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制作电视剧的国有单位一直保持着盈利的状态,有超过四千万的资产,手里有多部优秀电视剧的版权,还有一座大型的影视基地。
有了这家资本雄厚的单位做后盾,即便好梦公司暂时出了问题,也能东山再起。
还有林子轩等人在这几年内建立的关系网,这些都是好梦公司的隐形资产。
只有和好梦公司有过密切合作的人才能弄清楚其中的脉络,于东就是这样的人。
在京影厂,于东的确被韩三平看重,是最年轻的副科长。
可他上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作为一名副科长,只相当于最底一层的管理人员,上面还有科长、主任、副厂长等人。
国有企业的体制束缚了个人的发挥,感觉一点都不自由。
还有就是个人待遇的问题,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能支持他上电影学院已经不错了,没有余力提供更多的帮助,他只能靠自己。
在京影厂上班拿的是死工资,跑宣发是一个四处求人的活,捞不到多少好处,只能从民营影视公司身上吃点回扣。
作为年轻人,于东想要过上好日子,有自己的房子,不用住在单位宿舍,有自己的车子,在女孩子面前有面子。
林子轩开出的条件不错,能够管理一家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比在京影厂上班更有前途。
何况,好梦公司明年拍的是文艺片,走的是国际发行路线,于东对国外的市场很有兴趣。
经过慎重的考虑,他答应了林子轩,准备年后来好梦公司上班。
于东想从京影厂辞职,需要得到韩三平的批准。
韩三平一向鼓励年轻人出去闯闯,那是因为京影厂的人员太多了,厂子里没有那么多的片子可拍,很多人光拿工资不干活。
于东的辞职出乎他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相对于国有电影制片厂,民营影视公司更有前景,关键是能改善自身的生活。
韩三平只能感慨没能力的人赖在厂子里混日子,有能力的人一个个的都离职了。
不过他对于东到好梦公司上班这件事略微不满,原本他想挖林子轩的墙角,把冯小刚和葛优招过来,没想到先被林子轩挖了墙角。
好在韩老板是个有大局观的人,不会真的因为这件事和林子轩闹僵。
这毕竟是于东自己的选择,没什么好说的。
再说了,那样做显得他太没气度,只是发发脾气,灌林子轩几杯酒在所难免。
林子轩琢磨着不会有什么事儿,当然,这件事他做的有点不地道,等下赔罪就是了。
能在酒桌上解决的事情就不算是大事。
等到客人来齐,在庆功宴开始前,他们三人要说几句话,为了庆祝好梦公司成立三周年。
林子轩站在台上回顾了好梦公司这三年的发展历程,提到了几年前,三人决定开一家影视公司的时候,那时候上面的政策还没有放开,他们只是空想而已。
“我们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电影行业的环境比过去要好,希望以后会更好,这个行业越来越繁荣。”林子轩总结道。
冯小刚说起了当初给公司起名字时候的故事,电影是一个造梦的艺术。
“我想给观众制造的是好梦,无论是拍娱乐片还是文艺片,都是如此。”冯小刚发言道。
“我希望这场好梦会一直做下去,永远都不要醒过来。”葛优补充道。
三人的这番话无疑粉碎了不合的传言,好梦公司还将继续下去。
第三百五十四章 各怀心思
看着站在台上的三个人,下面的众人各怀心思。
六年前,这三人还处在圈子里的底层,默默无闻,他们从电视剧起家,一路走到现在。
虽然还没有国有电影制片厂的深厚底蕴,但已经崭露头角,足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像这种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影视公司,总局想必会采取扶植的政策,正如林子轩说的那样,他们遇到了好时候。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是最好的时代,是因为政策放宽了,创作环境更自由了,各种类型的影片都可以做出尝试,不像以前只有主旋律影片和文艺电影。
最坏的时代是指电影市场的全球化,好莱坞大片来袭,让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差距。
好梦公司的三部影片接连取得了票房成功,虽然还无法和好莱坞大片相比,但总算是看到了希望,这种具有创作能力的公司或许才是国产电影的方向。
不少影视公司的老板都在思考林子轩等人的成功模式,以便复制借鉴。
作为和好梦公司关系密切的人员,王钟军很早就开始研究,当其他人在分析冯小刚和葛优这对组合创造的票房神话时,他注意到林子轩才是其中的核心。
从拍电视剧的时候就是如此,几乎每一个项目都是由林子轩推动和策划。
在王钟军看来,林子轩对于市场有极为敏锐的触觉,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影视剧。
正是由于林子轩在后面的全力推动,这家公司才能如此快速的发展,从当初十万元的注册资金到现在超过千万的总资产,只用了三年时间。
王钟军听说好梦公司要请一位管理人员,他犹豫过,要不要加入到好梦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