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心中感叹了一下,宝玉说来也国公嫡孙,如今又比前世年长两岁,居然还是如此不知礼数。
不等宝玉将‘表字’两个字说出口,黛玉打断宝玉道:“自是有的,篆、隶、楷、行、草皆习得一些,不过皆是日常习作,很不该拿出来贻笑大方。若是表兄想看,我改明儿打发人送来。”
然后黛玉就看见宝玉的表情裂开了……
这位不知人间疾苦的少爷算不得坏,但是依旧极厌读书,谁知道眼前这神仙般的妹妹读书极多,已经是受了一番打击,再听这妹妹说写了这么多字,宝玉只觉得再次深受重击。
探春素爱书法,听到这里,却眼神一亮,道:“林姐姐也爱临字么?我也喜欢,改明儿到林姐姐府上欣赏姐姐的大作。”说完,探春又转头道:“大姐姐、珊妹妹,咱们一道去成么?”
不愧是年长了两岁,探春为自己谋算的手段高明了很多。当然,也有可能是今世探春的父族有了更高的地位。不似前世,贾家二房最显贵的一门亲戚是王子腾,探春的前途拿捏在王氏手上。现在,探春未必想好了自己才出路,但是方才看见贾敏死死压制嫡母那场交锋,叫探春本能的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黛玉自然了解探春的志气,也知道她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她受出身限制,不得不小小年纪给自己寻找靠山。说来,黛玉前世和探春算不得亲厚,但是既然探春想要攀上来,黛玉却也没急着拒绝。
当过女兵之后,黛玉心胸越发开阔,黛玉是欣赏探春的努力和志气的,即便这个女孩子有些见风使舵,前世讨好王氏,今世又开始靠拢自家,但是黛玉向来觉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是一句极富智慧的话。探春想从自己身上寻一个机会,也未尝不能成全。
于是黛玉笑道:“好啊,待我得空就给姐妹们下帖子,外祖母一定要让姐们来。”
如今迎春和贾珊各自有人做主,黛玉偏提贾母,为了便是让贾母压制王氏。二房的体面全都仰仗贾母,只要贾母点头,王氏再心中不快,也只能捏着鼻子认。
女婿高升了,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只是女婿家里和自家小儿子一房似乎误会颇深,贾母见林家并不排斥探春,还想着若是能借着探春修复两家关系,也是好事,于是笑着应道:“好,姐妹之间就该常走动才是。”
黛玉笑着对姐妹们点头,用余光看了王氏一眼,果然王氏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烦。
宝玉见黛玉跟姐妹们说话去了,心中甚是无趣,但是姐妹们谈论书法,宝玉也插不上嘴,想了会子,宝玉问:“妹妹有玉没有?”
还是来了!
荣国公次子有个衔玉而诞的儿子这事,都传到了江南坊间,京城更是人尽皆知。贾敏和黛玉也自然知道宝玉问的玉,乃是那块通灵宝玉。
宝玉这话一出,贾敏就冷笑,黛玉脸上也挂着意味不明的笑容。
贾敏和黛玉长得好看呐,属于第一眼是美人,细看更美那种,但是明明很美的脸上,这笑容却叫王氏觉得瘆人。之前贾敏计较角门那事的时候,表情都没现在可怕,看的王氏和贾母都有些发毛。
整个荣庆堂正厅,许多人就看着母女两个笑。
贾敏喝了一口茶,又叹了一口气,对素青道:“你带着佑哥儿先出去。”主母发话了,素青应是,接着便是黛玉和林佑的丫鬟、婆子全都退了出去。
贾母见状,也将下人屏退了,另外,也让邢夫人和凤姐将贾家姐妹们带了下去。王氏原本也想走的,但是事关宝玉,便教丫鬟带着宝玉出去了,自己则尴尬的留在了那里。
贾敏见屋内只留了自己母女和母亲、王氏婆媳,才缓缓的道:“我问母亲,若是府里哪家奴才家里生了小子,天天有人说强过府里的爷们,母亲作何感想?”说完,贾敏朝皇城方向看了看:“当年曾祖随太|祖皇帝打天下,何其艰难,才有了如今的家业。母亲总听过石人一只眼。”
怎么没听过!
黛玉穿越到后世看过史书,才知道大灵朝是正史上不曾有过的朝代,但是分野也是在元朝以后。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饥民遍地,义军四起。依旧有韩山童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偈语,后来修河堤的民伕在黄河决堤处挖出一只眼的石人,而追随韩山童起义抗元。
不同的是,正史上,是朱元璋收服天下,建立大明,而在大灵朝,则是太|祖皇帝胜出。但是石人一只眼的典故,却是四王八公这些勋贵之家都知道的,第一代荣国公贾源固然是亲历者,就是贾母也没少听父辈说起。
贾母和王氏,格局眼界小,平日只知道将这荣国府的利益捏在手里。但是两人却也不蠢,起码贾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二人都反应过来了。两人都是面如土色。就是王氏和贾敏积怨已深,此刻也忍不住想请教贾敏该怎么办。
贾王氏还有顾忌,贾母则是关心则乱,直急道:“这可怎么好?当年宝玉刚出生,我就给你去了信,你如何不提醒我?”
宝玉出生那年,正是林如海夫妻外放九江的头一年,当年接到信,夫妻两个确然当时就觉得不妥。然而京城到九江千里迢迢,一来一回的书信来往,此事早已传得天下皆知了。更何况林如海作为太子妻弟,只会躲着这样的事,怎能沾染这样令皇家忌讳的祥瑞。
--