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7页
    “坚持住,都是为了工作。”林子轩同情道。
    对于这部《京城人在纽约》,冯小刚付出的心血比林子轩要多,机会难得。
    正如他说的那样,林子轩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他都三十多岁了,再不拼一把就晚了,姜文是他选的演员,也适合这个角色。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奉陪到底呗,谁怕谁啊。
    于是,在友谊宾馆的房间里,经常听到他们两人的争吵声,好在他们只是就事论事,吵完之后也就算了,没闹出什么矛盾来,林子轩也会从中调解。
    好作品都是争吵出来的,林子轩只好这么安慰自己。
    这也说明这时候的演员不敷衍,抠细节,想把戏演好,只有这么认真的态度才能把人物演活,不浮夸,不做作。
    这是作为演员的基本素养。
    在过年前的这段时间,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退居二线的领导人从京城出发一路向南,一直到了花城,在花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改革开放的讲话。
    华国的百姓们还不怎么清楚,不过在官场上已经引起了震动。
    小年夜,林子轩和慕姗姗回到慕姗姗家里,陪慕致远和李虹吃饭,这是俩人商量好的,腊八节在林子轩家吃饭,小年夜就要在慕姗姗家吃饭。
    下一年轮换过来,不能厚此薄彼。
    至于今年过年,两家人都不愿意去春晚现场,还是在家里看电视舒服。
    到时候林子轩会带着林晓玲去看春晚,第二天再把妹妹送回家。
    “这一次总算是心里安稳了。”吃过饭,闲聊的时候,慕致远感叹道。
    南方谈话的事情还没有大篇幅的报道,只是官场上早已传开了,搞媒体的也知道个大概,尤其是在华国电视台内部,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等着上面下达指示,就开始大力宣传。
    慕致远是改革派,自然乐于见到这种情况,有了这次谈话,以后的工作好做多了。
    “沪城是下一个试点,今后沪城周边地区要发展起来了。”林子轩附和道。
    “确实是这样,等过些天你把《活着》那篇小说投给沪城的《百花》杂志,我和那家杂志社的社长见过几面,是个有担当的人物。”慕致远评价道。
    林子轩点了点头,他知道《百花》杂志。
    《百花》是华国一本具有极高影响力的纯文学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由华国文坛的泰斗级人物李老先生于1957年创办,目前的社长是李老的女儿李琳琳。
    由于李老在文坛的超然地位,这本文学杂志经常刊登一些思想大胆的小说。
    即便审查上有问题,看在李老的面子上也就放过去了,不少先锋派小说家都把《百花》当成他们发表小说的阵地。
    既然慕致远这么说,就表示《活着》在《百花》杂志上发表没问题了。
    回去的路上,林子轩和慕姗姗随意的聊着。
    “冯哥和姜哥还在吵呢?”慕姗姗好奇道,“以前看电影,就觉得姜哥不像是个知识分子,倒是有点匪气,这脾气可够倔的。”
    “他就是掌控的欲望太强,总想着什么事都按照他的意思来。”林子轩断定道,“你等着瞧吧,他以后铁定当导演,要不然会憋死他。”
    “他们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你们这剧组有的烦了。”慕姗姗摇头道。
    “我要找个能和他演对手戏的女演员,不然镇不住他。”林子轩决定道。
    这是他和冯小刚的一致意见,必须找一个气场同样强大的女演员才行,否则整部戏就会成为姜文一个人的表演,就会失去平衡。
    好的表演是两个演员互相的激发,而不是一个对另一个的碾压。
    “咱们国家出名的女演员都往外国跑,你也只能到外国找了。”慕姗姗说笑道。
    这是华国电影圈的现状,在出国潮的带动下,女演员成了出国大军中的一员,只要在国内出名了,就想着朝国际上闯荡。
    正当林子轩和冯小刚为女演员发愁的时候,有人敲门,走进来的是一位俏丽妩媚的少妇。
    “我叫王姬,我十分想演阿春,我认为我有能力演好她。”少妇自信十足地说道。
    王姬原本是京城话剧院的一名话剧演员,后来拍摄了多部电视剧。
    在出国潮的带动下,她于1987年前往美国闯荡,先在肯塔基大学附属的一所语言培训中心学习英文,经过一番周折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世界艺术和文化专业学习。
    在此期间,她一度生活窘迫,只能依靠打工度日。
    她这次回京城过年,在圈子里听到有一部要到美国拍摄的电视剧,讲的正是在国外生活的故事,她觉得以自己的经历完全能够演好。
    第九十九章 试镜
    气场这个东西没有形状,摸不着,却真实存在。
    它是一个人通过言谈举止所散发出的一种个人魅力,这种魅力能够影响到周边的人。
    前来面试的演员不少,有的给人毛糙的感觉,有的让人觉得沉稳,还有的羞怯或者泼辣。
    王姬从进门到说话,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自信,我说我能演好我就能演好。
    这种自信影响到林子轩和冯小刚,让他们不由自主的认同王姬的话。
    这就是一种强大的气场,这需要有一定的修养和生活阅历,否则产生不了这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