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38页
    但是他们是农垦军啊,他们的任务就是保证粮食生产供应,粮食是他们的第一任务和天职所在。所以,他只能这么做。
    说到底,还是超自然战士太少了!
    要是拥有一批超自然战士的话,那么那些围墙缺口的形势不至于这么糟糕,而两个吸血鬼就想毁掉一个大粮仓也基本上不可能。
    不停地调兵遣将,几乎把能用上的兵力全都用上了。西缺口终于被丧尸狂潮给攻破了,但关键时候清仓基地城的那个营的援军死死的抵挡住。虽然没有了防线的便利,但他们依靠一条小河死死的坚持。
    而在十几分钟之后,丧尸大军的背后出现了一支军队——苍梧基地城的那个机械化步兵旅!
    这个旅虽然耽误了点时间,但是最前面的一个营加速赶了过来,对剩余七八千丧尸展开了猛攻,也和保留区内的战士配合形成了夹击之势。
    虽然只是一个营,但却彻底打乱了这些丧尸,也无意间打掉了隐藏在丧尸群之中的驭尸者队伍,这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当那个步兵旅主力过来的时候,这场战斗总算没了悬念。
    但是,两个纵火的吸血鬼跑了,而且这次晚稻收成也损失过半。另外重要的一点,战士们死亡超过了两千人,可谓是一场惨重的损失。
    只不过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对方真正的目的地却不在这里!
    今夜35保留区的大战,只是军国盟声东击西战术的一部分。他们的真正攻击目标,是被抽调走一个旅、里面住着两千多万居民的苍梧基地城!
    第740章 怪物来袭
    就在那个机械化步兵旅抵达保留区的同时,苍梧基地城外却来了一批更加可怕的丧尸!
    这群丧尸几乎可以说是铺天盖地,黑压压得仿佛决堤的洪水,直扑苍梧基地城的南城墙。
    没人能在黑夜之中估算出它的数量,只有军国盟能告诉你——四十万丧尸大军!
    单是这一个方向的丧尸,数量竟然达到了四十万之巨,简直骇人听闻。苍梧基地城内的居民若是听到这个数字,恐怕会惊恐地弃城而逃吧?
    但是这还不全部,因为这只是丧尸军团的主力中路。因为在左右两路的丘陵地带上,还各有五六万丧尸正疯狂扑杀!
    可以说,左右两路都已经算是袭扰般的“小动作”了,但是数量依旧达到了攻击保留区丧尸数量的三倍,可以想像苍梧基地城现在究竟面临何等恐怖的压力。
    战斗瞬间打响了,苍梧基地城里的驻防第十七集团军也马上向战区兵团总部汇报,要求紧急支援。同时要求调回自己的那个步兵旅——自己都遭遇这种可怕的灾厄了,哪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啊。
    但是兵团总部也告诉他们——那个步兵旅已经投入战斗,而且即将取胜,此时实在不宜马上收回。顶多半个小时之后就能取得保留区那边的战斗胜利,到时候再让那个旅从速返回。
    另外,兵团还将从北部抽调所有可能的空中力量,运输尽可能多的军队支援过去,总体援兵数量估计能达到三千人。
    “三千人够干什么的,对方只怕三十万都不止!”十七集团军的军长咆哮了,“真不行的话,我建议上级马上使用战术核弹,马上!”
    但是上头拒绝了。不是不舍的使用,而是咱们发现丧尸实在太晚了!哪怕是小当量的战术核弹也是军方最高层统一管理的,不可能交给每个基地城随便使用。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就算确定要使用,从装载到投掷再到击中目标,总得有个二三十分钟吧。
    但是现在丧尸已经接近了城墙,二三十分钟之后,你炸谁呢?是用这种核弹炸丧尸呢,还是用它轰击基地城?
    “但是我们回派空军过去,以空中优势打击这些混蛋!”上级坚定支持,“燃烧弹、炸弹之母之类的武器都会尽可能运输过去,武装直升机大队也会实施空中扫射,但是需要一点点时间,在此期间你们十七集团军请务必坚持!务必坚持!”
    “是!”这位军长也是没辙了,毕竟上级已经仁至义尽。但是,他最终还是忍不住建议:“首长,这是个血淋淋的教训啊!我建议战斗结束之后,我们必须做好对基地城外的常态化巡查,至少三天一次。若是那样,咱们早就可以发现这些异常动向了!”
    是啊,好几十万丧尸聚集,没有一个星期的驱赶按说是做不到的。要是每三天一次巡查,哪还能让他们得逞。
    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但上级还是承认了在这上面的疏忽,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资源太过于紧张,大家的小家子气惹出了大麻烦。
    ……
    上头的各种援军还得等,最快的空中支援也得等半个小时。很显然军国盟的行动很周密,就是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因此在这个最艰难的半小时里,苍梧基地城的守军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
    只不过对方的冲击太恐怖,而且是三面进攻,所以十七集团军无法撤防其余方向的部队,只能分散兵力全面阻击。
    而当最后一面,也就是北面也出现了两万丧尸攻城的时候,问题就更麻烦了。原来最后这一面不是没有丧尸,只是因为刚才始终处在驱逐赶路的过程之中,所以发动攻击也就晚了点。
    这么一来,北面的城墙上也至少要保留一个旅的兵力,否则极有可能出现闪失。当然,城内的战斗人员数量也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