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45页
    周夏没好气地道。
    “导演,重点不是这个吧。”
    “那重点是什么?”周夏下意识问道。
    “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詹妮弗见周夏不解风情,耸耸肩,摇摇头离开了。
    重点是好好谈谈嘛……
    周夏看着大表姐离去的背影,这才明白了她的意思,摸摸鼻子,不禁感觉有些惋惜。
    为了角色瘦身剪发、染发后的大表姐,像变了个人,更漂亮了,也多了以前没有的气质,两人还真没机会好好交流过。
    不过以后应该还有机会。
    周夏不再多想这个事情,往车上走去,准备赶往下一个片场。
    关于增加激情戏,其实前后经过好几次讨论。
    两个女演员签合同前早就答应了,但是准备角色期间,了解过原著后,电影开机后,又都找周夏谈话,希望修改尺度或者删掉那段戏。
    最终还是在周夏坚持说服下,她们才不再有意见。
    因此对周夏刚才的话才那么敏感。
    原著《盐的代价》号称“文学史上第一部女同小说”,整个故事很纯情,没有什么情欲的描写。
    作者是美国著名犯罪小说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她当时新书写成未出版,沮丧和缺钱之下,到曼哈顿一家百货公司担任售货小姐。
    某天上午,她遇到一位身穿皮草的金发美丽中年女人,然后迸发灵感创作了这部小说。
    作者本人和“卡罗尔”的原型也没有更多的交集。
    整个故事都是作者因为两人当时“一见钟情般的对视”,然后在当晚从曼哈顿回郊区住所的火车上,花了不到两个小时构思出来的。
    后续她又通过日记、情书的方式,填充进去了具体的内容,三年后完成并出版了这本意识大于情节的小说。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见钟情的邂逅,一份隐秘爱恋的开始。
    这部小说的过人之处就是细腻情感和一些个人内心感受无比精彩的描写。
    “我觉得我爱上你了,也觉得现在应该是春天了。我希望阳光照在我头上,像音乐一样跳动。我觉得像贝多芬的太阳,像德彪西的风,像斯特拉文斯基的鸟鸣,可是一切的节奏都是我自己的。”
    类似这种个人感受的描写充斥整部小说。
    涓涓细流般的美丽文字,使得整个文体像是一个半遮半掩的童话,一首朦胧羞涩的幻想曲。
    因此深得书迷喜欢,小说出版几十年来,数次印刷都是脱销。
    但这种文字、内心描写多的小说,在改编成影视剧的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有很多损耗。
    一些内心感受的描写,不太好拍摄在电影中展示出来。
    只能通过镜头语言,让画面和场景的氛围烘托,再用演员的微表情和情绪表演来适当传达。
    一些无法忽视的重要描述和表达,则需要通过信件、情书,内心独白来展现。
    免得观众无法明白角色的行为和内心。
    因此两个主角见面、谈话、相处等场景,会拍摄的十分诗情画意,画面十分的美。
    刚才这场商场的戏,其实画面风格还没有那么明显,后续两人相处会拍摄的更美。
    这才是周夏本来的意思,结果导致两人误解他是关注那场激情戏。
    ……
    转眼又是十天过去,拍摄比周夏预料的还要顺利。
    开机18天,从目前的拍摄进度来看,完成了21天的工作量。
    照此下去,50天左右就能拍摄完这部电影,比原定计划缩短一个礼拜。
    对于这个情况,周夏感到十分欣喜。
    他不会单纯的去强调什么慢工出细活,简单愚笨的认为,一部电影花费的时间越长,拍的质量就更高。
    更何况他拍摄的这部电影,有原电影参考,自然会节省一些时间,不用去拍摄一些无用素材。
    一天的拍摄结束,剪完当天的物料,已经晚上九点多了。
    周夏犹豫着要不要去见雨菲。
    明天雨菲回国了,他如果今晚不去陪陪她,给她送行有些说不过去。
    在这边拍戏,基本不加班,雨菲也知道他十点前基本会完成当天的剪辑,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
    但是这些天因为雅雅的关系,他根本没有去看过雨菲。
    有时借口太忙回不去,住在片场附近的酒店,雨菲才会过来陪他。
    这还是电影开机后,雅雅对周夏盯得没那么紧了,他才偶尔晚上不回去,两人才有机会见面。
    说起来这个情况,还是周夏惹出来的。
    雅雅有孕在身,临产期越来越近,心情经常会很烦躁,脾气也变差了。
    周夏忽视了这点,跟她说了雨菲在这边。
    结果,这个事情就刺激到了雅雅脆弱的神经。
    雅雅当时挂了电话后,一整天都没接到周夏解释的电话。
    她越想越气,越想越多,认为周夏眼里没有她和孩子,不懂得尊重人,气的肚子疼,还惊动了家庭医生。
    等到周夏回去,她更是直接摊牌,要跟周夏断绝关系,回国自己生孩子养大。
    周夏真是吓了一跳。
    收到家庭医生叮嘱,让他不要惹雅雅生气的信息,知道当天的情况后,这才明白事情有点大。
    这个时候孕妇心情不好,生怒、情绪紧张,很容易导致早产,危及妈妈和孩子两个人的安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