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7页
    徐庶若赴荆州,后期定会同避难新野的刘备相遇吧?
    可他的高光时刻不过须臾,待再次相见,他的锋芒便要尽数为人折断了。虽不至于同演义中那般“一言不发”,甚至魏文帝时徐庶也官至右中郎将,但终究还是令人唏嘘。
    郭瑾亦凑上前去,先是与徐庶话及旧事,几人言笑晏晏,映着浓浓秋意,又玩笑几句过后,这才互相长揖拜别。
    两人两骑、满目秋黄。见徐庶正要趁势拍马而行,郭瑾心头一哽,终是忍不住委婉出声:“先生且慢!”
    徐庶与司马徽同时勒绳瞧来,郭瑾疾行两步,及至两人跟前,这才缓下情绪道:“元直何不携老母同游?”
    徐庶初听不解,回味时却又憾然一笑:“母亲年迈,儿断不敢有所劳累,多谢郭校尉美意,来日方长,庶就此别过。”
    也罢,郭瑾含笑颔首,算作道别。
    毕竟对于历史的洪流来说,一个人的努力,总是那么的苍白无声,她注定拯救不了所有人,她甚至拯救不了自己的挚友。
    197年冬,曹操东击刘备,迫降关羽,继而率众进据官渡。荀彧留守许昌,郭瑾、荀攸等人尽皆随军北上,暂驻官渡大营。
    十二月,岁暮天寒。
    战机紧张之际,戏志才却突然染疾,卧病不起。先是高热持续不退,全身疲乏无力,随之而来便是头疼、腹痛以及肌肉关节等各种外在折磨。
    病势汹汹,如山洪倾倒,随军医师皆束手无策。郭瑾等人心急如焚,却也无计可施,还是随着后援部队匆匆赶至的华佗为其断脉确诊。
    伤寒之症?
    听闻华佗略显凝重地吐出这个结论,郭瑾当即如遭雷劈,她本以为戏志才是由于爱妻早亡,故而饮酒无度,随意糟蹋身体,这才落得英年早亡的地步。可她却不曾料到,戏志才竟是困于伤寒之症。
    也对,像三国这样的乱世,又有多少长命之人呢?瘟疫、饥荒、洪水、干旱,似乎哪一样都能轻易取人性命。
    “伤寒之症……”
    郭瑾只觉手脚无力,不自觉便已握上郭嘉的双手,对方掌心中灼人的热度传来,这才将她心中的阴霾驱散分毫。
    若是她不曾记错,伤寒之症可以算是三国时期的头号“瘟神”了,死亡率极高。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则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也即是说,稍有不慎,戏志才还是逃不过英年早逝的结局。
    顾不得郭嘉的搀扶,郭瑾强撑起身子,冲着华佗的方向直直伏跪于地,特行跪拜大礼,诚声恳求道:“瑾无法,还望先生施以援手,为志才兄祛病续命!”
    华佗似乎也被这伤寒之症难住,先是将郭瑾扶起,而后便兀自席坐于外间,捋须而叹。许是念及郭瑾旧恩,华佗终是手书一封交由郭瑾,只说自己独擅外科,伤寒之症,病理复杂难克,还需此人来看。
    郭瑾接过端详,信封上只有游龙飞腾的四个大字——“仲景亲启”。
    仲景……张仲景?!
    就是那个著有《伤寒杂病论》的三国医圣?
    她似乎在哪里读过,说是张仲景的家族本来人丁兴旺,盛时曾多达二百余人。可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间,有三分之二的人便因罹患疫症而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之有七。正是因此,张仲景这才终生致力于攻克伤寒难症。
    郭瑾不由攥紧手中的帛书,也不知此时此刻,张仲景是否对此已有小成?
    ……
    曹操特地遣人将戏志才转送回许,隔离候诊,并着快马送信,将张机请至许昌看病解难。华佗将郭瑾等“密切接触者”集中起来诊脉查看,见其他人并无伤寒之兆,这才督促众人以盐水消毒后,悉数放归各自帐中。
    谁知不过三日,郭瑾亦随之病倒。
    头疼脑热、咽喉肿痛,说话间更是如撕扯般干哑难捱。郭瑾悲伤地想,自己肯定是要完球了,谁曾想没救过戏志才来,自己却先一步要为他垫背去了。
    华佗为她看诊后,却是松口气道:“天寒地冻,长珩不过是风寒入体罢了,并非伤寒之兆。”
    郭瑾:“……?!”
    这大概就是主角光环吧哭泣?!
    虽是如此想着,郭瑾思及穿越之前疫情潜伏期的可怕经验,还是拒绝了周围人探视的好意,而后将自己主动隔离起来,除有人每日将饭菜药汤送至门口,其余时间皆佩戴纱巾,独居帐中,尽量减少人员往来,待病好再考虑出门之事。
    难得清闲数日,郭瑾抽出几本兵书,一边分析着袁曹双方的战略部署,一边思虑着破局之策,毕竟若是许攸迟迟不来相投,那何时才是转机,能够让对方自行内部瓦解呢?
    久思困乏,郭瑾伸伸懒腰,方自怀中掏出许久不曾打开的无字书。论坛中似乎一夕之间多出不少新人,还有些“旧人”发帖感慨,说是向自己的穿越时光告别。
    也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回家?
    郭瑾卑微叹气,实在无聊,便主动找策马奔腾闲谈两句。策马奔腾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竟问及郭瑾意欲何时隐退之事。
    也就是退休的意思吧?郭瑾反复挑眉。
    【奋斗的小郭子:不急不急,小弟尚不及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