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每次回娘家,只有一件事,借钱。
大姑和大姑丈只有两个儿子,日子过得比人家有五六个孩子的家庭还要穷。家里就一间火庐,一间房,然后没有任何的家畜。
想要吃了,回娘家。
没有钱用了,回娘家。
每次家里卖了猪,或者卖了水果,大姑总是第一个过来,借钱。
有时候阿公会发火,大姑就会消停一段时间。
最近两年,大姑和大姑丈因为去了东莞种菜,所以来家里的次数少了。但,过年还要问娘家父母或者兄弟借钱做车费回家过年的人,应该也只有大姑和大姑丈了。
大姑和大姑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人都好吃懒做,眼高手低,花钱大手大脚。用阿婆的话说就是,有一分要花掉两分的人,一辈子也别指望能存钱。
上辈子,大姑和大姑丈不管做什么都不赚钱,不长久。今年买菜,明年做早餐,然后修单车,再就是种菜。
听说能赚钱的都去做了。
但别人能赚钱的行当,在大姑丈手里却连底裤都赔掉。
上辈子,小叔给大姑盘下了一家看起来绝对能赚钱的快餐店,但大姑和大姑丈不到半年就亏本做不下去了。
最后,小叔自己接手,做得风风火火,财源滚滚。然后大姑和大姑丈就粘着小叔,跟着小叔一家做生意。
他们也不要工资,就要分成。
即使这样,大姑丈还觉得全世界都欠了他的,脾气不好。
在2010年之后,他们村的人都起了小楼房,就只有他们家还是一个火庐一个房间的稻草泥土房。
一次大雨,火庐崩塌了大半边,他们也不修整,就这样顶着天地日月在剩下的另一边火庐里做饭做菜。
有时候,干脆就直接用两块石头围个简陋的小灶,随随便便的就一顿。
至于别人来做客?
呵呵。
去大姑丈的大哥家借个厨房用一用,顺便还能省下油盐酱醋柴火。
两个儿子长大了,却因为家里没有房而不结婚。
阿爸和小叔看不过眼了,一人给了他们几万块让他们起楼房给儿子娶老婆。但大姑和大姑丈带着钱回家后,天天吃好的,玩好的,钱全部给花没了,地基都还没有打好。
到后来,阿爸和小叔完全不管她了。
大姑更是绝,你不管我,我也不和你们来往,直接和娘家断了联系。
在阿妈去世的时候,大姑一家也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这样,也就算了,但大姑却对外说,阿妈的病会传染,所以他们要离得远远的。还说阿妈脾气不好,不会做人,活该被病死。
当时,大哥听后直接把两个表哥揍了一顿,让他们一个月下不了床。
从此,他们家和大姑家的关系就恶化成了敌人,即使见面也不打招呼。
陈白羽回到家的时候,大姑正在和阿婆在说话。
大姑年初二回娘家,带的也不过是一斤糖,再没有其他。而她,还想要从娘家拿东西去探米婆。
阿婆问大姑,“就两个孩子,也没有读书,你们做工赚的钱哪去了?”一年下来,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
现在过年,竟然还要从娘家拿东西探亲。
阿婆气得直接在大姑的手臂上拍了一巴掌。
大姑理直气壮,“花用了。”
怎么用的?
她自己都不知道。
“哎呀。陈小五越长越好看了。也不知道她亲生爸妈是什么人,怎么就生出了这样好看的女儿?”
“这么好看,怎么就舍得扔掉?”
“我当初就说了给我养。”
“我没有女儿,养一个正好。阿妈,你偏不同意。”
“陈小五读书有什么好的?是不是想着读书了,以后出去了,去找你亲生爸妈?”
看看,这就是大姑。
不管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总要戳人家心窝子。明明知道自己大嫂就在旁边坐着,却偏要提一提陈白羽的亲生父母来膈应一下。
陈白羽和大姑打招呼后,就安静的坐在阿妈旁边,拉着阿妈的手。
阿妈捏捏陈白羽的小手,让她不要在意,就当大姑是在放屁。
“大嫂,也不是我说你。家里本来就困难,你怎么能供几个女孩读书?爸妈年纪也大了,你们还要他们为了几个孩子的学费忧心,辛劳......”
大姑在滔滔不绝。
陈白羽眼里闪过冷意和讽刺。
陈白羽对大姑和大姑丈的感观都不好,当然,他们对陈白羽也不喜欢。甚至觉得不应该让陈白羽一个捡来的女孩子读书,就应该早早出去打工给家里赚钱。
记得上辈子的大姑也看不起做建筑工的阿爸,觉得阿爸的孩子多,还个个都要读书,没有钱不能帮助她。
谁家对待捡来的孩子和亲生的一样?大姑觉得阿爸是傻子。
陈白羽记忆最深的,一直到她死都不能忘记的事,是阿爸生日的那天,大姑路过他们家门口而不入。
那时候,阿妈已经不在了,阿爸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情绪不高。
他们家住在东莞,附近也没有什么好的散心的地方,陈白羽兄妹就想着在阿爸生日的时候大搞,让阿爸见见兄弟姐妹,高兴高兴。
小姑和小姑丈在阿爸家附近做早餐买卖,在他们兄妹忙事业的时候,帮忙照顾阿爸。那天,小姑丈也是一大早就帮忙买菜,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