没了先生,又没法读书了。
    文锦心就把她给带在了身边,让她跟着自己学管家。
    一来是为了沈韶媛好,不仅能锻炼她的能力也能让她多和别人接触,文锦心发现她不是真的不懂,而是她自卑,害怕和别人接触害怕认识新鲜的事物。
    二来是文锦心自己心神不宁,希望能有个人在身边说说话,让她有事情做。
    她好像一空下来,就会想沈玦,总觉得这次出征会出事。
    秦琅也跟着沈玦一块去了,秦红缨就时不时的来王府串门,三个小姑娘别看一个比一个娇,却样样事情都料理的很好。
    李氏一开始还会担心她们有处理不了的事情,一段时间观察下来,也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安心的在她的小院里念经诵佛。
    这样安宁平静的日子过了半个月,直到传来消息,沈玦打了场漂亮的胜仗,把那群海寇打的连连败退,不敢在本朝海域内再生事。
    好消息像是一颗定心丸,不仅是文锦心高兴,全城的百姓都高兴的不行。
    人人口口相传沈玦是个大英雄,把他如何击退敌寇,杀入敌方战船之上砍下大将头颅的故事,讲了又讲。
    好像曾经那个纨绔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这个他们眼里的少年杀神,庇护着广州城。
    所有人都在高兴,唯独文锦心眼皮一直的跳,她也在笑,可眉眼中满是焦虑,她总觉得事情有些太过顺利了。
    果然,又过了几日后,一个噩耗传了回来。
    敌寇的残余之辈怨恨沈玦杀了他们的将军,在他回城之路上设伏,沈玦和亲随人马全军覆没,下落不明。
    沈岳晖是率先赶回城报消息的,知道此事赶紧的折回去,可已经于事无补。
    敌寇哪有通天的本事知道沈玦他们的行踪,当下就彻查此事,才发现朝廷派来的那位刺史,通敌卖国和敌寇勾结在一起,出卖了沈玦。
    消息传回广州城,全城之人哗然,文锦心更是听到消息就站不稳的昏迷了过去。
    等再醒来的时候,来不及悲痛,又传来了噩耗,沈剑青震怒出城在去寻沈玦的路上从马上摔了下来。
    此刻已经昏迷不醒的被人送了回来,一时之间整个王府都乱了。
    文锦心看着沈剑青,仿佛回到了那日她看到双亲遇害的情形,这个手法如出一辙。
    窦廉受不了折磨,承认了自己去过杭州,是替沈恒璘办差事,也承认当初害死文锦心双亲的就是沈恒璘。
    文知府太过清正廉明,发现了沈恒璘与官员贪污的事情,地方官员为了自己能持续的捞银子,沈恒璘为了得到地方官支持,就派了窦廉出马。
    这一次沈剑青受伤坠马,说是残留的敌寇余党,但那刺史是沈恒璘的人,到底是谁通敌叛国一清二楚。
    文锦心脑子一团乱,老太妃知道儿子受伤孙子下落不明,直接就病倒了。
    李氏是个小女人,平时处理府上的事情还行,让她面对这样的打击除了照顾老太妃,别的忙根本帮不上。
    一时之间整个镇南王府都乱套了,文锦心知道这个时候她不能倒下。
    而且她相信沈玦,他说过会平安回来的,就一定不会出事。
    文锦心大刀阔斧的把造谣生事之人全部教训了一遍送出府去,不管沈玦是不是真的出事了,她都不会倒下,她会替沈玦守好镇南王府。
    当初她重生的初衷也是如此,老太妃现在的身子很好,镇南王府也与前世不同,她要做的就是稳住这个家。
    然后,相信沈玦。
    可孔家却是无孔不入,他们得了沈恒璘的消息,又知道沈剑青出事了,如今沈玦也是生死难测,就打上了王府的主意。
    他要把之前受过的气给讨回来,顺便替沈恒璘完成他交代的任务,控制住广州城。
    沈恒璘可是暗示他了,若是差事办得好,以后镇南王府的位置就该是他的了。
    这可是他效忠新帝翻身的好机会,要干就干个大的。
    自从沈剑青出事后,孔知府就开始大肆的打压镇南王府的势力。
    不仅先是把所有沈剑青派系的人都给找了个理由给罢职了,更是四处挑事生事,等到王府的人反击,他就反咬一口。
    “真是太生气了,他居然反咬一口,说是镇南王府通敌卖国!”
    秦总兵坐在大堂气得直拍桌子,秦琅和沈玦一起自然同样的下落不明,他平日与镇南王府走的最近,现在也被拘在府里。
    孔知府打着沈恒璘代理朝政的旗子,就在广州城里作威作福,一开始只是扩张自己的势力,后来不知道是怎么想出诬陷镇南王府的方法。
    大肆的宣扬,说是沈玦与敌寇勾结在一起,他有通敌卖国的证据,至于沈玦失踪肯定是被刺史发现他的证据,杀人灭口,反被抓拿。
    也不知怎么回事,不过一两日的功夫,整个城里的风向就变了。
    文锦心就安抚秦总兵,“伯父不要担心,我相信表哥和秦三哥不会有事的,舅父的病情也已经转好,他们嚣张不了几时的。”
    秦总兵欲言又止,他觉得文锦心想的太简单了,他是知道一些朝局的人,要是沈恒璘真的登基。这个时候沈玦又出事,那镇南王府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