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的海船出海了,明年春才会返航。
乾元帝只好暂时停止小火炮的研制,将军费挪借赈济灾民。
三个行省每省拨给五十万,余下让当地父母官自筹。
腊月初,三省同时告急:银子不足。
乾元帝原本就因为军费挪借,停顿强军的步伐不悦。顿时恼了,五十万银子还不够?
这是修建高楼大厦,吃得琼浆玉液?
乾元帝派遣安乐王、安平王、北静郡王前往三地督查:地方官到底在干什么,这些银子都不足?
这一查可是不得了,地方官不仅没有筹措半两银子,还克扣振灾银子。
五十万银子从总督府出来,布政使衙门就只收到四十万。
四十万是可着山西有四个州府受灾。
布政使衙门,拨给州府就只剩下八万银子。
州府官员雁过拔毛,八万银子顶多下拨六万。
有些凶残的只拨出五万四万。
一个州府下面多的有□□个穷县,少的也有五六个县。
每个县只分几千银子。
县令还要刮一层,剩下的才会给老百姓修房子,买衣服粮食。
三王回报的奏折之意,乾元帝给的有银子有点少,地方官不作为还贪婪。
而且,地方官都哭出一番道理:他们都是在替前任填补亏空。
有些是欠了百姓的钱粮,有些是欠了富户的银子。
至于县衙的官仓与民仓,全部都空了。
什么时候空了,大家都不知道。
乾元帝额上青筋爆綻。
一个个跟他打擂台来了。
贪官污吏贪,他迟早斩尽杀绝。
眼下却不能发作,还得依靠这些贪官安抚百姓。
各州府已经死了上千人。
乾元帝八百里加急,命州府开仓放粮。
乾元帝明旨通令各督抚衙门,自圣旨下达日,再有百姓冻饿而死,追究督抚的责任。
不能胜任者,允许就地向钦差请辞。
这意思很明白,别跟朕再说什么官仓民仓空虚,官仓民仓空虚,你就是贪官,就是颟顸无能。
德不配位,你就退位让贤。让能干的人来干。
这日已经腊月初七,圣母皇太后的忌日。
乾元帝却在召集智囊十三与张阁老议事。
他是跳脚骂娘,受灾三地的奏折丢了一地。
乾元帝指天画地:“个个都是高枕软卧的老太爷,丰收年好吃好喝不纳税,受灾了就跟朕伸手,什么东西?
这样做官猪狗都会,朕要他们何用?”
十三与张阁老不好插话。
千百年来,为官者都是这般,有事了要么向上伸手,要么不管不顾。
真正替百姓担忧的官员,实在少。
乾元帝见两人不做声,十三只是默默的把奏折一个个捡起来。
他有些不好意思:“朕急躁了,这些胡吃海喝的官大爷实在让人生气。”
张阁老这时禀奏道:“启禀陛下,论理,陛下登基,应该开恩科。”
十三把奏折归位:“总督布政使这一级别,在下面就是土皇帝,没有谁敢跟他们争锋。
即便有人看不惯他们,奏折也不能出省府。
臣弟以为,既然这些人不听话,您为何不另外设立一套班子,与之抗衡?
这般,一来可以互相监督,而来也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张阁老到:“十三爷的想法是不错,总督与布政使按察使原本就有相互监督之意,只不过理念跟现实有很大的差异。
微臣以为,关键在人,而不在衙门官职。
再有,为了避免官官相互,微臣以为,得加强通政司的作用。
这些年,因为锦衣卫的强势,通政司已经成了摆设了。”
乾元帝挑眉,通政司其实不是摆设,只是,嘉和帝年纪老迈,总是狠不下心来处置那些违法乱纪之人。
这也不怪嘉和帝。
嘉和帝血腥登基,朝局不稳,鞑子扣边,西域入侵。
嘉和帝刚登基的十年,几乎在马背上治理天下,跟许多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些老臣有些多年征战,有些舍命相救。
嘉和帝欠了许多人的性命。
忠顺王就是债主之一。
故而,嘉和帝心里,这些人跟他君臣相得,就是他的老兄弟。
他活着,绝不会对这些人动手。
这些老臣如今看乾元帝就是个儿皇帝,他们有上皇撑腰呢。
乾元帝眼里,这些人颟顸无能,却尾大不掉。
然而,他刚刚搞掉了那么些老王府,马上又针对这些封疆大吏,只怕上皇会有想法。
乾元帝权宜之下,决定开恩科 ,用自己的铁杆心腹,慢慢挤兑老皇权这些搞不掉用不动的遗老。
小花精得知嘉和帝的处理方法,不胜其解:“这些人贪污赈灾款项,无异谋杀,是欺君之罪。
陛下应马上下旨缉拿,何必这么忍耐?”
乾元帝叹息:“你这个性子到跟十三有一比,嫉恶如仇。
梓童不知道,他们节流这个银子说起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小花精莫名其妙:“节流赈灾款还有道理?”
乾元帝颔首:“去年圣母皇太后仙逝,朕减免西北的赋税,只是这赋税他们已然提前上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