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开门的时候,珍珠的脸上就含了笑意。越发显得她肤白脸润,凭添了几分神彩,让人看着只觉可亲。敲门的李森,就不可避免地看呆了。他倒不是真没见过世面之人,在铺子里也迎来送往,只是那些人的气度,如何能与荣国府熏陶出来的珍珠相比,可不就心里暗暗惦记上了。
见是李森,珍珠也是一愣,想着人家莫不是来讨茶具的。自己更是未语先笑:“真是对不住,原该我们先把那茶具给李公子送回去的,只是那下人出去采买东西去了,一时不周,公子勿怪。”
听说那仆人出去买东西了,李森就是一喜:“我来就是有些话要与姑娘说,那人去买东西的话,再好不过了。”
珍珠听了李森的话就是一呆——实在是这样的话,太容易引起人的岐义了。李森也觉得自己说话不妥,又怕那仆人回来得快,不能及时提醒姑娘,下次还不知道姑娘又让他怎么骗了,急忙向自己怀里一掏,摸出了一封银子:
“这是二两五分银子,还给姑娘。”李森将那银子递了过来。
珍珠如何无缘无故地收一个陌生人的银子,她退后一步:“李公子这话是从何说起。”
李森就道:“姑娘那一家俱,我爹买进时只花了二两银子。当时不知道姑娘是一个胡同的邻居,所以多收了姑娘银子。”
原来是这么回事。也是珍珠不知道这朝代的行情,只看是实木的家俱,就觉得应该值些银子。却忘记了,在这个时代,就没有不是实木的家俱。加之人工价低,看着一堂家俱不少,还真不值多少,何况还是旧的。
只是货已经过手,当时也是你情我愿的,珍珠只想着下次自己注意就是了,还是不肯收下那银子:“公子言重了。贵府做的是买卖,低买高卖自然是天经地义之事,没有说为了是邻居就白帮忙的道理。”
一席话说得李森无言,心中更是觉得这位姑娘明理。越不能让她吃了亏,看那仆人并无踪影,才说道:“姑娘跟着的那人,以后还是不用他一起出门的好。”
刚才珍珠已经起了疑,这回李森一说,更是明白了十成十,不过还是对眼前这位十分感激:人家做得是买卖,觉得你是邻居不想多赚你的钱,又想着提醒你仆人并不可靠,算得上是古道热肠了。
于是她郑重向李森道谢,感谢他的提醒。可是那银子,是万万不能收的。李森无法,只好将自己的私房银子收了起来,又忙忙地回了自己家中。他自觉做得隐秘,不想却全落到了自己老娘眼里。
“森子,你刚才可是去找那个花姑娘了?”李母来到自己儿子屋里,开门见山地问了出来。
李森脸就是一红:“娘。”
李母只是点了点他:“你可是看中了那位姑娘?”
对着自己的老娘,李森还是敢说的:“我觉得那位姑娘自己是个有本事的,小小年纪就能自己置下产业。再说看她行事,也不是那轻浮的,说话也明理。”
这事儿还没个眉目,自己儿子就如此夸奖上了,让李母心里不由得有些发酸。可是儿子也不小了,那姑娘看来是个手里有的,错过了倒也可惜。于是她道:“可惜那姑娘是荣国府里当差的。咱们也认得一二个他们府里的管事,听说那府里的人,都不想赎身。”
这可还真是个难题。李森想了想问他娘:“娘说咱们家里也认识荣国府里的管事?”
他娘就叹了一声:“咱们纵是认识,也不过是在外头说得好听罢了,怕是在那府里上不得台面。可是就是这样的人,咱们看着也如天外之人了,行事不是咱们这样人家能比的。”
原来京中好些平民之家,并不以娶大户人家婢女为耻。盖因这样大家出来的婢女,见识不差,手里也常有积蓄,又与原主人有着些许情分,旧主也能对她们照抚一二。所以李母想得自己心头火热,又暗恨没有门路立时就与那姑娘说定。
正踌躇之间,门口有人叫门:“李家婶子在家吗?”
此时李母已经给珍珠开了门,就见人家姑娘手里提了他家的茶具,而那仆人跟在后头,捧着四色礼物。珍珠笑盈盈地说道:“两次来家里,两次都麻烦了李婶子。实在过意不去,几样小点心,还请李婶子别嫌弃。”
李母只觉珍珠行事大方,越看越爱,嘴上不停说着:“不过是说两句话的事,姑娘太客气了。”
珍珠倒不知道李家母子的想头,只说:“上次婶子就提醒过我,要上保长家里拜望一下。只是当日匆忙没来得及,还请婶子指点一下,这保长家里在何处,我今日也该去拜访一下才好。”
李母见珍珠将她的话记在了心上,更觉脸上有光,想了想道:“你一个人上门怕是不便,还是我同你走上这一趟吧。”也不管珍珠如何推辞,只管与珍珠一起出门。
等珍珠拜望了保长,辞了李母后,才带着巧云家里的仆人回了她家里。四处无人,她只悄悄向巧云说了一声:“你家里这个人,还是别让他出门办事的好。”
巧云一家都是靠着荣国府里起家的,对着这些事情正是心知肚明,听珍珠这样一说,自会料理不提。
只珍珠这次之后,竟有两三个月再没出现在桃林胡同。没别有原因,一件与原著不同的事:迎春竟真与镇国公府上的庶子定了亲。一件与原著相同的事:宁国府里的小蓉大奶奶,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