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经赵姨娘几次哭诉,贾政也已经同意了让贾环过了年就回金陵:一般的童生试三年两次,要从二月的县试开始考起。而贾环这一年肯定是赶不上了。
不过在贾政看来,他的学业也不足以过童生试,让他早些回金陵,正好用一年的时间多读些书,参加下次的县试,把握还更大一些。至于赵姨娘说让赵国基陪着,也不过是她不放心跟着的人,贾政说了句“慈母多败儿”,也就允了。
第71章
也许是因为要过年,王夫人的事情多顾不上, 又可能是为了年节图个好兆头, 家里不好有病人。总之在过了小年之后, 贾环还是一天天好了起来,并且没有新的病情。
这就算是不错。贾环表示自己知足,赵姨娘也就放下了自己的不满。想着贾环可能一去两三年,少不得将精力多移到他身上些,张罗着给他做新衣裳,要新鲜吃食补身子。
贾环因要离京, 也觉得自己有好些事, 还得与赵家人说上一说。他生了这么长时间的病, 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去学里,跟着他的小厮们又不大将他这个主子放在心上, 所以就算是他出门, 小厮们也没有一个在外院侯着的, 也没有人跟着, 倒方便他行事。
于是他打着替赵姨娘送东西的旗号,很是往赵家走了几次, 已经说通了赵国基与他一起回金陵, 又将赵姨娘的私房渡了些去赵家——他不在府里, 赵姨娘又时不时地容易犯糊涂,手里没钱还能消停些。再说明知道荣国府会抄家, 这些东西留在府里也是便宜了那些抄家的人, 还不如拿去赵家, 做娘两个将来的退路。
赵家就算是出了府,可毕竟是荣国府几辈子的老人,还有些故旧在府里。前段日子贾环总没往他们家里去,他们不放心,也打听了些,知道了贾环生病之事。一面心里暗恨王夫人面慈心苦,一面觉得贾环让他们及时出府有先见之明,也就不把贾环只当是十来岁的孩子看,对他的话可谓言听计从。
因此贾环几次让赵家做事,他们都是言听计从,让将赵姨娘的私房置地就置地,让将首饰存起来就存起来,让多准备些他路上可能用上的丸药,也都在回春堂买回备好。
等赵家准备得差不多了,也就到了祭祖之时,贾环不好再出府,只在自己屋子里练字、背书。因他猫得老实,也就没有发生与莺儿掷色子,让一个丫头抢白之事,倒省了好些事非。
只是一日,他又抱了黛玉给他的那些书,出现在了潇湘馆里。还是雪雁接他进屋,紫鹃倒不知道哪儿去了。一问才知道,是黛玉给了假,让她回家与家人团聚一日。
贾环本是来时已经打听过的,可还当作是头一回知道,笑着对黛玉道:“林姐姐心善,对丫头们真好。”
因这日王夫人带了宝玉、王熙凤回王家吃年酒,而薛姨妈自然带了薛宝钗同去,黛玉自己一个在屋里正不自在。见贾环来了,也就与他说话打发时间:“不过是给她一日的假,也是她一年到头服侍我辛苦。这府里家去团聚的人多了,与心善不善什么相干。”
贾环就道:“别人放丫头回去为着是什么我不知道,可我就是知道林姐姐是心善才放她回去。”
黛玉让他说得一乐,也不计较。只问他:“我看你把书都抱了回来,可是都看完了?”
贾环就四处看了一下,发现只有雪雁在,才小声对黛玉道:“林姐姐看这个。”说着把林如海写的字帖递给她。
黛玉有些奇怪,这字帖她看了不止十次八次,今天贾环却仍让她看,难道有什么缘故不成?翻了几页,字还是原来的字,封面也保存的好好的,并无什么不妥之处,只好狐疑地看向贾环。
贾环将那字帖翻了过来,黛玉才发现那最后一页的封皮,竟是让水洇过,奇就奇在,水竟只洇了最外头,不曾将一整页都渗过来。
“环儿?”黛玉想到了一种可能,不确定地看向贾环。
贾环点了点头,从那页的最上头,掏出一页纸来:“林姐姐勿怪,我那日不小心将字帖放在桌子上时,没注意上面有水,将最后一页洇了。谁知拿起来一看,才发现这最后一页竟比别的都厚,里面竟有夹层。”
黛玉已经接过那页纸看了起来,也听不见贾环说得是什么,只定定盯着纸,半个字都吐不出来。贾环有些害怕,小声叫道:“林姐姐,林姐姐?”
就是雪雁也吓着了,声音里已经带了哭腔:“姑娘,你说句话,别吓我。”
黛玉这才双眼垂泪,嘴里叫了一声:“父亲。”原来手里那张纸,竟是林如海早早设了夹层,给黛玉的留书。只是那信已经好些年了,并不是林如海最后所书。信贾环也看过,不过是林如海初送黛玉进荣国府,嘱咐她爱惜身体之话。
“林姐姐,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我因为看这字帖后面有夹层,就把姐姐借我的书都看了看,也有几本的末页比别的书厚些。不过我自己并没敢动,知道今日府里人少,就给姐姐送了过来。”
黛玉就接过贾环递过来的那几本书,抚着书久久无话。还是雪雁说:“既然那字帖里面,老爷还嘱咐姑娘好生保重,也不知道这些书里,老爷有没有别的吩咐。”这几本可都是陪了林如海多年,最后因贾琏觉得不过是几本书,才落到黛玉手里。
所以不仅是贾环想到了,就是雪雁也在猜想,这几页纸里面,是不是有林如海对黛玉最后的嘱咐。黛玉本是七窍玲珑之人,贾环与雪雁想到的,她又如何想不到?只是想着老父病中,还费这样的心思,一时悲喜难辨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