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兴还想着在自己这个便宜外甥面前刷刷存在感,可是又想起刚才贾代善那恶狠狠地不死不休,只拍拍贾政的肩膀,让他好生读书,早日学有所成,就上马而去。
贾政觉得自己这位舅舅与初见时大不相同,可是也不敢去问父亲,只好重新回到自己院子,继续做自己磨墨的工作。
而让史兴这样一搅和,贾代善还真是找到了给贾赦写信的思路,那就是能实话实说的,全都给他说了,不过不能说的,比如说没给史兴看的那些东西,还是等着当面告诉他。或是从头到尾都不让他知道更好些?
能让贾代善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因为贾赦这半年多来,成长得挺快。虽然还没有达到上一世后期那样,能为贾母撑起外面之事的程度,可是比起原来让老国公夫人教得只知道怎么玩乐,是强得太多了。
按贾赦信中所说,他这一路上可是帮了贾敬的大忙了。因为贾敬虽然是孝子,还是重孝,可是宁荣两府国公府的招牌不是白挂的不说,还有贾代善这个不掺假的国公爷在。而人家贾代化,那可也是救驾而亡不说,还是礼部主办葬礼。
有这样几重原因,沿路不说贾代化与贾代善的旧部、沿途的驻军,就是民政上的官儿员们,也得设个路祭、搭个挽帐什么的。又因贾敬是全家一起回金陵,所以他在接待那些拜祭的官员、故旧之时,检查船只是否安全、安排下人补充补给、给贾代化夫人寻医问药之类的琐事,都是贾赦来完成的。
如此一路下来,按贾赦自己所说,那待人接物、对市面行情的了解还有对下人的掌控能力,增长速度之快,就连贾代善给他那几个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让贾赦与贾敬一起回金陵,又已经确定下来这府里的爵位将由贾赦承继,那贾代善自是不会让他以身犯险。当然这样说有一点严重,不过他还是把自己的亲卫里得力之人给贾赦带了十个过去,免得他回南了无人可用——毕竟他们除了让贾代化入土为安,可还有整顿族人这个任务呢。
亲卫们也有人送信过来,可以证明贾赦的信里虽然有些自吹之嫌,可那些事儿还真是他带着贾珍做的。这也让贾代善有些吃惊,看来同人文里说贾赦与贾珍交好,也不是空穴来风。
等贾赦的信里写到回到金陵的事时,贾代善从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得出来,这货一定是放飞了自我:他刚一下船,就给了金陵的族人一个下马威。
也是那些族人太过于拿大,以为贾赦只是个白身,并非贾代善亲至,而那贾敬又是丧主,他父亲下葬还得这些族人捧场。就有那仗着年高的、辈分大的,没有亲到岸边来接贾代化的灵柩,只派了自己家里重要的子弟守在岸边。
那金陵的官府督、抚、镇三大衙门人到得却十分齐全,还都一个个敛声闭气地态度恭敬非常。可是官府的人能和贾家的族人相比吗?贾代化可是上一任的族长,他的丧事,那是整个贾家族人的大事,看到岸上的小猫三两只,贾敬与贾赦的脸都不好看。
等贾敬去与官府的人应酬之际,贾赦就让跟着他来的人,把今日到场人的名字一一记了下来,然后直接对着来人说:“你们还能记得来接族长,也算是知礼的,不错。日后还可为贾家族人。”
这下子来的人都白了脸。若是全家出动的还好说,那些只是让家里长辈派过来的、辈份小的,就想着向贾赦分辨一下,说是家里的老人也想来,可是却因为上了年纪,有病痛在身,不能到场之类的话。因为贾赦刚才说的那话实在是太过阴损了些:来的人可为贾家族人,不来的也就让他给排除在族人之外了。
这些人在金陵所以能做威作福,可不全仗着身后有宁荣两府支撑着?现在贾赦不想再认他们,边上又有官府的人在,说不得这消息一会儿就能传遍金陵的大街小巷。这样的后果,不是没有官身的贾家族人能受得起的。
只是贾赦听了那些人一个个地卖惨,说得自己家的老人好象有今天没明日一样,一点也不为所动,只告诉他们:“当日我父亲与伯父一同救驾,昏迷了一天一夜。可是他老人家一醒过来,直接让人抬着去给伯父守灵,直到伯父发引为止。”
得了,这些人同时闭上了嘴。不闭嘴还能怎么样?他们家里那些没来的人,还能比贾代善当日所受的伤都严重?!他们还能比贾代善还尊贵?!
想明白的族人,就想着让人回家把自己家里的长辈叫过来,下人们刚想动地方,就被贾赦带过去的人给喝止了:“好胆大的奴才,爷们都在为族长跪守,你们不仅毫不悲切,反而想着躲懒,是谁家的奴才,还不快些发卖了事,免得将来把主子都勾引坏了。”
于是等那些官府之人退去,贾家的族人带着奴才,有一个算一个地都跪在岸边不敢动弹。贾赦接了贾敬,重给灵柩上香烧纸,这才哀乐齐奏,请灵归家。理也不理那些哭得一个个如死了亲爹的族人。
贾赦在信里得意地写道,贾敬还觉得自己这样做会引得族人不满,怕耽误了贾代化入土之事。“那些怂货哪个敢!”这就是贾赦信里的原话,一点也不担心贾代善看了信之后骂他自作主张,还有不敬老。
贾代善还真没有怪罪贾赦之意。从来他都觉得金陵的族人,有出息不拖后腿的几近于无。再说这些人与两府的关系也实在是远了些,真正亲近的当年就已经随了老国公们进京居住。所以贾赦如此整治他们,若是能让这些人心生反感,自请分宗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