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0页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海湾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德国,早就被美
    国看作是二等盟友。因此,富有的德国只能再拿钱。德国政府发言人说:
    这笔捐助是德国同美国团结一致的一个明显迹象。但是根据民意测验,
    80%的德国人希望停火,担心再次被卷入战争漩涡。
    许多德国人认为,美国太霸道,太喜欢战争。在德国,反战游行最多。
    许多反战游行者举的标语是:再也不要战争了!这多少反映了今天德国
    的社会意识。
    在德国颇有影响的《世界报》曾在一篇社论中说,德国社会中的青年人
    总是这样被教育的,即军事防务是不必要的,美国应负责镇压世界上一切邪
    恶势力。1990年冷战的结束,对绝大多数德国人来说,最大的轻松不是柏林
    墙倒了,不是阎家团聚,而是德国再也不会成为潜在的战场了。慕尼黑一家
    大报说,绝大多数德国人真正想要的是自由致富、被人尊敬和不被打扰。
    德国要不要变成一个世界大国呢?一次民意测验这样问道。不,
    我们应当置身于国际冲突之外。居然有75%的被调查者是这样回答的。你
    认为谁应是德国今后效仿的楷模国家呢?是美国吗?只有很可怜的2%的
    人同意。是日本吗?也只不过是10%的人同意,那是谁呢?有50%的人列出
    了瑞士,其次是瑞典。德国人反美,但对自己国家的公司帮助伊拉克制造毒
    气,却很少有人提出抗议。因为那是在做生意。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况就更复杂了。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
    家底最富的国家之一,而且日本政府也想做世界政治大国。但海湾战争却使
    世人发现,许多日本人仍然更愿意经济上富足,而不主张日本做政治上的巨
    人。1月24日,当日本政府宣布再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追加90亿美元
    的援助时,日本朝野顿时闹翻了天。有个日本议员竟不顾礼貌,向海部首相
    扔鞋子,一时传为日本的头号政治新闻。
    众所周知,日本的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其中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
    一旦科威特沦于伊拉克之手,将意味着石油价格大幅度地上涨。日本对于这
    一点比别人更为敏感。
    海湾危机一爆发,日本就立即加入了反伊联盟,除了从道义上谴责伊拉
    克之外,还一度想派遣日本自卫队参加海湾的多国部队。1990年8月中旬,
    美国正式向日本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向中东派遣工作人员;二是增加负担
    驻日美军的经费;三是研究部署预警机构。美国认为:美国出兵海湾,受
    益最大的是日本。
    实际上,即使没有美国的要求,日本也有出兵中东的考虑。当然,这种
    考虑首先是基于日本自身的利益。战后45年,日本已从战败国发展成为世界
    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经济大国之一。日本国内有一些人,早已不满足于现状,
    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跻身于世界政治和军事大国之列。海湾危机似乎为他们
    提供了这种机会。海湾危机确实损害了日本的经济利益,而出兵中东,又恰
    恰是日本重振军备的绝好时机,这似乎可以看成是日本迈向政治和军事大国
    目标的第一步。
    然而,日本并没有马上答应美国的要求。因为这里遇到了一个似乎难以
    解决的技术问题。战后日本的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得向领土以
    外派遣军队。8月26日。日本外相中山太郎代表日本政府发表讲话,说为
    了对维护国际和平做出贡献,有必要在征得国民同意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宪
    法。日本政府此举,立即引发一场风波。在日本国内,许多左翼团体和在野
    党纷纷表示反对。在国外,尤其是亚洲地区,一些在二战时期曾遭受日本侵
    略的国家也纷纷表态,抨击日本政府的政策。许多新闻报刊连续发表文章,
    揭露日本政府的真实意图所在。在国际国内的强大压力下,日本政府被迫取
    消了这项考虑。一些人为了出兵海湾而精心炮制的宪法修正草案;得到海
    部首相支持的《联合国和平合作法案》也被宣布成为废纸。这场风波使海部
    内阁刚刚建立起来的威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一家日本著名的杂志对此发表
    评论说,经历了这场风浪之后,海部之船已开始下沉。
    中东参加反伊联盟的国家,也各有各的考虑,各有各的做法。厄扎尔总
    统似乎是反伊联盟的基石。当伊拉克军队开进科威特以后不久,土耳其
    就勇敢地切断了伊拉克通过其境内的输油管道。在这以后,上耳其一直紧跟
    美国,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并主张一旦形势需要,可以毫不犹豫地诉诸
    武力。9月,厄扎尔总统访美时,曾对布什总统说:一旦战争爆发,土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