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页
    当然没有,想那王仁,眼里何曾有过自己这个妹妹?王熙凤也无话可回。
    刚开始贾宝玉对着黛玉服低做小,王夫人当然生气。她气的是黛玉已经定亲的人,还勾得宝玉心里眼里只有她一个。可是听了林嬷嬷的话,她更生气,这回气得是这个老奴,眼里忒没有主子。
    “林家倒是好门风。由着个奴才与主子对嘴。”王夫人看似一脸平和,可是话风却把林家整个扫了进去。
    黛玉咬了咬唇,她本不欲开口,可是二太太一句话将林家都说进去了,现在林家只有她一个人在,却是不能坠了名声。向着王夫人行了一礼:“二太太,林嬷嬷是我父亲留下的老人。她确实也代表了林家的门风。好在林嬷嬷向来知礼,懂进退,又是一片为主之心,还请二太太大原谅她这一回吧。”
    没等王夫人说话,黛玉又转向王熙凤,也是施了一礼:“今日是二奶奶的好日子。本来我是守孝之人,不该宴饮的。只是老太太疼二奶奶,定要姐妹齐全。二奶奶不嫌黛玉是不祥之身,请受黛玉一礼。贺二奶奶年年如今日,岁岁胜今朝。”
    说完对了老太太又行下礼去:“黛玉身子不适,先告退了。”也不等老太太说什么,已经带了林嬷嬷自去了。
    一屋子人没想到黛玉竟为了一个奴婢,不将老太太、二太太的话放在眼里,还提前退了场,一时静默难耐。就是在外头听见的丫头们,也都暗中咋舌:这位林姑娘,一向说她小性,还真是半点亏都不肯吃。
    珍珠却为黛玉日后有些担心,毕竟她还要在这个荣国府里至少呆上两年,若是如今就与老太太闹翻了,日子怕是不好过。不过若是刚才黛玉一点表示也没有,林嬷嬷定会将话传回李家,那可就是下半辈子不好过了。
    两年的不好过与半辈子不好过,换了珍珠也会选择下半辈子。荣国府在原著中是如何对黛玉的,她所知甚详。就算那时黛玉忍气吞声,不一样被搓磨得香消玉殒。还不如象现在这样,至少这些人再想动黛玉的时候,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本事说过她那张嘴。
    好好的一场生日,至此已经没有人能高兴得当没事人。就是一向有了姐姐忘记妹妹的贾宝玉,也还保持着刚才让林嬷嬷怼过的姿势,不知道自己刚才险些让黛玉名声尽毁。
    “老祖宗。”好半晌才回过神的贾宝玉,一脸委屈地向老太太求救:“林妹妹可是生我的气了?不如我去请林妹妹回来,姐妹们一起乐呵才好。”
    老太太无声地叹了口气,她也知道刚才宝玉的话,让人传出去不妥,而荣国府奴才们那张合不上的嘴,想不让这话传出去又不可能。可是黛玉如此不将自己放在眼里,又让她恼怒:“你妹妹刚才也说了,她身子不好,还是让她一个人静静地歇歇吧。你们姐妹也别去打扰她。”
    老太太这是要孤立黛玉了。
    屋子里都是人精,少不得从王熙凤起,一个个强打精神说笑,最好装得象黛玉主仆从来没有出现过。可是就算是再象,那也是装出来的,人人心里都知道不是真的,所以王熙凤这一次的生日,远没有原著中那样热闹,她也没有喝多,更没有回去换衣服顺便发现贾琏偷吃。
    生日宴结束得很早。
    回到屋里的迎春已经担心不已地问:“老太太不让我们打扰林妹妹,这可怎么办?”
    珍珠拦住了司棋,还是得让她们姑娘自己有个主意,总不能事事都是她们两个出点子,她们总有离开姑娘的那一天。
    迎春没有得到回应,求助地看向了珍珠:“珍珠,你与林妹妹一向关系好,不如你去看看她。老太太只说不让我们姐妹打扰,可没说不许你们探望。”
    第45章
    这个主意是目前最好的办法。珍珠脸上就带了些笑:“到底是姑娘有智谋,奴婢这就走上一糟。
    司棋笑道:“其实姑娘就是不说, 这丫头自己也得跑去。”
    迎春摇了摇头:“还是我吩咐她去妥当些。唉, 这个宝玉, 平日看着也是灵透的,怎么今天当着这么多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好在有林嬷嬷在,要不林妹妹可如何做人。”
    看吧,就是一向做木头的迎春,都能想到的问题, 可是老太太与二太太, 对这么重大的事儿不上心, 只关心他们的宝贝让一个老奴教训了。
    “珍珠快去吧。林妹妹不见得多伤心呢。你只对她说,清都处清, 公道自在人心。”迎春催珍珠快走。
    可是刚刚觉得迎春智商上线了的珍珠, 又觉得自己姑娘依然天真——刚才在老太太屋里还没看明白吗, 贾家的人多, 在座的除了贾家人就是朵家的亲戚,那人心也一定是向着贾宝玉的呀。
    对荣国府槽多无口的珍珠, 十分轻易地原谅了自己姑娘的不识时务。这些处她与姑娘真心以待, 除了主荣仆荣之外, 不也是因为姑娘这一份少见的善良。就象今天,明明老太太已经准备孤立黛玉了, 她还是要让珍珠去探望。又怕珍珠落了埋怨, 从不出头的人也一定要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说是自己派珍珠去的。
    带着对迎春的感激,珍珠来到了黛玉所住的院子。进了院门才发现,刚才自己与姑娘都想多了。人家黛玉这里一片安然,并没有出现得罪了当家人的惶惶不安。几个小丫头仍在廊下做针线,见珍珠来了,笑嘻喜地打招呼:“珍珠姐姐来了。”一面有人打帘子向内通报,一面又有人向茶水间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