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25页
    不然,黛玉完全可以带着儿子开疆拓土。
    眼下却不成了,儿子必须守护老婆与孙子。
    九月十八,黛玉的孙子出世,贾政一早给孙子取名贾天赐。
    王氏给孙子取了个小名叫长生。
    女眷们都笑话王氏想长生想得魔怔了。
    这个孩子冲淡了黛玉的郁闷,再见元春都是笑眯眯的夸赞小孙子如何如何的可爱。
    元春赐予了小侄孙一块养生的玉佩,融入了一丝莲藕人赠予的一点灵植莲心清气,增加辟邪功效。
    贾天赐百日宴十分简略,太爷爷的孝期满了,他大爷爷的孝期没满,长辈们赐予了礼物便罢了。
    二月初,终于到了元春们出京的日期。
    水泽同时选择微服南巡,太子水阳兼国,十三十九辅政。
    这一次,黛玉宝玉齐齐而出,携带了贾琏的幼子贾芊,贾琮的幼子贾蔚。
    这两人都有灵根,十五岁的年纪,正好成为坐镇琉球的第二代。
    贾代善是家主,元春是寡居的大姐,贾芊与贾蔚对外的身份是宝玉黛玉夫妻的双生子。
    水泽与林青玉则是家里的西席与教头。
    水泽这种身份高贵之人,越发要隐藏身份,才能不惹人注意,一时离开,也有很好的说头。
    毕竟西席与教头不可能终身替东家服务。
    再有就是荣府的本家的两个出色后辈贾芸贾菌跟着,冒充荣府的管家与账房。
    这种秘密的差事,不是本家人不能信任。
    这样一大家人带着两大船货物,在二月十二黄道吉日向琉球出发了。
    贾代善这个家主改名换姓,自称河南曹氏,在外与各家商行交际应酬,由王家商行引荐,与各方做生意,并且向琉球的商盟租赁了一座岛屿建立了曹氏百宝楼。
    黛玉宝玉则是曹家的掌家之人,带着贾芊贾蔚跟着贾代善四处应酬。
    元春水泽林青玉则隐藏在暗处配合,打探消息,将祸事消弭于无形。
    琉球比起大月朝,简直就是乱世纷纭,处处杀戮。
    林青玉暂时出任几个孩子的暗卫,元春与水泽主要是盯着倭寇与海盗。
    琉球最大的帮派组织就是倭寇,其二就是附近各个王朝的流氓地痞组成的海盗集团。
    元春首先抓住一个想要打劫他们母子的大倭寇衙内,将之搜魂之后得知,扶桑本国已经基本结束了内乱,而今,日本幕府头领正在招兵买马,预备冒充成民间倭寇,侵袭闽浙。
    倭寇通过五十年的试探,对于大月朝的疆土基本了解清楚,知道山东广东贫乏之地,很难在短期内抢掠到大笔银钱。
    闽浙富甲天下,在这里金银如山,富得流油。
    他们的目标就是抢掠闽浙,积攒财富,然后再从山东辽东撕开口子,全面侵袭。
    水泽顿时惊呆了,这些倭人不可小视。
    但是,这个衙内对于倭人在大月的细作组织分部并不清楚,他只是听他父亲—倭寇的大头子与军事谈话中揣测一二。
    元春与水泽再次俘虏了这位大头领,刑讯之后,这位倭寇头领竟然宁死不屈,元春只好再次搜魂。
    这一次搜魂,不比那位衙内,元春是横冲直撞,搜魂完毕,直接把他抹去了神志,成为一个痴傻之人。
    然后给他灌了大量的烈酒,丢进大海。
    无论他活着还是死掉,都不会给贾府众人带来麻烦。
    根据这位大头领的记忆,元春在距离福建三百里的一个岛屿上,搜出了大量的储备粮食与金银珠宝,全部用于充盈贾府的家底。
    这些银钱都是倭寇屡次从闽浙抢劫,赐给贾府充盈家底,成为琉球的大户,方便贾府人在琉球夺权。
    因为贾代善代表的曹氏百宝楼不吝钱财,三个月之后就成功融入琉球岛的上流社会,并且成功在距离琉球之外三百里的地方打掉一个海盗窝点,占据了这个方圆三十里海岛,成立了秘密军师基地。
    水泽秘密调遣了三百羽林卫在此驻扎,冒充海盗,四处打探消息。
    贾代善对此有些不痛快,但是,水泽母子亲手打下的岛屿,贾代善也不好意思翻脸追究元春说违背当初的协定。
    当初的协议是元春黛玉帮着贾府打下一个岛屿,如今却被水泽占领。
    这还是其次,主要是贾代善觉得水泽这个行动有监督之意,他很不舒服。
    荣府已经避世了,水泽难道还不放心?
    这是对他战功彪炳一生的侮辱。
    水泽也知道自己插一脚老外祖父不高兴,故而,他找到老外祖父认错之后,再次承诺,这个组织算是朝廷的影卫,不会公开在琉球上流社会露面,更不会危害贾府的利益。
    他保证,朝廷在琉球只要消息,不要利益。
    元春为了调节这两家的关系,在琉球岛的东边再次打掉了一个十里方圆的岛屿,送给荣府作为家族基地。
    这个岛屿比水泽那个岛屿还好一些,这个岛屿蕴含了淡淡的灵气:植被葱郁,土地肥沃。
    元春与黛玉联手,给这个岛屿设立了聚灵阵,栽种了各种灵植,并用灵石布置了迷幻阵,一般的凡人上岛就会迷路,保证岛屿的安全。
    贾代善见元春偏向荣府,心里这才平衡。
    黛玉宝玉对此却是淡然处之。
    林如海当初可是精心培养了宝玉,他夫妻两个知道一个道理,自古以来,君臣能够共患难的多,同享富贵者少之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